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山绝顶
四年三次上黄山。
这次是在雨后,山上雾气迷漫,用一位导游的话来说:抬头是雾,两边是树,低头赶路。这下好了,她嘴巴清闲多了,不像晴空万里时,奇峰怪石一览无余,她必须频频地指点大伙看石头:这叫仙人晒靴,那叫老鼠偷油——好像黄山除了怪石就没有可以介绍的!
雾虽大,却不妨碍登山,尤其适合有恐高症者和胆小者。因为有雾遮着,即使山道下是万丈深渊,即使栏杆外是悬崖峭壁,那也是看不清楚的,无知者无畏,大可腿不抖心不跳地坦然过去。
一位老者和我们一起登上了莲花绝顶,这是黄山的最高处,顶上有块碑,碑上有字,有许多人抢着和它照相。然而四周雾蒙蒙的,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头发被雾气打湿了,山风吹来有点冷,在我们拍完照准备下去时,太阳光忽然泼洒下来!没有一点前兆,眼前便是明晃晃的一片,叫人睁不开眼。身上暖暖的,像盖了一床无形的被子。雾气散了,头顶晴空万里。天哪,眼底的白花花的浪就叫云海吗?无边无际,让人想跳下去,如果有一叶扁舟,说不准可以遨游其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海起伏,忽地有游人发出惊呼,远远的地方露出一座宫殿样的建筑,那风格是印度式的,圆圆的白顶,顶上有一个尖尖的物体,像锥子,忽隐忽现。
我惊呆了,以为看到了电影上的海市蜃楼!为不错过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手忙脚乱地用数码相机狂拍,生怕失去了向他人吹嘘的证据。后来才知道那是与莲花峰遥遥相望的黄山第二峰光明顶!
云海翻滚,在宫殿的附近又露出了几座青色的山峰,或许是刚从“海底”钻出来的缘故,峰顶上还挂着些许淡淡的薄云,似是新娘发髻上披下的白纱,迷人至极。我把眼瞪得大大的搜索着,平日里我们形容山峰都是“巍然屹立”、“岿然不动”、“雄浑壮美”,然而在云海中,它们却可以用“轻灵飘逸”来形容,像一个个“既含睇兮又宜笑”的脱俗女子。 从莲花峰上下来,山道上依旧“抬头是雾,两边是树”。游人排着队,把道路挤得满满的,有不少人在发牢骚说,什么都看不见,这趟是白来了!其实他们应该知道经过艰苦的攀越,才能有异常的收获,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花山迷窟
花山迷窟是这两年才开发的旅游景点,但是它却在1700多年前就开凿好了,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已,我今天巴巴地跑到这里倒像是赴一个“千年之约”。
一座吊桥在新安江上凌空飞架,一边是平坦的草地,一边是秀丽的群山。草地上有两匹马在吃草,山上有几只鸟儿在飞翔。我凭栏于桥上,赞叹这里竟然同时拥有江南和塞外的风景!白发之年如果和所爱的人在此共度余生,倒是快意至极。
迷窟藏在群山的肚腹里,总计有36个,皆是人工开凿而成,目前开放的有2号窟和35号窟。
36窟中以2号窟为首。在六千多平方米的洞中,。竟然像盖楼似的凿有两层,有大厅,有小室,有蓄水池,有厨房,真的是隐居的好地方。但是隐士可没有能耐开凿偌大的洞府来居住,顶多像孙大圣那样选个天然的石洞来过活而已。
关于迷窟的用途,现在大多推测是用来藏兵的,但我看到的资料上却很少有人直言就是用来藏兵的。我想,一来是推测有理但毕竞资料不足,二来怕说出来,大家一不小心都信了,迷窟的面纱撩开了,“迷”人的地方就会少一层吧。
P2-P3
我跟朱兄在10年前认识,那时他在可口可乐公司上班,我在合肥得了抑郁症,同时也在写我的第一部小说。所谓文人相轻,加上初生牛犊般心高气傲的心境,所以我并不觉得他的文字有多么好,偶尔在报纸上见到他的文章,也只是匆匆扫一眼,如见面点头般轻轻掠过。他待我如妹妹,亲切温暖,见面总是乐呵呵地笑,说些冷笑话和新赋的诗词给我听。
之后他辞职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我送他一个碧绿的琉璃烟灰缸做礼物,他乐呵呵地接过,说:“正需要,正需要。”在一些闲散的午后去他公司小坐喝茶聊天,也见不到他有多费劲去揽业务,却总有生意找上门。有时走在路上,他见到漂亮的广告牌就停下来用手指敲敲看看,常常是很有收获的样子。有些人做生意做的愁苦,但朱兄一直乐呵呵,仿佛是否盈利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开心。
2008年,我去了加拿大,从此和朱兄再也没见过面,只能陆续从他笔耕不辍的新浪博客里看到他的文字。偶尔在QQ上见到他,也因为时差,聊不了两句。然而却因不见面,我反倒更认真地阅读起他的文字。他是典型的射手座男人,兴趣广泛,喜欢挑战,旅行摄影打羽毛球,吟诗作赋交朋友。日常生活在他的博客里常常呈现出喜悦而闲适的模样。
2012年,朱兄在QQ上告诉我,他准备要做螃蟹生意。初闻以为是玩笑话,看了他设计的卖螃蟹广告才信服。我觉得有趣,那舞文弄墨的手抓起赏玩那一只只螃蟹,颇有些坎普(camp)的意味。
2013年,朱兄QQ发来邀请,让我作序,受宠若惊,赶紧拜读这16万余字的散文集。文还是当年一样的文,却读出了太多年幼急躁无知时无法读出的意味。可能这是一本写给“闲人”们读的书。他用一颗活在当下的心去感受并记录庸常琐碎的细节瞬间,这远比写下惊心动魄的奇闻异事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鉴赏力,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即是如此。
他写旅行途中翻车之后,坐到塘边边抽烟边对同伴说:“你一身都是肉,翻车时有你垫着,不硌人啊!”
关于苏东坡《洞仙歌》,他写道:“有些时间是用来消磨的,而且要消磨得心安理得,因为这是一个过滤‘生命垃圾’的过程。”
他也写市井家常,“一茶一饭清平乐,云卷云舒满庭芳。”
他记录儿子小牦牛的点点滴滴,用的是朋友间平等的目光和言辞,“你以为是老顽童周伯通啊,想忘掉《九阴真经》就能忘掉?”
他用近5000字的篇幅写对89岁外婆的深情,“我用温水擦掉外婆身上的血,扶她睡倒,拿起一朵栀子花放鼻下让她嗅嗅。”这句话让通篇文章充满了一种温暖的诗意,那一瞬间是永恒。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字里行间行走的是一份刚刚好的闲情逸趣。 这是一本适合慢读的散文集。如果有个午后,你恰巧手边有杯茶,那么不妨翻几页,即使下一次不知何时翻起,也定会让此时成为你午后一段美妙的光阴。
《寻常一样窗前月(朱军东散文集)》作者朱军东虽一时尚青年,却蓄养得一笔雅致的古典诗文:“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如此浓烈优雅的诗句,总是恰到好处地点缀着意境。所以,《寻常一样窗前月》不仅值得一读,也值得珍藏。
行走篇,以飞毛腿的跳宕和孙行者的变幻,记写了十余年行走地球的足迹。
尘事篇,悲欢离合、吹箫邀月、品茶赏花、针砭警世,世间百态尽收笔底。
闲居篇,无非寻常一箪食一瓢饮,却被描摹得纤毫毕现活色生香,寻常生活成了水墨画卷。
乡土篇,追忆童年河沟摸鱼莲塘采花的旖旎时光,尽显乡土醇厚、乡情浓郁、乡亲淳朴。
顽童篇,写爱子小牦牛长成大牦牛一路洒落的糗事和趣事。
掩卷遐思,于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他写市井家常,“一茶一饭清平乐,云卷云舒满庭芳。”
他记录儿子小牦牛的点点滴滴,用的是朋友间平等的目光和言辞,“你以为是老顽童周伯通啊,想忘掉《九阴真经》就能忘掉?”
他用近5000字的篇幅写对89岁外婆的深情,“我用温水擦掉外婆身上的血,扶她睡倒,拿起一朵栀子花放鼻下让她嗅嗅。”这句话让通篇文章充满了一种温暖的诗意,那一瞬间是永恒。
朱军东所著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朱军东散文集)》是一本适合慢读的散文集。如果有个午后,你恰巧手边有杯茶,那么不妨翻几页,即使下一次不知何时翻起,也定会让此时成为你午后一段美妙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