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学林名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施宣圆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与学林名家》为《文汇报》高级记者、编辑施宣圆先生多年来的采访文章汇集,在工作及退休后,他采访了众多德高望重的学林名家,如顾颉刚、谢国桢、谭其骧、王元化、匡亚明、陈旭麓、章培恒、罗尔纲、戴逸、杨天石、蔡尚思、胡道静、吴江、金冲及、夏东元、来新夏等。通过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诸多学林名家的研究专长、研究方法,而且可以感受这些学林名家的人格魅力、做事风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目录

序一 贾树枚

序二 苏双碧

马寅初先生平反了

老当益壮的费孝通教授

顾颉刚先生的工作计划

访书不倦的明史专家谢国桢

李洪林在福建社科院的“施政纲领”

陈旭麓谈:历史·传统·现代化

“世界名人”夫妇蒋孔阳和濮之珍

南国兴会论康梁

蔡尚思说:“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

上海建城究竟是哪一年?

英年早逝的明史专家王守稼

武夷山上说朱熹

初识金庸

“两脚书橱”胡道静

陈兆复揭开中国岩画之谜

陈鹏生谈:日本企业界的儒学“文化热”

谭其骧中风之后

束景南说:太极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脑电图

刘修明解密毛泽东的“大字本”

陈尚君为《全唐诗》补编

敢于为洋务运动翻案的姜铎

江晓原开辟天文史研究新天地

朱文华倡议建立传记学

蔡建国乐当“民间大使”

谢俊美十年磨“一书”

老革命林克爱上上海地方志

顾炳权“咬菜根”自学成才

陈绛评说陈宝琛是非功过

郦家驹说:地方志机构是多功能的

罗竹风在华东医院

姜义华评论余英时的“遏制论”

张磊的孙中山研究情结

谢希德的故乡情

王耿雄解读南京的孙中山塑像为何“微笑”

“蜚声中外的台湾史学者”陈孔立

钟情于历史哲学研究的李成蹊

致力于近代毒品研究的苏智良

章培恒谈《中国文学史(新著)》

郭豫适怒斥不良学风

蒋孔阳和他的弟子展望美学复旦学派

王连茂披露《光明之城》内情

王春瑜在“土地庙”写随笔

关注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朱政惠

杨志玖说:《光明之城》“不是伪书”

匡亚明和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

张岂之畅谈中国思想史研究

徐杰舜说:人类学本土化是必由之路

马承源、濮茅左解密上海战国竹简

“三界”人物唐振常

李治亭解读“康乾盛世”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任建树秉笔直书《陈独秀大传》

清史专家戴逸半个世纪终圆一梦

肖黎和《虎坊桥随笔》

濮茅左破译楚竹书《周易》

中国文化名人的活字典——黎丁

学者型的古瓷收藏家高阿申

王元化谈新作《思辨录》

喻蘅与他的诗书画

青铜泰斗马承源

方之光在天王府说“天国”

陈佩芬与青铜器相伴五十年

朱伯康和他的《抗日血战史》

袁辑辉、王爱珠夫妇印象

张宪文苦心耕耘《中华民国史》

《上海通志》“一支笔”王孝俭

步近智、张安奇夫唱妇随著新篇

罗尔纲与《文汇报》

郑重为收藏家“立传”

善于思考、不断探索的茅家琦

“皇甫平”文章惊天下

叶冈和他的《散点碎墨》

想起老馆长顾廷龙

岁月流逝忆李新

施丁乐意撰写“小册子”

陆其国:自学成才的文史学者

王宏志挑战传统评说洪承畴

宋庆龄研究专家盛永华

苏双碧在黄昏时刻的呼喊

金冲及: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典范

谢宝耿乐为史家做“嫁衣裳”

夏东元的“洋务”情结

蒋建平议论风生谈五代

伦理学研究专家朱贻庭

中山陵畔话民国

吴仁安为“望族”写春秋

来新夏的“衰年变法”

陈建中兄妹醉心写“瓷史”

李天锡与华侨史研究

吴江先生印象

老报人郑心永

朱宗震逝世周年祭

林其锬:谁知个中味字字皆辛苦

我认识的朱维铮先生

农民教授林华东

王鹤鸣“解冻”家谱文化

我与复旦三教授

朱子彦畅谈三国政治

在文庙与孔子“对话”

庞朴: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倡导者

陈文华与农业考古

七宝名士沈渭滨

陆灏: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战地记者

刘火子:行走在华南前线的战地记者和诗人

夏乃儒的儒学情结

附录一:我的编外“脚印”

附录二:《文汇报·学林》创刊400期名家的题词和贺信

跋 陆灏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