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为徐惟诚文集中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卷,包括自上世纪50年代到2012年已出版或发表的相关文章。
《徐惟诚文集(第10卷)》的内容涉及作者对青少年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阐释和解读,以及作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惟诚文集(第10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徐惟诚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惟诚文集(第10卷)》为徐惟诚文集中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卷,包括自上世纪50年代到2012年已出版或发表的相关文章。 《徐惟诚文集(第10卷)》的内容涉及作者对青少年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阐释和解读,以及作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内容推荐 徐惟诚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特别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和少先队工作。《徐惟诚文集(第10卷)》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稿176篇,重在分析教育现象,总结教育规律,推介教育经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目录 教育 科学信仰与真才实学 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教师们推荐《少年百科丛书》 为走读讲几句话 人才的生产也要讲究生产目的 提供一点统计数字 事实和道理 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走读 更好地从书中吸取营养 让更多的孩子受到社会工作的锻炼 帮助青少年树立劳动观点 中学政治课的目标 为了造就新的生产力 谈辅导员的修养 加强对少先队学的研究 希望职业中学有更大的发展 学生作文应当在课堂上完成 我们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教师 关于普通教育的办学思想问题 让“教书育人”之花盛开 成人教育要从社会需求出发 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为提高政治课的质量而努力——为《政治教育》创刊10周年、出版100期而作 成为政治课教师的好帮手——祝《思想政治课教学》出刊100期 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宝贵的财富 认识孩子教好孩子 优秀中小学教师应当有著书立说的机会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作业负担和读书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这样的学前班不办为好 农村教育的出路与农村教育的改革 学习科学大有希望 少年儿童教育领域中有无数新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兴趣 对学习科学的研究大有必要 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读《爱心与教育》 比学得知识更重要 改善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状况 学生应当有本字典 让孩子们在童谣中快乐成长 同在一片蓝天下让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维护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关爱 驾驭网络 精心探索教育幼儿的艺术 做少先队工作的志愿者 大力推进学用《北京教育丛书》 教育·经验推介 天天爱孩子 孩子还是“野”一点好 从盛爱萍的生日谈少先队的作用 爱孩子 勿使学习可厌 还要想到“没负担”的学生 玩得好也是学习 引导娃娃追科学——为两本少儿《科普佳作选》出版而作 推荐一篇小说——《我可不怕十三岁》读后 父母的童心 尊师——引导人类走向进步的感情 提倡孩子读报 多指出一些事实 让学生自己议论议论 为了开发中国的智力资源 给学生一个根本的标准 训练能欣赏音乐的耳朵 愿你们更成熟起来 愿小虎子永远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成人仪式的喜悦 把鱼放到水里去 这个暑假过得好 吹牛遭绑架的教训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 对捐赠者的祝贺 收回道歉留下信心 一张粮票背后 “捣乱”的孩子 教育·“手拉手”交友互助活动 孩子们的伟大创举 “手拉手”——孩子们自己的“希望工程” 不断创新永远年轻 怎样找朋友 拉起手带出新世纪的雄鹰 为下个世纪准备好千百万有作为的劳动者 “手拉手”——新时期少年儿童成长的基础性工程 孩子们看见了什么 关于夏令营的思考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手拉手,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 把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更深入 六一前夕想到打工者子女 同进城农民工子女“手拉手” “手拉手”的收获 “手拉手”的新发展 夏令营是少年向往的地方 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永久的怀念——祝《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出版 种下最伟大的爱——写在《我是中国人》出版的时候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 少年的理想与祖国的希望 中华儿女的心愿 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中华民族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 黎明前夜的珍贵资料——写在《草岚风雨》再版之际 希望大家都来参加竞赛 新加坡人的爱国主义 在“九一八”纪念馆 学习百年史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国人 中国事 中国心 做实实在在的事 培植爱国主义的心苗 永远不要忘记的历史 让孩子们记住这段历史 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再评《大地的儿子一周恩来的故事》 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 期待着一代新人去创造 珍贵的第一次 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画卷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强调一下忧患意识 坚持唯物论的认识论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推介 “理所当然”的实现 从美国富强起来的历史说起 让烈士和我们同在 为了写北京的新历史 现在还是要唱国歌 11亿人的盛大节日 我们从亚运会看到了什么 敬礼五星红旗 那么多人关心谢军 提倡普通话 唱着这些歌前进 应当提倡书法 阿尔泰山的红旗 自己写一写历史 一道外企的招考试题 美国在上课 祖国冒强才有我们的幸福 把爱国主义落实到行动上 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增长报国的力量 造就爱知识爱读书的人群 雕塑人的灵魂是最伟大的事业 让学生们自己搞活动 要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为光辉的五十年自豪 知晓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龙的传人应当在新世纪更有作为 在新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养成符合道德的行为 新的世纪应当写更加辉煌的历史 要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 科学之路才是通向幸福之路 学会如何做有道德的人 公民必晓公民必守 从认知、动情到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生命力 立下促进中华腾飞的雄心壮志 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践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新的经验 建小康必须从实际出发 怎样为孩子们编写好《迎奥运促和谐》读本 准备好了吗?走向奥运! 落脚点要在和谐上 对祖国的感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 建设幸福中国 你们当中一定会有很多人成为共产党员 试读章节 科学信仰与真才实学 从教育来说,这两年的收成是不错的。如果拿生产来做比方,学校的产品就是人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是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现代迷信被破除了,他们搞的那一套假社会主义在青年学生当中没有多少市场了。一个是学习的空气逐渐浓厚起来,学生学习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这两个方面,对于实现“四化”的事业,都是很有利的。 那么,在80年代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是哪些方面呢?我以为,也还是这两条。 一个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信仰。破除迷信,就是为了恢复科学,坚持科学,发展科学。人总是要有所信仰的。说什么也不信的人,其实也还是有所信的。或者是只相信自己;或者是只相信权势;或者是只相信吃好、穿好、玩好的“实惠”。科学的社会主义信仰,则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顺应历史的发展,推动历史潮流前进,使自己的行动符合于客观的规律,一个人才能对人类做出较多的贡献,个人也才有成功的可能。做教育工作的人,如果真希望自己的教育对象有所成就,就不能不下一番功夫,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信仰。决不能以为现在搞“四化”、搞建设,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就可以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因为今天做思想工作有相当多的困难,就绕道走。难当然是难的。但是,王若飞在牢房里还可以使同狱的犯人以至看守的狱卒都转化过来,和他比起来,我们遇到这一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再一个是帮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这是搞“四化”的真本钱。失去了生活目标和前进的信心,只知混世度日的人当然搞不了“四化”;只知道空发议论,随心所欲地乱开“治世良方”而并无真才实学的人,对“四化”也不会有半点好处。现在学校里,学生已经学起来了,但如何使许多人从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转变到真正为“四化”而学;从只会背一些概念,记一些难题,转变到系统地掌握“四化”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还需要我们花很大的力气。现在,许多学生整天围着习题转,课外阅读甚少,科技活动也无暇参加,这怎么能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怎么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被动地填鸭式地“灌”出来的人才,古今中外,还从来没有见过;只有主动地去追求科学的真理,才是真正的人才成长之路。 说起来是两条,其实又是互相联系的。要建立科学的信仰,就要有科学的知识做基础。如果既不懂得祖国的地理,又没有历史知识,连爱国主义思想都很肤浅,还谈什么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缺少现代科学知识,就难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勉强接受了,也只是干巴巴的几根筋,上不得阵,打不得仗,碰到人家施出五光十色的“遮眼法”,就有可能吃败仗,当俘虏,当然也算不得有了科学的信仰。另一方面,真正的科学信仰也必定要落实在掌握真才实学的行动上。否则,信仰云云,岂不成了空话?所以这两条应该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注意的事。各人分工不同,自然要各有侧重,但又一定要互相配合,才能培养出真对“四化”有用的人才来。(P2-P3) 序言 自序 这是我半个多世纪积累的作品的文集。 帮助我编辑的孔令一同志、李宏同志按照文章的内容、体裁、对象做了分类。这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对于读者检索某一方面的内容也有好处。但是在作者自己看来,我写的这些东西,大体上都是杂文。内容是庞杂的,遇到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大多数文章又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文字既来不及雕琢,论述也未能深人堂奥。有的文章写得长一点儿,涉及一些基本理论,但明眼人也可看出实际上功底是不够的,论述也往往离不开杂文的风格。究其原因,既有我对杂文的偏好,更和我的工作经历以及学识不足有关。 新中国成立前,我在上海曾三次考入高等学校,但都因为党的地下工作没能认真读书。新中国成立后,我连年打报告要求回学校读书,都未获批准。到1956年以后才死了这条心,下决心自学。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时间。这一条好办,主要是同自己做斗争。尽可能把事情做得快一点儿,把休息和娱乐减少一点儿,一分一秒不放过,时间就挤出来了。另外一条是客观的需要。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处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大时代,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又长期从事宣传、新闻出版工作,注意力被迫不断地转移。于是对许多问题的学习、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最后成了对多门学科都略知皮毛的“万金油”。 我写作的时间多半在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1时,行笔匆匆,又由于客观需要急于发表,来不及从容地谋篇布局,更顾不上精雕细刻。我也知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道理,但实在是力所不及,只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和盘托出、粗头淡服、素面朝天,也就谈不上什么文采了。 我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同青少年思想修养有关。这是因为我早年曾经长期做共青团工作。但是我从来没有被正式分配从事少先对的工作。所以写了一大批面向少年的作品,除了因为在认识上我感到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真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就不能不努力去培育,还有一点儿偶然的因素。1959年我的朋友林剑修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社长。我们曾在一起交换对当时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的看法。我认为对少年儿童不宜说教,但是不是不能说理。可是后面这一类书太少。他说组稿有困难。还说:“你为什么不写一本?”《给小红的信》就是被他“将军”将出来的。 《给小红的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多次重印,印了几十万册。但到了“文化大革命”,这就成了一条大罪状——“用黑修养毒害少年”。我反正已被打倒,罪状多一条少一条也无所谓。可是还成立了一个批判此书的全国联络站,许多小学教员因向学生推荐此书也挨批。株连了这么多人,我这个“罪魁祸首”却束手无策。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渐渐听说,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回忆.把书中的内容油印发给学生;有的教师把图书馆查封的书偷偷拿出来给孩子看。这些事使我很感动,总觉得欠孩子们一些什么,得为他们再做点儿事。1979年写了《祝你学习好》,以后又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信箱陆续答复了一批孩子的来信。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地许了一个愿,要每年给孩子们写一本书。实际上虽然写了一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一方面是挤不出那么多时间,另一方面是少儿读物出版的形势越来越好,新书越来越多,我自己写书的愿望就不那么迫切了。1996年以后我转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下决心要为中国儿童编一套最好的、能启发孩子求知欲的百科全书,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这套书后来发展为面向少年儿童的系列百科全书,花的精力远胜于自己写若干本书。但这些都是集体的成果,与此文集无关。 随着我的工作岗位的转移,我写的东西涉及的内容也陆续有些变化。涉及比较多的,大体上有党的宣传工作、新闻出版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家庭教育、文化扶贫、学校品德教育、党员修养、青少年修养这样一些方面。由于这些方面的内容大都和伦理道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也就自然地参加了中国伦理学会的一些活动。上海的周原冰同志、北京的罗国杰同志,于我都是亦师亦友,曾经得到他们很多帮助。我自己偶有所得,也大胆地提出来向学界的同仁请教。这就是文集中一部分涉及伦理学的文章的来历。 收入本文集的作品,说来说去大体上都离不开人的思想、人的观念。但是作者说得较多的又往往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因为任何思想、观念都不是无源之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经济是基础,意识形态只是立足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当今的中国又处于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形成的强大动力推动着中国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前进,也不断产生许多前所未见的、要求人们解决的矛盾。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各种思想困惑无不与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也只能联系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动去寻找答案。作者的一些作品只是这个探索过程的一些记录。历史在发展,探索更须继续,这些记录当然不免有许多局限一但是作为认识的一种过程,这次收入文集时,除了个别文字,都一仍其旧。这样做,可能比较有利于如实地反映当时当地遇到的问题以及作者的实际认识。 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历史,既创造物质财富,又创造精神财富。我是做思想工作的。我写的东西大体上都不同程度地与思想、观念以及在各种思想观念指导下的行为有关。但这不能说明我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别人的都不对。事实上,无论是我所论及的话题、评点的观念是非、探讨的思想工作规律,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归根到底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他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一叶一花,都取自五彩的世界。撷取的过程,或直接或间接,都是我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完结。我希望我还能继续学习,能比过去再有一点儿新的进步。 感谢孔令一同志、李宏同志,在他们的努力下,才把我几十年中拉拉杂杂的作品的主要部分收集整理出来。也感谢中国出版集团及商务印书馆的同志们为这部文集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是为序。 徐惟诚 2014年6月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