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丝路漫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铁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铁编著的《丝路漫漫》一书在这方面的叙述极为细致和详尽,对丝绸之路的许多支线及沿线的城市比如凉州、张掖、酒泉、敦煌、高昌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巩固边疆、扩大版图以及民族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欧亚大陆各地区的动荡局势,使丝绸之路的安全无法保证,由于战乱,各地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内容推荐

李铁编著的《丝路漫漫》为历史纪实文学,对与“一路一带”具有密切历史渊源的中国古丝绸之路进行了多方位的展现。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对丝绸之路所涉及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历史进行了严肃而生动的描述,再现了沿线当年的社会人文和自然风貌,弘扬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自豪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一、神奇的蚕与丝

二、张骞凿空西域

三、班超投笔从戎

四、隋唐开拓西域

五、忽必烈与马可

六、郑和出使西洋

七、东北亚丝绸之路

八、万里茶马古道

九、列强崛起之路

十、“一带一路”之梦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神奇的蚕与丝

(一)

蚕,天虫,神奇的动物。最初,是蚕蛾在冬季产了卵后死去,春天蚕卵破壳而出,变成一条细细的小蚕。刚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吃桑叶长大。长大后身体变成了雪白色。秋天,蚕生长到了成熟的季节,开始吐丝。蚕在吐丝时会做一个茧,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当蚕吐尽最后一口丝时,就慢慢蜕化成蛹。蛹在茧中蜕化成蛾,咬破蚕茧而出,之后,雌蛾和雄蛾交尾,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蚕的生命周期是一年。一条蚕吐出的丝,长度可达900米。所以,有人称蚕是由这条长丝组成的。

据记载,蚕是在中国得到的驯化。这种动物,原本生长在中国北方,后来,逐渐向中国南方发展,再后来,已经有许多人认为蚕是南方的生物。

在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以供衣服。商代甲骨文中有原始织机的象形字,这种织机,至今海南的黎族妇女还在使用。简单的工具,能够织出美丽的彩色丝锦。

大约从商周时代开始,政府中已经设有管理织造的官员,周代有“典丝”的职务。而且丝绸的品种已经增加,有缯、帛、素、练、纨、缟、纱、绢、绮、罗、锦等;在生产方法上,有生织、熟织;在工艺上,有素织、彩织、色织,而且有多彩织物——锦。丝织品的织法也趋复杂化,除平纹外,还有斜纹、变化斜纹、重经和重纬组织以及提花技术。

在周代,丝织品已经开始染色。据战国时齐国《考工记》记载,丝织品染色前先练丝,即先把丝浸于贝壳煅烧出来的石灰液体中,清除污垢及胶质,后清洗、脱水,反复多次。染色,采用多次浸染的方法,把丝浸入染料容器中,可以得到某一种颜色深浅不同的近似色。如:纁为深红色,把丝浸入染料三次而成;鲰为带红光的浅黑色,把丝再浸入黑色染料两次而成;缁为深黑色,把丝再两次浸入染料而成。即所谓“三人为纁,五人为緅,七人为缁”。

近些年来,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阿斯卡洛夫宣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发现了公元前16世纪的丝织品,并由此判断丝绸起源于中亚。然而,阿斯卡洛夫没有出示丝绸样品,也没有说明断代的论据。而目前最早记述丝绸在中亚的历史书籍中介绍,丝绸是从黄河流域传到中亚的。

(二)

蚕的家养,始于夏代。从西周到春秋时,为了保护桑树,一年养一茬蚕,战国时期对蚕的认识加深,已认识到蚕无雌雄,而蛾有雌雄,怕高温,喜一定湿度。

秦汉以来对野蚕仍继续采集利用。魏晋南北朝时选种、制种技术有很大进步。唐代养蚕基本沿用前代旧法,但都饲养多化性蚕,以三眠蚕与四眠蚕为主,浴蚕则在谷雨节前后于野外进行,与后世盆浴不同。

宋代蚕事趋于完善,生产过程分为: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族、择茧、窖茧等。浴种分多次进行,一在腊月经冻沥毒,二在谷雨催青前温水浴之,清明暖种有人体温和糠火温两种。收蚁有鹅毛掸拂和桑叶香引两种。蚁蚕饲叶用刀切细,小蚕用嫩叶,大蚕薄饲勤添,并勤去粪除沙。元代对养蚕要求更严,并重视多化性蚕饲育,适当控制夏秋蚕数量。

明代对蚕种选择和品种改良都很重视,浴种用天露法,利用石灰水、盐卤水等浴法留取好种,淘汰低劣蚕卵,最早发现了杂交蚕种的优势并加以利用,以“早雄配晚雌幻出嘉种”。可见明时已能用一、二化性蚕蛾进行杂交而成体强丝多的新蚕种。浙江嘉湖地区在上簇结茧时还总结出“口干”的成功经验,即用火加温干燥,使茧质和解舒率得到提高。江南水乡利用池塘养鱼畜牧,与栽桑养蚕结合,形成自然循环条件下的相互促进,也是成功的范例。育蚕技术已有较完整的体系。

对于野生柞蚕的利用,宋元以前主要做丝絮、打线及纺粗帛用,宋元后山东登莱地区已推广人工放养野蚕,产量大增。到明代,对野蚕放养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明末山东柞蚕丝绸已闻名中外,从此由历史上的人工自然采集转为人工放养收集的生产格局。南宋时广西创造了以醋浸或熏野蚕,然后剖开蚕腹,取其丝,一虫可得丝长六七尺,这是现代人造纤维的前奏。

在传统养蚕技术的基础上,1898年杭州创办蚕学馆,学习国外育蚕经验和理论,用新法选育成一批新品种,通过杂交,育成改良品种,在当时占有很大比重。P1-3

序言

李铁是我的学长,我们同为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当然他的资历比我老得多,我们因此有缘在北京的同学聚会中认识。

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认识他的时候,我正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已经快要出站,面临着出站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学术资源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所以,我计划在北京找个落脚之处。但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个时候,初次见面的李铁师兄就开始积极帮我想办法。随着出站时间的临近,为了能让我的户口先留在北京,他比我还着急,先后为我推荐了多个去处,为此费了很多心,求过很多次人。看着他为我奔忙,我非常感动。我平时是一个寡于交往的人,尤其不爱求人。既使是为了自己,我也很难花这么多心力去办事。而李铁师兄以前与我素昧平生,如此尽心尽力,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实不多见。虽然最终我没有去他推荐的收入更高的国企金融机构,而是去了更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但是他的慨然帮助,古道热肠,让我心里感觉非常温暖。

他的精力和创作力都非常惊人,虽然平时在一个企业做副总会计师,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仍然活跃于多个同学微信群。他非常富于奉献精神,每天早上都是他最先在群里“升旗”,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我最开始也是在微信群里读到他的作品。他每天把写作成果在微信上连载,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功之勤、涉猎之广。他从30年前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书50余本。从这本《丝路漫漫》的写作过程,我们更是可以看到他过人的毅力。不论工作是闲是忙,是在家是出差,是健康是生病,他的写作都没有停止过。整整224天,他写出了这部15万字的《丝路漫漫》。“丝绸之路”犹如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它对加强东西方人民的友谊和理解,对创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也紧密联系着沿途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交流。丝路是一条发展共赢之路。

几千年间,中外商人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技术、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文学、数学,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薯等输入中国,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发展。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联系,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丝路漫漫》一书在这方面的叙述极为细致和详尽,对丝绸之路的许多支线及沿线的城市比如凉州、张掖、酒泉、敦煌、高昌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巩固边疆、扩大版图以及民族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欧亚大陆各地区的动荡局势,使丝绸之路的安全无法保证,由于战乱,各地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对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我们以东南亚为例,它促进了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重铸了古代东南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社会发展。比如马六甲,15世纪以前,它只不过是一个荒僻的小渔村,仅有二三十个土著居民,靠简陋渔具捕鱼为生,仅仅1个世纪的时间,它就成了拥有10万人的城市,而且是一个世界商人云集的城市。而扶南、室利佛逝、马六甲这样的海上强国都是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它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到了当地,推动了东南亚国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因为南海问题的重要性,我建议此书对东南亚部分更加充分地展开。如今,我国开始“一带一路”建设,就沿着陆海两条路线展开。重新思考丝路的历史,因此更有现实意义。

李铁师兄的文字优美,叙事流畅,视野广阔,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很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回顾丝路的历史,展望丝路的前途,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到独特的推动作用。

张宏杰

2015年12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