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双文所著的《华南抗战史》是对于广东以至华南地区抗战史的研究,根据新近公布的一些重要史料对文稿做了一些补充修订,其中主要是台北开放的“蒋中正档案”“朱家骅档案”和存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以及广东省档案馆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日军侵略广东档案史料选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南抗战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左双文 |
出版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左双文所著的《华南抗战史》是对于广东以至华南地区抗战史的研究,根据新近公布的一些重要史料对文稿做了一些补充修订,其中主要是台北开放的“蒋中正档案”“朱家骅档案”和存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以及广东省档案馆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日军侵略广东档案史料选编》。 内容推荐 左双文所著的《华南抗战史》是关于抗战时期华南地区(以广东为主)历史的一部著作,包括日本对华南的入侵、国民党当局的应变措施及社会各界的反应、日伪在华南的统治、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战时广东的经济与文化、广东抗战的胜利、桂南会战、抗战后期中国收复台港澳问题、华南抗战的其他侧面等内容,既广泛吸取了学术界关于华南抗战的有关研究成果,又应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目录 第一章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 第一节 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日机轰炸广东与广东军民的抗击 第三节 城市居民的疏散与工厂、学校的迁移 第四节 中共活动的恢复与加强 第五节 国民党当局的应变措施 第二章 广州沦陷与日伪在广东的统治 第一节 日本御前会议的决定 第二节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 第三节 惠州失守和增城之战 第四节 广州及附近地区失守 第五节 日伪政权的建立及其黑暗统治 第三章 日军扩大侵略与汪精卫的诱降阴谋 第一节 日军侵占琼崖 第二节 日军侵占汕头及袭扰沿海各地 第三节 汪精卫诱降阴谋的破产 第四节 日军进攻广州湾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一节 抗战初期及战时国统区的经济 第二节 日伪在占领区的经济控制与经济掠夺 第三节 广东救亡文化 第四节 沦陷时期的殖民文化 第五节 艰难维持的广东教育 第五章 对日伪统治的反抗与广东抗战的胜利 第一节 国民党领导的斗争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第三节 群众自发性的斗争 第四节 日本投降与广东光复 第六章 广西战场的辉煌一页——桂南会战 第一节 日军的战略企图与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 第二节 日军占领南宁及对桂系将领的诱降阴谋 第三节 昆仑关大捷 第四节 日军的反扑及中国收复南宁的作战 第七章 中国抗战与台湾、香港、澳门收复问题 第一节 抗战后期中国反对“台湾国际共管论”的斗争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 第三节 抗战后期中国收复香港问题 第四节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收回澳门的努力 第八章 华南抗战余论 第一节 张发奎与两广抗战 第二节 抗战时期主政广东的李汉魂 第三节 抗战后期孙科关于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张 第四节 台胞抗日复台活动在广东 第五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澳门的活动 …… 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军队实行全面抵抗,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 在华南,日军虽尚未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但轰炸与袭扰时有发生,战争的阴云已实实在在笼罩着广东。从这时起到1938年10月,日军正式发动侵粤战争,此时全国已进人战时,但广东处于尚未直接卷入战火的特殊时期。在此阶段,广东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全国抗战,掀起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高潮。中共党组织也恢复了在广州的活动,建立了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抗战初期,国民党广东当局出现了较为开明的气象,改变了过去对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阻挠和限制的做法,也进行了一些抗战准备,但仍是很不扎实和充分的。 第一节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在华北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从这时起,到1938年10月日军正式发动侵粤战争,1年零3个月的时间,此时全国已进入战时,但广东处于尚未直接卷入战火的特殊时期。在此阶段,广东人民一方面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全国抗战,另一方面为在华南地区迎战日寇做准备,掀起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高潮。这时,广东的政治形势出现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各界民众抗日情绪的高涨和中共政治影响的增强。 1936年初“荔枝湾惨案”后,广州地区的群众救亡运动在国民党当局的血腥镇压下转入低潮。当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广州,广州民众一度被压制的抗日怒潮重新勃发,他们纷纷发表通电,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成立抗日团体,进行抗日募捐、义演、抵制日货等活动。他们普遍要求当局进一步开放民众运动,打破“党禁”,一致对外,允许人民组织起来,实行抗战。 与此同时,中共在广东的政治影响也逐渐增强。各界民众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省、港的《大众日报》《珠江日报》《广州日报》公开转载中共文件,报道陕北消息,一些学校甚至公开悬挂毛泽东、朱德的相片。①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逐渐恢复,中共在广州建立的秘密组织如学联筹备会、救亡先锋队、民族解放先锋队小组和受中共影响的半公开文化团体如救亡歌咏团、艺术工作者协会、锋社、蓝白剧社以及各种读书会、研究会等,在卢沟桥事变后日益活跃起来。中共注意与国民党合作的策略:“我们一开始便未有对立的团体独立的运动,多以合法地进行工作和尊重他们领导,避免磨擦,他们也就比较的放心前进。”② 第二,派系复杂的国民党广东当局出现了“开明”的倾向。 当时在广东的国民党派系主要有:地方实力派、掌握军权的余汉谋,中央派粤、任广州市长的曾养甫,广东省长、政学系的吴铁城以及孙科太子派的钟天心。这些政治势力因各自不同的利益和主张,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抗战爆发后,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之下,他们有感于大势所趋,民心不可违,对抗日救亡运动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政策。这既是为了应付形势,敷衍民情;也为了巩固自身利益,凭借民气,扩大势力;当然也有感于民族危亡而真心主张抗日之举。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广州地区救亡运动的开展。 广东政治形势的上述特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广东的建立和广州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广州在抗战初期成了中国“统一战线的模范省区”和仅次于汉口的国统区救亡运动中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前方将士,积极从事抗敌后援工作。 抗战爆发后,广州民众最早做出积极反应的是广州八和粤剧协会,该协会率先于1937年7月12日在海珠戏院义演筹款劳军,以全部票房收入尽汇前方,慰劳第29军将士。7月20日,广州医药界联合组织战时救护大队奔赴华北前线,担任救护工作。而其他救亡团体也纷纷组织救护队、慰劳队、战时服务团、难民服务队等进行抗日救亡服务工作。如“广东妇女团体联席会议”成立的“广东妇女团体联合战时服务团”,总计有团员300多人,分别组成救护队、慰劳队、勤务队和各种妇女辅导队等,为前方将士征募棉衣、到医院慰劳伤残战士、为救济难胞和受灾儿童义演募捐等。③ P1-P2 后记 对于广东以至华南地区抗战史的研究,是我投入精力较多的部分,写过一些文稿,2004年出版了《华南抗战史稿》。今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朋友提出愿意再出《华南抗战史》一书,我当然甚为高兴,也很感谢,乃在有限的时间根据新近公布的一些重要史料对文稿做了一些补充修订,其中主要是台北开放的“蒋中正档案”“朱家骅档案”和存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以及广东省档案馆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日军侵略广东档案史料选编》。 这次出版,经与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亚芳女士和责任编辑商量,又根据书稿内容选配了部分图片,这些图片主要选自陈建华主编《广州抗战史迹图文集》(广州出版社,2006);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历史的烙痕——抗战时期广州老照片》(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广州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在广州暴行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李云汉主编、刘维开编辑《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图录》(近代中国出版社,1995)等,恕不在书中一一注明。 这部书稿的完成,得到学术界许多前辈、朋友的关心,参阅了许多师友的研究成果,在此我必须提到的是:广东省社科院的方志钦、沙东迅、江中孝、黄淑娟;广州市社科院的杨万秀、汤爱民;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曾庆榴、官丽珍、袁小伦、叶文益、王涛;广东省档案馆的黄菊艳、郑泽隆、黄瑞金、赵修磊;广东省委港澳办的彭建新;澳门政府反贪局陈锡豪,等等。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尤其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建朗所长、杜继东处长,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张俊义、张丽等朋友;感谢台北的黄秀政、张力、潘光哲、吴淑凤等朋友,感谢他们热诚无私的帮助。王涛先生与本人合写了几节初稿;有几节的内容,因我缺乏研究,是根据曾庆榴、沙东迅、郑泽隆等先生和黄菊艳女士提供的论文编写而成的,虽然我在注释中尽可能做了一些说明,但仍不足以表达我的谢意,在此还想特别加以强调。 书中的舛误和不足之处则完全应由我本人负责,我期待着各位读者的指教和批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