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父母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早上,可能在孩子没出门之前他们已经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孩子或许早已进入梦乡,父母和孩子似乎永远是错开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来管孩子。
萌萌的爸爸是一个大忙人,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
在萌萌的心中,爸爸就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忙进忙出的人。她希望周末能够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或者是植物园,但是爸爸周五晚上接到一个电话,表情严肃地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开始犹豫要不要陪她了。
在爸爸犹豫的时候,萌萌感到担忧: “他不能马上答应我,一定是在犹豫,这一次又不行么?”
当听到爸爸说: “这一次爸爸有工作要做……下一次……”的时候,萌萌心中既失望又委屈。
“在爸爸眼中,永远都是工作最重要。”
“他之前也说过‘下一次’的,根本就不算数。”
“我再也不会相信他的话了。”
这些缺少大人陪伴与沟通的孩子被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情感饥饿”的孩子跟别的小孩不同,他们喜欢撒娇、任性,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而且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眼睛看着别人。
其实,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让大家觉得他很重要。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以后,千万不能张口就骂,而是应该自我反思一下,看自己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否应该合理安排,挤出些时间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重视。
就拿萌萌来说,如果她需要的仅仅是去了解植物、动物的机会,那谁来带她去都可以,甚至可以找一个生物学家。但是正在成长中的萌萌,她内心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爱的感觉——和爸爸在一起,相互交流,在亲密的接触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种被爱的感觉,是萌萌日后乐观、自信、积极的动力,也是加强一个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赞助商”,还是一个“成长伙伴”。这两种角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父母角色缺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职场父母一定要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你可以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但是谁也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保姆、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住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这是一位职场妈妈在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时发出的感慨。
在这方面,马克思就做得很好。
在马克思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关系真挚融洽,充满了乐趣。在孩子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就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他们一起做各种游戏。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 “车”上“车”下一片欢腾。
“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孩子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孩子们的。
每逢星期天,即使再忙,马克思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他带着孩子们出去尽兴地游玩,让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既增长他们的见识,又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
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 “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 “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们!”
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们出去郊游了。
马克思的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和父亲一起度过的那些愉快的星期日,这些美好的星期日,成为她们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
作为父母,应该从马克思对待孩子的做法中受到启示:无论自己平时工作多忙,每周或者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这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在意并关注他。P11-13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齐红霞、李伟军、曾桃园、许长荣、李良婷、张艳芬、孙亚兰、闫晗、王艳、黄亚男、曹博、杨青、李颜垒、史慧莉、朱辉、上官紫微、余学军、徐娜、聂小晴、李娜、于海英、杨艳丽、姚晓维、潘静、王艳明、杨英、杜慧、杨秉慧、武敬敏、叶光森、范小北、黄文平、李伟、毛定娟、徐春艳、胡以贵、欧阳勇富、姚迪雷、杨婧、吴迪、王非庶、王爱民、李琳、宋桂花、欧红梅、付志宏、蒙明炬、张璐璐、王娟娟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了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果断的、有竞争能力的、有控制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
从实际来看,女孩与男孩相比,也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孩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
女孩更愿意听从成人的命令。
女孩能更准确地读懂别人脸上的表情。
女孩更具有预测力、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地交流。
女孩性格文静、心思缜密,注意力比男孩容易集中。
女孩天性喜欢扮美,而且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这种差异要求家长因材施教,要根据女孩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家庭教育。
同时,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趋向缩小和接近。因此,没必要完全把沉着、理智、勇敢、温柔等这些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且本该为人类两性所共有的美好品质贴上性别的标签。
所以,家长应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不要嘲笑男孩子哭鼻子,不要嘲笑女孩子风风火火。只要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值得肯定的品质,都要加以鼓励,鼓励女孩坚强勇敢又耐心细致,教育男孩要果断机智又温柔体贴,使其人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针对女孩教育,本书为家长们提出了培养优秀女孩的四个方向:
我们都知道,男孩是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但女孩不同,她靠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的。
其实,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女孩正是通过与父母的交流从而获得了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
女孩更希望父母分享她的沮丧与无助。女孩面对压力时,她们希望有人能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担她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会感到被支持,就会不再孤单,她需要的只是发泄,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有压力。
举止优雅带给女孩的好处非常多,它不仅赋予了女孩柔性、大气、得体之美,更为女孩成长为淑女奠定了最强有力的基础。 女孩的外在形象很重要。外在形象不仅是指女孩要长得“眉清目秀”,还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服饰恰当。要学会对人文明礼貌,要懂礼仪,要懂规矩,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语言文明礼貌,永远不讲一句不文明的话”,要把“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放在嘴边,使女孩成为一个人人尊重的人。
要培养女孩子的率真性格。女孩子要以自然、清新、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天然去雕琢,清水出芙蓉”,就像是一朵出水芙蓉,清雅、高洁。要培养女孩学会微笑,把微笑当成女孩必修的课程,当成一种交际语言。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女孩讲解优雅举止的标准时,不要用训斥、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有这样一个实验足以说明自信心对女孩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从一个大学生班级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送她回家,大家姑且从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连她的举止同以前相比也判若两人。她高兴地对人们说:“我获得了新生。”
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然而遗憾的是,在生活中,缺乏自信的女孩随处可见。她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上,这些女孩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都丝毫不比一般的女孩逊色。还有的女孩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
女孩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甚至全面的落伍,严重的还可能拒绝上学、自暴自弃、厌恶集体活动等。
所以,父母要在女孩成长的路上经常给予女孩鼓励、表扬与喝彩。因为“鼓励可使白痴变天才,批评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在生活、学习中,女孩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她说:“没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父母不要吝啬对女孩的表扬,如:“雯雯真大方”“雯雯真有爱心”“雯雯弹古筝真认真”“雯雯写字大有进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被表扬就意味着事情做对了,她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在鼓励、表扬与喝彩中,女孩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孩社会经验较少,体力又很有限,最容易成为性伤害的对象,所以家长应该加强对女孩自身安全的教育,让女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父母要告诉女孩,她外出时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晚上外出应结伴而行,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等家长回来再说,等等。
女孩终究要进入社会,除了保护好自己之外,还要参加社会竞争,所以从小培养女孩的自立自强能力也十分重要。自立自强不是男孩的专利,坚强自尊的女孩最高贵。
告诉女孩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女孩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不起,非要妈妈抱起来不可。孩子自己能不能爬起来?回答是肯定的。早晨女孩磨磨蹭蹭不穿衣服,父母急急忙忙给穿上,没准孩子在偷偷乐呢:“又一次战胜了你们。”四五岁的女孩吃饭不好好吃,家长在女孩玩的时候忙里偷闲喂她一口,并且还需要好言相劝,孩子才张开金口。
身为父母,在女孩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女孩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女孩独立完成这件事。父母要从小培养女孩的自理能力,让她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整理书桌、自己选择文具……尽量给女孩施展能力的机会。在这些机会中,女孩的自理自立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
告诉女孩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
例如,刚刚买回的积木,女孩可能不太会搭,家长可以对女孩进行引导。聪明的家长是不会把示意图给孩子看的。父母要给女孩留下思考的机会。
训练女孩思考的习惯。父母可以给女孩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她自己去动手动脑,这可以使女孩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以上述四个方向为指导,放弃了长篇累牍的理论叙述,转而关注女孩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100个细节。
这些教育细节,涵盖了读书、修养、社交、气质、能力等方方面面,简洁生动,具体实用,为家长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抓住教育良机,因势利导给女孩正确的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信家长们能掌握这些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不娇不宠把自家的女儿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气质女孩。
廖瑶瑶、李猛著的《女孩怎么养(不娇不宠培养气质女孩100招畅销典藏全新修订第3版)》全面解读了女孩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让家长洞悉女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掌握女孩教育的方向和技巧,真正教到点子上,事半功倍。本书每一个细节都含有大量具体的教育实例和操作指导,是众多成功父母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简单实用,能引导你解决女孩教育中常见、关键的难题。本书以培养聪明、乐观、自尊、善良的气质女孩为目标,全面塑造女孩的修养、情感、品质,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教育。而父母也只有在对女孩的心理特征有了全面把握后,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做到不娇不宠。
廖瑶瑶、李猛著的《女孩怎么养(不娇不宠培养气质女孩100招畅销典藏全新修订第3版)》精选众多成功父母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辅以大量具体的教育实例和操作指导,引导家长们学会用理性和智慧的方法解决女孩教育中常见、关键的难题,不再一味地娇惯溺爱女孩。
有效的家教细节,培育出具有良好教养的优秀女孩!得当、有效的家教细节是培育优秀女孩的关键。本书以培养聪明、乐观、自尊、自信的女孩为目标,全面塑造女孩的性格、情感、品质,从而教育、培养出气质优雅、自尊自立、充满爱心的优秀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