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大传》由简泽著。亘古的尘埃中,皇冠熠熠生辉,耀眼的光芒折射出拿破仑大帝的戎马一生。虽荣耀万丈,却终身孤寂,荣耀是他一生的光环,孤寂是他一世的心路。
与众不同的思想注定了他与兄弟姐妹相处冷淡,注定了他的军校生活备受排挤,同时也注定了他日后非凡的成就。因为孤寂,所以独自陷入思考;因为孤寂,所以拼命汲取知识;因为孤寂,所以完全依靠自己。
司汤达说:“拿破仑向世界证明经过了多少世纪之后,凯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并且超过了他们。”拿破仑始终以这些伟大的征服者为目标,一步一步坚定地踏上了他们的征战旅途,不断击败各个强国,甚至曾以一敌多,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使自己成为令人仰望的尊者。
然而,他也有常人的情感,虽然不善与人交流,但他一生六万多封书信证明了他炙热的内心,他需要快乐,却很少获得快乐,孤家寡人的含义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孤独的英雄。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简泽著的《拿破仑大传》记述了拿破仑大帝荣耀与孤寂并存的戎马人生。
他常常独自陷入思考,他懂得拼命汲取知识,他立志完全依靠自己。从小与众不同的思想注定了他与兄弟姐妹相处冷淡,注定了他的军校生活备受排挤,同时也注定了他日后非凡的成就。
01 科西嘉的小雄狮——拿破仑的童年与少年1769—1779
02 “斯巴达汉子”:拿破仑的军校生涯1779—1784
03 与偶像决裂:政治立场的转变1785—1792
04 土伦之战:他的不朽从那里开始1793.9—1793.12
05 一生的纠缠:与约瑟芬的婚姻1796.3
06 皮埃蒙特之战1796.4
07 洛迪战役:进入米兰城1796.5
08 曼图亚争夺战1796.5—1797.2
09 进军维也纳1797.2—1797.4
10 果月18 日政变1797.9
11 《坎波福尔米奥和约》1797.10
12 远征埃及1798.5—1799.2
13 雾月18 日政变1799.11.9
14 勤奋的第一执政官与《拿破仑法典》1799—1804
15 平定内乱1799—1800
16 再战奥军:马伦戈战役1800
17 外交胜利与《亚眠和约》1800—1802
18 成为终身执政1802
19 处死当甘公爵1804
20 加冕称帝1804
21 乌尔姆之捷1805
22 奥斯特利茨战役:《普莱斯堡和约》1805
23 耶拿之战1806
24 大陆封锁令1806
25 进军波兰1806—1807
26 《提尔西特和约》1807
27 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1807—1813
28 第四次对奥战争1809
29 家族内讧
30 政治联姻:迎娶奥国公主1810
31 开赴俄国1812
32 博罗迪诺会战1812
33 莫斯科大火1812
34 艰难撤退1812
35 莱比锡战役之—1813
36 莱比锡惨败1813
37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1814
38 百日王朝1815
39 利尼之战1815
40 滑铁卢之战1815.6
41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1815—1821
42 拿破仑的女人们
附录1:拿破仑年表397
附录2:关于法国的共和国历法的说明
01科西嘉的小雄狮
——拿破仑的童年与少年1769—1779
在法兰西共和国大陆的东南部,有一座风景优美的海岛安静地躺在地中海温暖的怀抱中,这座形状如鸡蛋的小岛叫科西嘉岛,与意大利撒丁岛遥隔博尼法乔海峡相望。科西嘉岛上居住着一个英勇好斗的民族,岛上的居民如群狼一般警惕地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一旦有外族人侵略,他们便会奋起抵抗。13—15世纪,比萨、热那亚、阿拉贡等城邦先后夺取该岛的控制权。到18世纪上半叶,岛上人民逐渐不满热那亚的歧视性统治,开始了反对热那亚占领者的民族独立运动,希望实现科西嘉的独立与岛上居民的自由。他们纷纷响应并推举领袖帕斯卡尔‘保利,众志成城地与热那亚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赶走了热那亚人,成立了科西嘉独立政府。然而,好景不长,1768年5月15日,热那亚同法国签订了科西嘉归让法国的秘密协定,把实际上已不拥有的对科西嘉的“权力”出售给法国。岛上居民对这种随意践踏科西嘉的独立权以及无视科西嘉人民自由权利的行径极为愤慨,在领袖保利的领导与指挥下,岛上的居民再度团结,展开与法国人的主权争夺战。
保利身边有位年轻的副官名叫夏尔·波拿巴。夏尔·波拿巴的祖辈是从佛罗伦萨迁到科西嘉岛上的最早居民之一。他的祖辈在这座海岛上拥有并传承着牧场和油橄榄场等数量可观的祖业。数十年之后,波拿巴家族在岛上逐渐繁荣,成为科西嘉岛上著名的鼎盛之家。当然,后来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可没有把自己的家族谱系当回事,“家谱,我不清楚,我可是一个靠自己不靠祖先的人”。
经过财富与声望的世代累积,夏尔成为阿雅克肖城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于罗马学习法律,接受当时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拿破仑的身材不高,但他的父亲夏尔·波拿巴却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美男子,口才很好,十分讨女人的欢心。
夏尔的妻子莱蒂齐亚是位美丽、善良而坚忍的姑娘,她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贵族之家,后迁居科西嘉岛。从家门而言,莱蒂齐亚与夏尔十分般配,同样生长于贵族之家的二人拥有更为相似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唯一与夏尔不同的是,莱蒂齐亚与科西嘉岛上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这一点和普通的农妇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她性格冷静坚毅、明晓事理,这使得她既能度过初婚时的艰难岁月,又能在日后成为皇帝的母亲之后保持节俭低调。
莱蒂齐亚与夏尔·波拿巴结婚时,夏尔19岁,莱蒂齐亚年仅15岁,此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在战火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却始终荣辱与共、相互扶持。
早期夏尔是一个极具民族主义意识的狂热分子,他痛恨法国人的入侵,毅然参加了1768年科西嘉人的起义。他站在民族党首领帕斯卡尔’保利身旁,在保卫战中与法国人英勇战斗。18岁的莱蒂齐亚带着长子约瑟夫,怀着次子拿破仑与丈夫一起参加了这场战争。
在科西嘉的山峦和丛林里,莱蒂齐亚像个男人一样地战斗。在各种险恶的环境里,她都无所畏惧地陪伴着丈夫,保护着孩子——手里抱着一个,肚子里怀着一个。也许正是在这时候,尚在母腹中的拿破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勇气和坚毅。
保利的军队财力匮乏、装备甚差,并且由于族间常年累积的矛盾与仇杀难以解决而无法完全团结一致,所以很快就被法军击溃,保利带领三百来个誓死追随的爱国志士逃往英国。夏尔·波拿巴没有跟随保利逃亡,也许是对这场以卵击石的战争失去了信心,也许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他接受了法国的赦令,承认法国对科西嘉的统治权,并带领妻子和幼儿约瑟夫回到了阿雅克肖城。
1769年8月15日,夏尔·波拿巴的第二个儿子平安降生,为了纪念在1767年牺牲的叔叔,夏尔给这个在母腹中就经受战火历练的男婴起了一个与叔叔同样的名字——拿破仑,意为“荒野雄狮”。
拿破仑后来描述自己出生时的科西嘉时说:“当我出生时,国家正面临灭亡。三万法国人涌入我们的海岸,自由之冠淹没在狂暴的腥风血雨之中。我刚一睁开双眼,看到的就是这种可憎的景象。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摇篮左右俱是垂死之人的哭泣、被欺侮者的呻吟、绝望的泪水。”
不过相较于哥哥约瑟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拿破仑显然还是更加幸运的。母亲没有奶汁来哺育刚出生的孩子,夏尔’波拿巴为次子雇了一个奶妈——卡缪拉·伊拉里。卡缪拉是阿雅克肖城一个船夫的妻子,心地善良,她对这个孩子视如亲生,百般疼爱。拿破仑终其一生,都对这位乳母心怀感激。
在以后的数年中,这个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又陆续添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由于夏尔·波拿巴之前一直是保利的积极追随者,他突然转变立场一事遭到科西嘉人尖锐的指责。夏尔无视人们异样的眼光,坚持认为依附法国才是最好的选择。他悄悄地向法国将军马比夫靠拢,凭借自己的圆滑世故,以及帮助法国人对科西嘉居民推行绥靖安抚政策的功绩,使得自己最终以科西嘉三级会议代表的身份随代表团专程前往法国,向路易十六效忠,并向国王陈述新省份的需求。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