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社会热点面对面(5)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钱民辉//扈秀海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钱民辉、扈秀海著的《社会热点面对面(5)》与往年相比增加了更多的热点问题,涵盖了国情、民生、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对热点问题有分析、有提问、有解答、有思考,还是与过去的风格一样,最后要落实到社会学三大理论的解读上。为百姓正确选择热点问题、正确看待热点问题、正确把握热点问题,做个百姓方便可用的小智库,为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资参照的微建言。

内容推荐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热点解读系列图书,至今已面世四部,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今年该社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5)》,继续对最近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做出反应,其中涵盖了国情、民生、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内容更加饱满,解析深入浅出,并着力探讨解决之道,力图成为百姓的生活智库,为百姓排忧解难。

本书由钱民辉、扈秀海著。

目录

跑路、库存高,诱发新政救楼市

 新政催火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冷冰冰

 城市去库存下的冷思考

养老金入市,赢不起也输不起的保命钱

 基本养老金为何要入市?

 拿什么确保养老金安全?

 如何运营万亿养老金?

毒食品太嚣张,百姓期盼最严食品法能降魔

 制度先开刀,法规须跟进

 乱象丛生食品界,追本溯源分四端

 触目惊心“僵尸肉”,食品安全新特点

 预防兼共治,新法是操碎了心

祸从天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究竟为何?

 天灾还是人祸?

 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

中西教育大比拼,咱家的孩子真的赢了吗?

 中英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

 英式教育背后的“压力山大”

 我们的老师足够坚强吗?

破除以药养医,公立医院改革再发力

 医疗改革:先从制度上下手

 公立医院改革:价格是抓手

 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公务员辞职潮是个伪命题,夸大其词不可取

 从辞职案例看公务员为什么要辞职

 离开体制还能干什么?

 公务员辞职并不是历史的重复

 同是公务员,不同国家各有不同

乱花渐欲迷人眼,朝牛暮熊说股市

 股市犹如过山车,涨涨跌跌几时休

 股市动荡究其因,多重因素齐作用

 结论与思考

奇葩拆迁队最牛钉子户,不是冤家不聚头

 拆迁中的三方角力

 暴力拆迁的“柔性变身”

 强拆背后的制度根源

人民币有升有贬是常态,百姓须有常态心

 软妹币嫁了国际爷,波动不只是娘家事儿

 人民币贬值成态势,百姓态度分两极

 币值贬损何时休?稳中趋贬是常态

带薪休假听着美,享用起来有点难

 带薪休假错峰游,避开可怕黄金周

 单位“潜规则”,有假也不敢休

 保障休假权利,应该怎么做

大数据别忽悠人,与老百姓生活有何干?

 究竟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与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

 大数据也有问题

“一带一路”将为你我的生活带来什么?

 溯源:丝路精神的历史回归

 开创:打通新的走廊经济

 高大上又接地气:刷新你我的生活

白领健康状况调查,亚健康离过劳死很近

 由一件个案谈起亚健康和过劳死

 直接诱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追根溯源:重重叠加的压力

 白领压力面面观

国企改革再启动,市场化改革是方向

 主体易位,渐入深水区

 确立新主体,走向市场化

失独家庭困境亟待破解

 失独家庭:不容忽视的存在

 痛楚的思念:孩子,你在那里还好吗?

 独自生活:困境重重

 困境破解:个人·社会·政府齐力

城市棚户区改造,应系百姓安居为重

 民生大计政府抓

 棚改变形记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嫖宿幼女罪,存废之争终落定

 设立之初存隐患

 性侵幼女案件频发,只因量刑太轻?

 存废之争如何看?

 综合治理防未然

雷声大、雨点小,手机实名难在哪儿?

 手机实名制,连年有新规

 改革频遇阻,牵扯多方利

 改革进入深水区,实名制终将要推行

校园里惊现“艾”情,为何又归咎性教育?

 高校成了“艾”河泛滥区

 真是无知无畏惹的祸

 各方都有话要说

 性教育其路漫漫

互联网+中国故事,火爆影视下的冷思考

 家国情怀的“中国故事”影视火了

 “互联网+”助力多屏时代的到来

 IP电影与网络剧热难掩繁华背后的浮躁

◎小热点

 学制改革是破局还是搅局?

 二孩政策放开遇冷究为何?

 也来说说“几个光棍合娶妻”,“结婚证7年有效期”

 艺人婚礼上亿元,如此炫富为哪般?

 APP打车软件横空出世,百姓出行今非昔比

 马云油画三千万,名画就是名人画

 由青岛大虾论个卖所引发的热议和思考

 从杀师案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双面人生

试读章节

2016年开春的楼市暴涨现象引起尤为广泛的讨论。房价不断攀升大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是2016年新年房价的“回马枪”却还是让人有些吃惊。明明2015年底还因为房子存量高要“去库存”,怎么如今房价就“蹭”地上去了,而且想买还得靠抢呢?这还得从“去库存”这个事情说起。其实,早在2015年初政府就开始了刺激楼市、消化库存的动作。首先出台的是“3.30新政”:二套房首付下调至4成,首套公积金首付3成,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免征年限从5年降到2年。要知道这可是2008年后最大力度、最密集的稳楼市行动!不到半年,楼市再度松绑。住建部8月底发文,明确对申请公积金委托贷款买第二套房的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先的30%降低到20%。这还不止,2015年一年内央行三次降准降息,房贷利率降至十年最低。这样一来,老百姓_申请房贷会更加容易,而且买房的利率成本降低了。说白了,就是鼓励观望的人出手买房,消化库存。与政府的“给力”政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市场的“不给力”。2015年大批房地产商“远离房地产江湖”。首先是在香港,李嘉诚大规模“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套现。无独有偶,另一“四大家族”成员郑裕彤家族也大量抛售大陆地产。“跑路”现象很快传染到内地。冯仑和潘石屹等大地产商,以及浙江广厦、证大房产、莱茵置业和海德股份等知名房企,纷纷宣布从房地产界退出。退出房地产市场最多的,还数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小型房企。他们的集体“跑路”使得2015年以来全国房企的土地购置面积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跑路”的背后是房企不想再购买土地搞开发,是房子库存高的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而且还在大幅增加。库存消化周期短则十几个月,长则几年。

“去库存”的压力让很多地方政府“如鲠在喉”。这不,中央最终大笔一挥,把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直指“去库存”。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地产“去库存”被定为五大经济工作方针之一,这让“去库存”火了一把。“首付降至20%”,“契税减半、营业税减免”,房地产去库存的战役打响。中央政府不断给“去库存”加码,各地政府为了“去库存”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增量节源,存量开流”,要严格控制新开发楼盘,把商品房改成保障房,在社会福利里给消化了,“由售转租”、“先租后买”、“租售并举”,想办法让买不起但是租得起的人也加入进来,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农民工将成为此次“库存”消耗的重要目标群体。但是农民工在户籍上还不是“城里人”,这会有许多限制。看病贵还没有医保、子女上学问题解决不了,而且城里什么都贵,城外的人冲也冲不进去。所以进城赚的钱最后还是要寄回老家“造房子”、养老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促进农民工消化库存,政府将对户籍制度进行掷地有声的改革。  “去库存”直接引起了各个社会领域的变革,毫不夸张地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去库存”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目前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库存?2016年3月以来各地楼市的或暴涨或回暖,甚至“一房难求”的局面与“去库存”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又应当如何评价“去库存”?看完本文之后,相信读者会有一个判断。

新政催火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冷冰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5年的整体房市,“冰火两重天”再晗当不过。“火”的是什么呢?是一线城市的行情,房价、销售额依旧高歌猛进;而“冰”的是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和房价好像都对政策“无动于衷”。“火”的是销售业绩,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个人按揭贷款继续上涨;“冰”的是开发业绩,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以及投资增速,全线下滑。

在一线城市总体而言,房市交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北上广深的表现更是堪称“惊艳”。深圳房价在2015年领涨全国,涨幅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47.5%。即便是这样,深圳楼盘还是多次出现“日光盘”现象。①上海的市场也复苏很快,到2015年下半年,进入“量价齐升”②的阶段。此外,豪宅市场火爆。这么热的市场,也导致房地产市场呈现“地王”争霸的场面。由于“地王”出现太频繁了,以至于一个老地王的头衔至多能维持几个月,有的地块在“地王”宝座上还没坐几天就要易主了。面粉贵了,面包自然也会跟着贵。土地价格高了,房价能低吗?京城的房价,不用说,更是让人“望楼兴叹”。2015年9月至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接近3万元/平方米,而且卖出去的房子比2014年还要多。跟上海一样,“地王”“此起彼伏”。就拿丰台区来说吧,在2015年9月的时候,曾经拍出了5.6万元/平方米、6万元/平方米、6.2万元/平方米、7.5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地。想一想,这些买地花的钱最后都是要摊到老百姓身上去的,不禁要冒一身冷汗。另外,北京的二手房市场也颇为火爆,不仅销售额大涨,价格也是不依不饶。

然而在三、四线城市,行情就没这么旺了。三、四线城市不仅库存量大,而且“去库存”节奏明显落后于二线城市(其实一线城市基本不存在库存的问题)。不信我们先看看三、四线城市在2015年9月和10月的表现。在房地产行业流传着“金九银十”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每年的9月和10月是一年中房子销售最好的时候。然而2015年的9月既不是欢天喜地的“金”,也没达到稍逊一筹的“银”,依旧表现较差,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比较大的跌幅,成交量还是不高,老百姓的观望情绪比较重。①

三、四线城市的难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三、四线城市“缺少人气”,人口外流比较严重。其次,和地缘也有关,三、四线城市房子的升值空间总体来说不大。而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资的,所以也迟迟不肯出手。再者,人们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了,房子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投资品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投资别的东西。看来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还真不容易。

前面说了,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还体现在销售和开发的背道相驰。相较于2014年,2015年1月以来,商品房销售的两项指标开始不断回暧。卖出去的房子在慢慢增加,价格也有所增加。虽然这点增速没法与“黄金时代”相提并论,但好歹还有增加。可是,开发的情况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23个月下滑了,新开工面积也一直处于下降的势头。

P2-4

序言

长久以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听新闻看新闻,通过新闻去了解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和社会民情。新闻虽有单一性、无选择性,甚至让人们只见林不见木,缺少了人文的关怀,但在百姓心中却是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可信性和依赖性。因此说,新闻对民众的生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社会的团结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如今,不管是国家的新闻媒体还是地方小报,新闻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新奇、个性化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上那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信息,多到数不清,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对热点的判断也失去了能力,因此也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个中缘由怕不只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能解释得了的吧。

那么出现上述的情况会有什么问题吗?其实问题还是很多的。一个新闻有可能是假的,但在网络上被一些所谓的“大V”重点强调后再经过写手接盘,加上雇用水军的推波助澜,于是就成为“真的新闻”了。这样的新闻常常会与国家政府或主流社会作对,极易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还有,每当国家和政府出台一个文件或政策,就有专人在网络上做各种解读,使得政策甚至不得不搁浅或取消或修改。举个例子说,延迟退休政策本是本着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考虑制定出台的,但是在网络上却招致了攻击、误读和误导。还有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是根据中国的人口趋势和特点,根据全国普查的数据和研究的结果出台的,只因与部分学者的意见相左,便对这一政策产生了怀疑,将中国出现的人口问题归因于政府的政策上,甚至导致民众的跟风与泄愤。其实,一项研究所援引的资料数据、需要控制的变量与一项政策所要考虑的实情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最难说得清楚的,也是百姓很难理解和分享的信息。

正是有这样的误解和难处,中宣部组织了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出版并发表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通俗读物,这部书一改以往由上向下的“宣传”风格,而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不回避问题、实事求是的写法,确实成为百姓正确了解国家大事、政策、法规和社会问题的智库。但是,如今的百姓不仅是理解和知晓这些大事小情的,而且还要表达,网络的出现给了百姓表达的平台和机会,由于个人的视角、关心的事情和文化上的差异,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热点面对面》图书系列产生了,以百姓所高度关心的身边事为内容,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社会学的理论做思考,写作手法诙谐幽默引人人胜,书写意义扬正抑邪,用百姓的评价说,充满了社会正能量。正是因为有了百姓的鼓励和读者的支持,才使我们能坚持一年出一部热点书。尽管我们牺牲了不知多少个假期和休假日,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只要换来百姓在网上的评价说“这本书还行”就值了。

时光荏苒,如今这部《社会热点面对面》已经出版了四部,第五部也即将付梓。今年这部热点与往年相比增加了更多的热点问题,涵盖了国情、民生、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对热点问题有分析、有提问、有解答、有思考,还是与过去的风格一样,最后要落实到社会学三大理论的解读上。为百姓正确选择热点问题、正确看待热点问题、正确把握热点问题,做个百姓方便可用的小智库,为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资参照的微建言。

最后想说的是,每当所有的热点写完后有一个滞后的问题,每篇文章先要经过作者非常仔细的检查,最多时会检查5遍。之后,还要经过出版社的三审三校。等所有的这些程序走完,早时间写的社会热点似乎有点过时了,而新的热点这时又不断地涌现出来。这种情况确实对本书构成了一项最大的挑战。这个问题从第一本书开始就存在,现在同样也存在。但是,在选择社会热点上,哪些热点可以被选中,哪些热点不能被选中还是有考虑的。因为在我们的书里那些热点所带来的持续性影响至今还在,甚至还会存在很长时间。诸如医疗及体制的问题、食品安全与防治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化与政府的管控问题、股市的无序现象与规范化问题,等等。由于对于热点的采集考虑到社会热点的普遍性、爆发性、真实性、持续性等特点,这就让我们避免了选择那些虚假炒作的、昙花一现的、无意义的和局限性的热点,从而使得这本书既能反映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又能作为历史的记录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此说来,这正是本书的特点和价值所在。如果说这套系列还有边际价值的话,那就是有一些参加过全国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在交流经验时,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我们写的社会热点系列竟然神奇地命中了当年的考题。其实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也不会专门去这样做。如果说是一种偶然,倒不如说在这些社会热点的选择上“英雄所见略同”罢了。如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写作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使命,因此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即使再辛苦,也要做下去。可以说第五本书一交稿就成了历史,第六本书的工作又将开始了。可谓应了“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之说了。

作者

2016年2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