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校门
虽然莫言早年家里贫穷、生活艰难,但是母亲一直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当时村里的学龄前儿童都被安置在村里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教师则是一群凶神恶煞的老太太。老太太们很不专业,只是混口饭吃而已,她们以巧妙的手段克扣孩子们的专项口粮,孩子们因此经常吃不饱。
老太太们在教学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圈养牲畜的本领倒是有的。她们把村里的小孩当成动物崽子,关在栅栏里严密看管,还用比较粗暴的方法逼迫孩子们听话。后来老太太们的恶行败露了,莫言母亲心疼莫言,便将他接了出来,以免他受皮肉之苦。莫言被母亲送到了正规的学校。他上小学的时候才六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个。
上学的日子是开心的。莫言很享受有书读、有同学一起玩耍的时光。
糗事一筐
上小学时的莫言瘦得皮包骨,细长的脖子仿佛支撑不住那颗沉重的脑袋。莫言的童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短缺,甚至有人饿死。有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吃野草、啃树皮,甚至抢煤吃。1961年的春天,学校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孩子们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就“咯嘣、咯嘣”地吃起来。莫言还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真是好极了!那时的生活就是这么清苦。吃煤块是莫言难忘的一件童年往事。
至于莫言的童年糗事,真有两件可以说说。其中一件就是他的腰带带给他的麻烦。莫言用的那条腰带是大哥送给他的,腰带上的牙环坏了,莫言便常常陷入尴尬的处境——上厕所的时候老解不开,总是急得差点尿裤子,还被同学们耻笑;不需要解开的时候,有时它又会莫名其妙地自己掉下来,害得他当众出丑。
课文,正背到感情最饱满的时候,忽觉一身轻松,好像少了点什么,低头一看,还真是少了,只得在满堂的哄笑中提起裤子落荒而逃。
还有一次,莫言去班主任的办公室交作业,坐在班主任对面的一位女老师想打乒乓球,要莫言一起去。虽然百般不愿意,但他还是在班主任的要求下跟这位女老师比起了球技。莫言刚想大展身手,裤子便不争气地瘫了下来。女老师丢下球拍,蹲在地上捂着肚子笑。
莫言最尴尬的一次是在校长做政治形势报告的时候,他站在离校长最近的队伍的最前面。当时,莫言的肚子有些痛,他保持一副痛苦而扭曲的表情一摇一摆地站了许久,最后终于忍不住了,羞涩地跟校长说:“我要上厕所,憋不住了!”校长正扯着嗓子喊口号,没听见他的话。莫言实在憋不住了,便向厕所飞一般地奔过去。一边跑他还一边高调地捂着屁股喊着:“我拉到裤子里了,我拉到裤子里了。”操场上顿时炸开了锅,连原本站着打瞌睡的同学也被大家热闹的议论声吵醒了,他们左顾右盼,问是个什么情况。校长本来想整顿一下纪律,可想想刚才的场景竟也笑了起来,整个操场成了师生们欢笑的海洋。
莫言的糗事既让他尴尬过,又是他童年的美好记忆。当年操场上那群捧腹笑过他的师生们都没有想到,这个“拉到裤子里”的小屁孩竟然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照相留影
如今镁光灯下躲也躲不掉的莫言,第一次照相时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年,莫言上小学二年级。一个课间,同学们围在一起,欣赏着那架神奇的照相机。那时候,照相机还是暗箱操作——照相师傅蒙在黑布里面工作。这样的场景如今我们只能在老电影中见到了。P6-7
我接触过很多喜好文学的同龄人,跟他们很谈得来。喜好文学的青年人,眉宇间都散发着一种文气,或许这是文人的固有气质吧,也正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古话。跟喜好文学的人聊天,三句话不离书,五句话就得引经据典,好不有趣,与他们交谈片刻便感觉已然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遨游了一番,颇“涨姿势”。
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迷惘。文字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峻的,每个人都不得不与现实正面接触,逃避是无济于事的。对文学青年来说,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他们因为读书或是创作而废寝忘食是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喜欢,他们甘愿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流,任思绪天马行空;也因为这份喜欢,他们的语文成绩一般都不错,其他科目却常会落后很多。这让他们成为一群困惑的青年。
这些困惑的青年难以平衡理想与现实,他们都面临着需要解决的温饱问题,却不舍得放下自己的爱好。很多高中生喜欢看韩寒的作品,尤其是男生。韩寒的文章敢于剑指现实,文风犀利,读着实在解气。高中男生将韩寒奉为“大哥”还因为韩寒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背起书包离开学校的场景或许让无数文学青年歆羡不已——真自由呀,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很多学生都想像韩寒一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解放自己。他们以为复制韩寒的成功经验,有朝一日便能飞到云端,成为像韩寒一样屈指可数的优秀青年作家,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青年有飞向云端的梦想和勇气很好,这样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才不会直奔庸碌的处境。但是,我非常不认可丢弃一切只顾追逐梦想的行为,因为成功往往是偶然的,从来都不可以复制,心灵鸡汤讲得再动听也终究是心灵鸡汤,是人为加工出来的,背离现实,不切实际,而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我并不反对青年先将自己的爱好暂时放下,因为爱好的“生长”也需要阳光和雨露。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爱好总有一天会在现实的摧残下“枯萎”。当然,你也可以一边创造环境,一边坚持这份爱好,只要你足够“爱”它,你就一定会让它开出“花”来。
文学青年们对未来的专业走向常常很难抉择,是奋不顾身随爱好去,还是走一条很多人看好却与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路,这值得认真思考。本书讲述了莫言、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和张嘉佳六位作家的追梦故事与文学人生,或许从他们的经历中,你会得到一些启示。
其实,路并不是唯一的,你的未来就在你的脚下。
张赘
2015年12月
张赟编著的《要么飞要么枯萎》讲述了莫言、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张嘉佳六位作家的追梦故事与文学人生。在记述过程中,依据传主们的著作、影视作品及媒体报道等,撷取他们成长过程中最深刻、最具成长价值的部分,深入挖掘他们的精神世界,为求抓住传主们在人格与精神上的某些闪光片段,以细腻的笔触、小说化的语言,加上“特写镜头”般的生动描述,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成长和书写历程。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用榜样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过一切的教育。”阅读传记,从明星们的思想和人格上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可能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好的途径。
他们是运动场上拼搏的冠军,他们是文学路上笔耕不辍的作家,他们是镁光灯下闪耀的明星,他们用勤奋与汗水为梦想喝彩!那些激情飞扬的青春与挥洒不止的汗水,那些奋力拼搏的身影与发自肺腑的呐喊,那些失败之后的沮丧与历经挫折的坚韧,记录着他们成长与拼搏路上的苦乐悲欢。张赟编著的《要么飞要么枯萎》是该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