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南城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明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南城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我们把这块土地上自古迄今、纵横全境的在南城民间中所收集到的神话传说故事编辑成此书。郑明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南城卷)》,按传说、故事、笑话三个大类编辑,选编了146则,约20多万字。

传说主要按照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其他传说等若干小类编排。

故事主要按照幻想故事、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等若干小类编排。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麻姑的传说

麻姑成仙

麻姑做酒

麻姑献寿(一)

麻姑献寿(二)

麻姑回乡送宝篮

李觏的传说

智斗恶僧

养鹄论史

高徒曾巩

解梦消愁

巧对晏殊

汤显祖游麻姑山

王安石授计

谢灵运赠银子

刘禹锡骂蚊子

朱熹讲学源头村

罗玑应对

陈山寨风云

考场看手帕

自学成才的少年曾燠

“赛神仙”——邓生的传说

三炷清香解沉疴

康熙钓鱼

杨水平的传说

容臣一炷香

三个圆圈搬救兵

风物传说

神功泉

天师井与麻姑庙

麻姑庙上粱的传说

贞洁墓的传说

“玉练双飞”的传说

龙潭的传说

“流水弯弯、鲤鱼上滩”的

传说

诗僧墓的传说

试剑石的传说

从姑与从姑山

油洞和米洞

庆龙寺的传说

万年桥的传说

沿望亭

留衣桥

沸珠泉的传说

伏牛的传说

危王天子地

延保山下的传说

鱼良的传说

株良的传说

南城蛤蟆山的传说

赤面山赤面的来历

圭峰渡的由来

“金龙牙床”的传说

端禾岭和鱼良煅的水

龙岩塘的金扁担

牛牯山的传说

艾和菖蒲

轿封联趣闻

傀儡戏的传说

天井源

龙潭寺

水茅上的石磨

独眼石狮

九十九座山峰的来历

麻布袋装“狗”

其他传说

土地公公的来由

千里姻缘一线牵

七星宝塔锁孽龙

十八罗汉是怎么成佛的

乌龟背上花纹的来历

海水变咸的传说

故事

人物故事

黄世万

张七明的故事

万岁有难

文钱送礼

金砖上柜

幻想故事

金牛洞

宝船恩仇记

花蛇精与荷花姑娘

二鬼出世

弓背上面层驼背

宝蛋

鲤鱼精的故事

王浩斩蛇

男孩和寸花蛇

鲁班下凡

咯咯,拿凿子去

铁弓李贵的故事

生活故事

财主撑太阳

返魂棍

大宝和小宝

打“鼻子诀”的人

一坛金子

扳弓仂

拾金锣

身上有钱受狗气

四秀才联句

刘菩萨数钱

歪解百家姓

童生赶考

打狗劝夫

分梨见子

小和尚开斋

巧对结良缘

公公生儿子

管家媳妇

仁义值千金

公堂换亲

一张字据

一女许四郎

老汉试姑爷

伞把的故事

“叫花子”粜谷

金盆闷死癞蛤蟆

老实倌

秀才巧应对金榜得题名

秀才乡

蛋就是子子就是蛋

丑女哇亲

白吃先生

捉屁

蠢子学诗

相公毕竟是相公

学“官”话

假装斯文

秀才问路

动植物故事

鹰叼水牛上青天

牛眼与鹅眼

禾鸡

笑话

目不识“钉”

三个女婿

本县走苟

自讨苦吃

说话要顺耳

金猫与木勺

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巧嘴二媳妇

保崽做客

不打自招

丈人婆婆丁丁荡

和爷一样

男子汉大丈夫

不分你我

徒弟妙对

学剃头

吃红烧肉

半夜三更

为何自己写

试读章节

人物传说

麻姑的传说

麻姑成仙

采录:霍质彬匡定邦

在盱江西岸,离南城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麻姑山。

相传很早以前,麻姑山不叫麻姑山,而叫马鹰山。马鹰山南侧有个石横坪村,村民大都姓麻,以砍柴、采药、打猎、捡菌菇为生。村上有个憨厚、忠诚的麻老爹,膝下无子,五十岁上生得一女,老夫老妻分外欢喜,取了个名字叫麻姑。

麻姑长得聪明、漂亮,十二三岁便能纺纱、捻线织布、缝衣。麻姑心地善良,经常为村上孤寡老人挑水、砍柴、洗衣服,没过多久,麻姑的父母和远房的兄长相继去世,留下嫂嫂和自己相依为命。

麻姑常跟嫂嫂进山捡菌菇。两人同时出门,回来老是碰不到一块。嫂嫂篮子经常空空,麻姑却每次鲜菇满篮。嫂嫂对此每欲过问,常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有一次,姑嫂二人对坐闲聊,嫂嫂这才问道:

“好妹妹,你每次从哪儿捡来许多菌菇。”

“密林深处呀!”

“你手脚会有那么快?”

“有人帮忙嘛!”

“是谁?”

“一个女仂。”

“啊!小女仂!有多大?模样如何?”

“比我小一点,是个又白又嫩的胖娃娃。”

“你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吗?”

嫂嫂连珠炮式地提问,麻姑很不耐烦。只见她嘟起个嘴巴说:“这个我问过。人家不肯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反正她是我们附近的人!”

嫂嫂想了一个主意,她劝麻姑问清小女仂住处,以便知恩报恩,麻姑答应了。第二天,麻姑照例上山捡菌菇,在老地方碰上了小女仂,俩人一道愉快地捡菌菇,谈着知心话。看看红日西斜,小女仂要走,麻姑想送她,小女仂说什么也不肯。麻姑知道再说无用,就暗暗跟踪在后,看看她要到那里去。

走呀走呀,只见小女仂刚到一棵大松树下,眨眼就不见了。麻姑感到好生奇怪。回到家里,麻姑把情况如实告诉嫂嫂,嫂嫂听后便在身边搜出一缕绯线,递给麻姑说:“好妹妹,别丧气,下次碰到小女仂,你偷偷将绯线缝到她的衣领上,暗中跟她走。就不难找到她啦!”

第二天,麻姑依计而行。碰上小女仂后,照样一起捡菌菇,一起到水边嬉戏玩耍,趁女仂不备,飞快地将绯线缝在小女仂的衣领上。后来,小女仂要回家,麻姑也不坚持相送,而是偷偷尾随着,到了那棵大松树下,小女仂忽又不见了。

麻姑左找右找,发现树底下有绯线。赶紧做了个记号,便三脚两步跑回家去,嫂嫂闻讯,顺手拿了把锄头,叫麻姑领路,朝深山大树下奔去。到了现场,嫂嫂飞舞锄头。朝有绯线的地面使劲挖了起来,不到一袋烟工夫,居然从地下挖出一个头扎绯线的胖娃娃。

麻姑心里不忍,哭叫着要嫂嫂把胖娃娃放回原处,嫂嫂耐心解释道:“好妹妹,这是名贵药材何首乌,吃了可以补肝益脾、调和气血、强健筋骨呢!你不取,人家还求之不得哩!”听了嫂嫂的话,麻姑虽不坚持把它放回原处,可心里还是极难过哩!

回到家里,嫂嫂又叫麻姑上山打柴。她把麻姑支使开后,便立即生火烹煮何首乌,打算一个人独吃。谁知何首乌刚刚下锅,嫂嫂想起有一件急事要做,便加好柴离开了屋子。

刚好麻姑打柴回来,肚子饿得咕咕叫。忽然,一阵异香扑鼻而来,麻姑禁不住揭开锅盖,舀点水一尝——哈,可鲜美啦!小孩子不懂事,索性吃了个精光。

等她想起嫂嫂时,何首乌早已落肚,再也吐不出来了。突然,麻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身子腾空而起,飞向了蓝天白云深处。嫂嫂返回家门,不见麻姑,发现锅内空空无物。她情知麻姑服药飞升,又是嫉妒、又是后悔。

正在这时,忽然听得麻姑在呼唤自己,便无精打采地向天空望去,只见麻姑端坐于五彩祥云之中,在向自己招手,大有依依不舍之意。

麻姑服药升仙后,时刻不忘穷苦乡亲,每每显灵家乡,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位穷人出身的仙姑,把最好的米叫做麻姑米,把最好的酒叫做麻姑酒,还为她立了庙,把马鹰山也改成了麻姑山。

麻姑做酒

讲述:廖细谷

记录:刘道远

传说,麻姑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十分能干,美名传遍了四州八县。

有一天,一个老头路过麻姑家门口,麻姑见他脚上烂了一个碗大的口子,行走不便,就留下老头在家,上山采草药为老头洗敷烂脚。

两个月里,麻姑天天为老头采药医脚,端水送饭。老头的烂脚完全好了,心里十分感谢麻姑。

老头打算离去,临行前,他一手拉着麻姑,一手在白须上捋了一下,然后往前一指,门前的一个小石窝里,便流出了清清的泉水。

麻姑送走了老人。忽然闻到一股酒香。她惊喜地发现是从泉水窝里飘出来的,就舀了一勺尝尝,真是又甜又香。泉酒源源涌出来,麻姑就办起了酒店。

过了两年,老头子又上山来,看见麻姑就问:“嗬!怎么样,这酒泉好不好啊?”

麻姑笑着回答:“这酒泉好是好,就是没有酒糟。我家喂了几头猪,可惜没有饲料。”P3-5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民间文学好似珍珠宝石,在民间到处流落散失,如果任其抛洒,就是极大的过失。我们现在把它拾掇起来,擦拭掉它被蒙上的尘埃,穿成熠熠生辉的串串珠宝,让它发出夺目的光辉。

勤劳勇敢的南城人民,将自己漫长的发展历史和美丽的山水草木,编织成一个个想象丰富的传说神话、一个个趣味浓厚的故事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装点出繁花似锦的世界。

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工作,它不但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编纂此卷的目的,就是为了抢救和保存南城祖先千百年来所创作的优秀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并使它继续为南城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南城人民的生活增添情趣。

南城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18个古县之一,迄今已2000多年,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孙益端王朱祜槟曾就藩于南城,历史上称建昌府,位于赣东中部,县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辖9镇3乡15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城市人口13万。

依照总编委会的要求,我们把这块土地上自古迄今、纵横全境的在南城民间中所收集到的神话传说故事编辑成此书。这个卷本,按传说、故事、笑话三个大类编辑,选编了146则,约20多万字。

传说主要按照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其他传说等若干小类编排。

故事主要按照幻想故事、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等若干小类编排。

编选的原则为:

一、尽量体现口述文学的特点和南城地方特色,保持民间文学的原汁原味,保留必要的方言俚语;

二、所选作品全部是南城当地民间中流传的,并尽可能地选录代表性的作品;

三、尽量做到少收集史料整理的故事,更不收集纯粹创作或整理幅度过大的故事;

四、拒绝收集新故事;

五、每篇故事后尽量注明讲述者和记录者;

六、由于原稿在文字上规范不一,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个别字句作了适当处理;

七、有些故事,在分类上有多重性,则视具体隋况归类。

民间文学是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的,是具有历史文献性、学术资料性和文学欣赏价值的丛书。因此我们只作文字上的校正,而不作文学上的加工,以保持它原有的风貌。

在南城这块殷实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藏,也许,我们的挖掘还不够,我们的编选还不够成熟,总之纰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难免存在种种不足和遗感,敬请广大读者特别是民间文学爱好者谅解和批评指正。

本书编辑出版,得到抚州市文联、南城县民间文艺协会、中共南城县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支持,特此鸣谢!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