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价值观的历史文化渊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个个短小、生动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围炉夜话般的温馨与亲切中,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故事的选点方面,编辑团队咨询了数位国学和历史学的教授,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孟宪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等,以核心价值观12个词为基本框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优秀的历史故事。世面上的同类书籍故事选点都很陈旧,为了提升本书的可阅读性,我们特邀专家在古籍中选择新鲜的故事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创造和奋斗过程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蕴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发生的很多故事,都蕴含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旨在通过如“管宁礼让”“仁及小鱼”“孔子有教无类”“季子挂剑”“徐母劝游”等历史小故事,帮助小朋友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远大抱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源泉,从小热爱、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管仲治国先富民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提起管仲,大家就会想到“管鲍之交”这个成语。“鲍”就是管仲情深意重的好朋友——鲍叔牙。作为朋友,鲍叔牙一直相信管仲有治国安邦的大才能,虽然管仲当兵时曾三次从战场逃跑。所以管仲一度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也正是因为鲍叔牙的大力举荐,管仲最终当上了齐国的宰相。原来,齐桓公即位为齐国国君后,一心想着让齐国成为威服诸侯的最强国,于是想任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的能力比他强十倍,要使齐国称霸于诸侯,没有管仲是不行的。齐桓公于是以隆重的礼节迎请管仲,并拜他为相。。
鲍叔牙果然没有看错。管仲当上宰相后,尽情施展杰出的治国才能,为齐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一天,齐桓公召见管仲,问:“想要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应休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需先得民心。”
齐桓公又问:“怎样才能得民心呢?”管仲回答:“要得民心,得先从爱惜百姓做起。爱惜百姓,百姓自然愿为国家出力。要想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起来了,国家才能变得强大。”
齐桓公又问:“那要怎么做呢?”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这样,国家财力自然就增多了。”
管仲积极推行改革,实行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政策,使“天下商人像流水一样来到齐国”,这些商人把周边很多国家的财富也带到了齐国。
齐国真的变得富强起来了。管仲的治国智慧直到今天还闪耀着熠熠光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几个强国之间土地、人口、财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赵国的国君武灵王少年即位,一心想要变法图强,壮大赵国。
这天,赵武灵王对臣子楼缓说:“咱们这长袍宽袖,干活儿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灵活。我想仿照胡人的习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
楼缓说:“照您这么说,让咱们的士兵敌穿胡人的服饰,就能学习胡人打仗的本领了?”赵武灵王说:“对啊!我们不仅要学胡人的穿着,还要学他们骑马射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这个想法一传开,大臣们几乎全都反对,生怕遭到胡人嘲笑。只有一个叫肥义的大臣表示赞同:“想办大事就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众人嘲笑?”
次日上朝,赵武灵王率先穿着短衣窄袖的胡服走了出来,把大臣们都吓了一跳。等到赵武灵王动员他们都改穿胡服时,大臣们都觉得有失颜面,不成体统,不愿照办。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在朝中很有地位和影响,也对改易胡服一事表现得十分反感和顽固。赵武灵王提出这个改革要求后,他干脆以装病不上朝来对抗。赵武灵王就亲自上门,反复给公子成讲穿胡服、学骑射对于增强国力、保卫国家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他说服了。赵武灵王非常高兴,立即赏给他一套胡服。大臣们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只好跟着改。过了没多久,赵国人都穿起了胡服。
随后,赵武灵王以此为基础,让士兵学习骑马射箭。经过一年,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使赵国的军事技术和作战能力有了一个飞跃。又过了些年,他率领骑兵打败了邻近的中山国,收服了东胡的几个部落和附近的一些小国。
赵武灵王克服传统的保守观念和守旧势力,进行了这场“胡服骑射”的改革,不仅使赵国一举成为当时除秦国之外国力最强的国家,而且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其不墨守成规、采他人之长为己所用、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和发扬。P2-5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
你们从小就多多少少念过古诗古文,知道孔子、孟子这样的大思想家,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大诗人,也会过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有的小朋友还接触过京剧等戏剧,看过各式各样的古代园林……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中华文明光辉璀璨。习近平爷爷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就告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就像心灵上的“家”一样,需要传承、发扬。我们的祖先在神州大地几千年的生活、创造和奋斗,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发生的很多故事,都蕴含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那么,小朋友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什么呢?今年六一,习爷爷在接见第七次全国少代会代表时,希望小朋友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小朋友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学习中华典籍中蕴藏的“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吾日三省吾身”等做人做事的道理,做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好人。要学习立志,从“精忠报国”“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抱负和志向,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要学习创造,从“囊萤映雪”“曹冲称象”“神农尝百草”等典故中,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劳动的品格、锐意创造的勇气。
我们国家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源泉。希望你们在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这本小书的过程中,记住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记住习爷爷提出的“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和“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希望,从小热爱、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我们的价值观。
祝你们健康、快乐、进步!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