由房露主编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包括:南橘北枳、杞人忧天、疑人偷斧、齿亡舌存、井底之蛙、邯郸学步、自相矛盾、唇亡齿寒、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一百六十多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本书中收入的故事,生动曲折,浅显易懂,适宜小学生阅读,能让小学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
相信本书定能帮助小学生达到语文新课标对小读者阅读的要求,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
这是一套根据小学生新课标的要求给小学生准备的课外读物。这套丛书包括:《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本册书讲的是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成语是国学的精华,由房露主编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有千金一笑、一网打尽、知音难得、百发百中、毛遂自荐等一百五一个成语故事供小学生赏读。相信小读者看后会获益匪浅。
防患未然
五千年前,中国诞生了伟大的哲学著作《易经》。据说,这部书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羑里时所写的。也有人认为,《易经》是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共同完成的。《防患未然》就是研究《易经》的后人,根据《易经》的思想演绎的一篇寓言故事:
有一家盖了新房子,但是厨房安排得不好,土灶上面的烟囱砌得非常直,土灶的旁边还堆着一堆柴火。
盖好了房子,这家的主人开始请客。有个客人看到这家的烟囱,就对主人说:“你家的烟囱应该重新修一下。”
这位主人问:“为什么要重修呢?”
这位客人说:“你家的烟囱修得太直,柴火也离灶台太近。你应该把烟囱修得有点弯度,把柴火搬离灶台,不然容易引起火灾。”
主人笑了笑,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他就把这事忘掉了。
不久这家人果然着了火,邻居都赶来救火。大伙儿一起扑火,终于将火扑灭,总算没有酿成大灾。
这家主人备了一桌酒席,感谢帮助他家救火的人,凡是来救火的都被请到了。但是,唯独没有请那位劝主人重新修烟囱、搬柴火远离灶台的人。有人提醒这家主人:“你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这位客人应该被请来呀!”
主人听了,十分惭愧,立即把那位提醒他修改烟囱的人请来了,向这位客人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事后,这家主人按照那位客人的建议把厨房重新修了一遍,并把烟囱修成了弯的,把柴火也搬到了远离灶台的地方。
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最初出现于研究《易经》的著作中,说出了“未雨而彻桑土,未火而徙积薪”这样的思想。后人把这种思想概括为成语“防患未然”。意思是把可能发生的灾祸制止在没有发生的时候。南桶北枳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相国,后人根据他生前的故事编纂出一部书,叫《晏子春秋》。晏婴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被人们尊称为“晏子”。
晏婴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晏婴这个人善于外交辞令,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羞辱他,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楚王身边的一位大臣说:“等晏婴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此人是什么人?’我就回答大王,‘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犯了偷窃的罪。’看他怎么说。”
楚王认为此计甚好。
晏婴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二人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名官吏捆绑着一个人从他们面前走过。 楚王连忙问:“捆着的是什么人?他犯了什么罪?”
其中一名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他犯了偷窃罪。”
楚王扭头问晏婴:“齐国人善于偷窃吗?”
晏婴离开座位,认真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子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树,结出的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出的是枳子,只是叶子相似,结出的果子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两地的水土不一样。人生活在齐国是不偷盗的,来到楚国就变得爱偷盗了,难道是楚国的水上让人变得善于偷窃的吗?”
楚王难堪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寡人跟你开玩笑,反而自取其辱了。”
这篇寓言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后人根据这篇寓言总结为“南橘北枳”的成语,意思是生长在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这篇寓言和成语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跟着变了。
二桃杀三士
齐国有三个勇士,都在作战时立了大功。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