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小凡的流浪地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小凡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要出发?

义工旅行达人,穷游墨西哥城锦囊作者,豆瓣阅读《在垂死之家》作者吴小凡首次分享。

从搭车滇藏,在雪山脚下做义工,到留学墨西哥,在印度垂死之家服务临终病人,斯里兰卡寺院禅修,再到在欧洲睡沙发,四处拜访朋友……勇敢执着、兴致勃勃。

四年时间,她一路收获一路成长,这是行者的涅槃,这是真实的生活。

《吴小凡的流浪地图》——90后女孩儿吴小凡的真切记录,每一个文字,每一帧图片,都给你讲述流浪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一个90后女孩,走过东南亚、南亚、拉美和欧洲,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经历的时时刻刻,记录了那些能够留给人思考的人和事。旅行不是为了遗忘生活,而是回归生活。《吴小凡的流浪地图》是吴小凡的流浪地图,也是生命历练的地图,也是热爱生活的轨迹。

目录

行者的涅槃(代序)——黎海森

第一章 雪山的夏天

 西昌

 两个David和一种生活

 梅里雪山

 雪山与何沁心 王王子

 莫多情 逃跑的人

 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 藏人农布

 花吃了那女孩 觉色的小师傅

 拉萨

 不曾抵达的西藏 最温暖的一碗面

 山翻过去永远是山 猪皮男生

 加德满都·尼泊尔

 穷人的慷慨

 博卡拉·尼泊尔

 博卡拉的星光

第二章 魔幻拉美

 墨西哥

 当时只道是寻常 学生老宋

 古巴

 两个世界的古巴 我从中国来看你

 秘鲁

 去马丘比丘 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第三章 我的忧郁热带

 一场远行

 老挝

 琅勃拉邦,醉酒之夜 清晨布施

 湄公河行船日记 第一天

 夜宿 Pakbeng

 湄公河行船日记 第二天

 会晒的小火锅

 泰国

 泰国初体验 清迈的夜

 清迈农场—Where I call it peace

 逃离清迈 两个农场

 中不知年 No work, no eat

 野蔷薇 离开农场

 Mindful Farm Family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柬埔寨

 微笑的高棉

 缅甸

 相遇相错悄无息 法国人的优雅

第四章 盛得下你的恨与爱

 加尔各答·印度

 在白夜中行走

 我曾被你温柔相待

 在垂死之家

 缘起垂死之家 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种姓制度下的女工 印度街童

 Volunteer Day 拥抱加尔各答

 物质之低,灵魂之高 天使在人间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韩国义工 义工联合国

 如何说再见

 金奈·印度

 金奈的海风 金奈的沙发主

第五章 热情的岛屿

 重生

 康提·斯里兰卡

 康提的沙发主

 科伦坡·斯里兰卡

 冥想初体验 菩提树上的菩提叶

 赠予自己平静与喜乐 焚香与鲜花

 佛堂的时光

 God is too big to be in one religion

 香港

 港女 Brenda 重庆大厦

第六章 二十五岁之前去欧洲

 一种旅行方式

 法国

 巴黎 Celine,Celine

 德国

 Cool people always meet cool people

 值得 16 岁错过的世界

 西班牙

 美术老师与《格尔尼卡》

 没有皇马的马德里

第七章 后来的故事

 重返农场 海滩

 走出垂死之家

 如若一无所有,能否快乐依旧?

 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试读章节

莫多情

两年前我们青旅养了一只猫,叫莫多情。

莫多情的主人叫莫言,青旅的二老板。猫是从香格里拉的青旅抱来的,老莫三十多岁,没有老婆,膝下更无儿女,他唤莫多情女儿。

哪个旅人没有过一个开青旅的梦呢?想象中的老板应该就是像老莫这样的吧,跋涉过万水千山,走过岁月山河,最后隐居某僻静之地,买菜做饭,闭口不谈往事。

老莫之前是当兵的,退伍之后,云游四方,最后来到这小小的飞来寺落脚,一待就是七八年。这些年来,客人熙来攘往,青旅也几度易主,老莫最忠实的朋友就是对面那云卷云舒的梅里十三峰。雪山上的冰川五千年不化,可只有老莫知道圣山也在悄然改变风貌。他偶尔会嘟嘟囔囔地和我们说,全球变暖让这几年的梅里雪山化得都快和玉龙一样看不见了。这么多年里,他不知看了多少次日照金山。有时候我在想,也许他灵魂中有个部分,是在默默守护着雪山的吧。

飞来寺不比丽江、大理,这里只有一条街,一个寺庙,没有酒吧,没有电影院,甚至连菜市场都没有,想买东西要去德钦县城。有人用高薪聘请老莫去香格里拉当店长,他不为所动,一心一意只想守在这里。

身处这偏僻乡间,整日对着单调的雪山,老莫却也从不寂寞,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天光大亮才醒。心情好的时候,请陌生人喝酒,在朗玛厅摆上满满一桌,把酒言欢,不醉不休。他当过中医,也不知从哪练就了一身好厨艺,有朋友从远方来,他就亲自下厨,切好牦牛肉,熬上一锅泡着枸杞、当归等十几味中药的鸡汤,香味会从厨房飘到整个青旅。

没人知道老莫的确切年龄,只看到他常年带着的鸭舌帽下有一块秃顶。青旅上上下下几十个人,每次有人生病,到他那里看一看,他望闻问切一下,就能开出药来。等到他自己生病了,却没人给他看病,照顾他了。青旅的大老板和老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旁人看了都甚是羡慕。他虽总嘴硬说我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多好,不用有人管我,却又在那次生病后,悄悄地从朋友那里抱来了一只猫。

莫多情刚出生,就从香格里拉被抱了过来。她的毛发灰白相间,一双眼睛圆溜溜的,瘦瘦小小的,特别可爱。莫多情身形矫健,很快就习惯了飞来寺的环境,上蹿下跳的,经常一溜烟就不见了。老莫叫她女儿,她也和老莫很亲,经常挠得他胳膊上都是划痕。有了这个女儿之后,老莫就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了。飞来寺买不到新鲜牛奶,他就隔三差五地亲自开车去德钦买,因为心情好,还给我们这些义工捎来些旺旺雪饼吃。老莫看着莫多情咕噜咕噜喝牛奶的样子,总是一脸宠溺。

可好景不长,有一天莫多情突然就不见了,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她只是又乱跑了出去,过一会儿就会自己回来,毕竟飞来寺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她走不远的。可是随后一连几天都没有莫多情的影子,老莫急了,后来听人说在香格里拉见过莫多情,才知道莫多情是被青旅的客人抱走了。估计是和莫多情在一起玩的时候太爱不释手,就顺手牵羊带走了她。

老莫很生气。他在青旅界混了10年,全国知名青旅的老板几乎都认识。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在云南所有的青旅下了军令状,要是见到一个抱着猫的女孩入住,就赶紧把猫截下,通知他。在全云南范围内这么大张旗鼓地找一只猫,这在青旅史上估计也不多见。可是女孩和猫还是自香格里拉之后就不知下落了。

老莫很伤心,默默收起了猫粮和莫多情常用的那只碗,再也不提她的名字。

从那以后,老莫再没养过猫。P16-18

序言

行者的涅槃(代序)

黎海森

读小凡的书稿时,我正孤身一人,在破损如骨架般的铁皮火车里,穿越初秋起着微风的、印度的恒河流域。我读着那些文字,像麦田的水一般流淌的故事,心情,思索。蓦然放下稿件,环顾左右,火车正剧烈轰鸣地通过高架桥,而几百米之下,就是青得发亮的,宽阔无边的恒河。

我站起来,站在对穿而过的风里,像伫立在不断逝去又深刻悠长的永恒里。想起小凡写道,“难过的时候,去看看西藏无垠的天空,莽苍的江山,那是永恒的安慰。”我想,透过这流浪的生活,这天空,这流水,终究能安慰我们的,是独立、自由的灵魂和宁静辽阔的内心。

认识小凡,是在两年前的夏天,燠热而细雨连绵的加尔各答。那时,我刚从银行辞职,结束十多年如典范般平常的生活,从印度开始流浪。

初次见面,我们没怎么交谈。但很快,我又见到她,在垂死之家的洗衣池边,弯腰搓着粪水里的布料。她穿着宽松的T恤,系着围裙,头发束在脑后。几绺额发垂落,盖住眼角蜘蛛网状的疤痕。我站在附近,把搓过一遍的布料丢过去,她再搓一遍,如此一来一往,我们便成为特殊时期的“战友”。

那天服务后,和她步行回旅馆,她开始说话,大笑。那时她还是个大学生,却已独自在墨西哥生活过一年,行走藏区、东南亚,朋友遍布世界。但她笑时,却又那么单纯,带着一股傻劲儿。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逐渐聊得最多的,是佛学。许多个热得烦躁的夜里,在我的鸽笼般的房间,我们打着蒲扇,捉着臭虫,谈论生死,无常,梦幻泡影,诸如此类。

实在热得受不了,便去天台吹风,看天顶那洁白的月亮。她轻微地,带着犹豫和不确定的语气说,她爱写作,从小就写,直到现在。但现实里,她甚至没有勇气向人披露这个看不见未来的梦想。我也说,我离开了银行,就再也回不去那种精英生活。就像大水冲破了堤坝,来到无边无际的原野,却不知何去何从。接着,我们便同时叹气,沉默,望着往东沉沦的月亮。

临走那天,我给她画了一只鸟,写了一首诗。愿她像凤凰一般在世间绚烂地旅行。

那之后,我们的生活像两颗流星的错开,在各自的天空里开辟着。她回到大学,继续上课,坚持写作。后来,她开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文章。再后来,她的作品被豆瓣阅读采纳……与此同时,我继续漫长的、放逐般的流浪,穿过中东和东非,来到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

而在内罗毕,我们虽然远隔大洋,却惊异地延续起“战友”的缘分。那时,我在为贫民窟筹款建学校。而她刚得知,便自发而默契地承担起宣传的工作。我经常一觉醒来,发现一篇通宵赶制的文案已躺在邮箱,而捐款的名单里,又多了几个她的校友和亲属……

有次我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些。她说,自从仁爱之家后,有了更清晰明确的信仰,是耶稣教导的,To Love and Serve。我说你不是信佛吗,她说无所谓,只要是做善事就好。之后,知道她毕业了,去了南美工作。再后来,她微信留言道,她的第一本书要出版了。

我心里微笑着,想起两年前的女孩子,挂着那样的疤痕,在水池边搓衣服,在洁白的月亮下,小心翼翼地谈论着她遥远的梦想。我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生命,在隐忍而顽强地向这个世界打开,向自己所选择的,越来越明确的未来推进。

再谈谈这本书。

这是一本平实朴素的书。她没有刻意地去经营什么,辞藻、意境。就像深夜无人的酒吧,她穿着最简单的T恤,素颜,坐在你身旁,在一杯一杯的酒里,拉拉杂杂地讲述她的青春故事。一如两年前,她在加尔各答的天台上,平常直白地说话。

只是,更年轻的时候,面对无法预测和掌控的未来,声音里有着更多的柔弱、惶然,抑或是亢奋、激烈。以至于说出来的话也像那夜风,飘忽不定,时起时灭。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她的声音有了更多的确定性,以及对生命和世界的客观认知。她说,“这两年,我也算走过了万水千山。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左顾右盼,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可能性,懂得做自己,和自己相处了。”在她看来,旅行就像往外画一个圆圈,走到最远之后便是回归,做回最朴实的自己。

而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是她的诚实。一如她爽朗的笑,有着越过所有矫饰情感的直率。比如她谈起西藏,说“也许我只是到达,并未真正抵达”。到达的是表象,未抵达的是实质,是那颗如雪山草原般纯净无染、清新自在的内心。她谈起印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因为文化上的冲击和震撼,而做到彻底改变人生观,世界观”。

旅行并不独立于生活之外,在路上的每一天,都是最朴实而丰盛的生活。而你能感知到的全部细节:光线,风,变换的色彩,擦肩而过的微笑,直到身体的感触,细微或热烈的情绪,飘在天上或沉在心里的思索……这一切的一切,便是旅行的意义,生活的意义。

小凡说,“不从物质欲望中寻找满足感,内心平静的话,安居之处可以在西昌,可以在郑州,可以在新疆,可以在任何地方”。我想,这便是一个行者,透过她漫长的旅程所体会的智慧,是生命从平原出发,到渴求、激进、高亢,再到反省、沉淀,最终回归到平原的宁静。

对一个行者而言,当他随处可以安居,随时可以保持对世界、对生活快乐的体验。在我看来,这便是他生命的涅槃。

后记

就等故事都经过

鲁迅在《朝花夕拾》里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乘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这本书里的故事集中发生在2011年到2014年的三年时间里,是不同阶段的我,是那个更年轻的时候,背着包,兴致勃勃的,眼睛里写满对世界的渴望的自己。

那三年里,在东南亚、南亚、拉美、欧洲四处游历,住沙发,做义工,学习冥想.拜访朋友……有些经历在当时或许并未觉得多离奇有趣,却在与往事之间隔了层雾后,佐酒回忆时起有了不同的感悟。2014年5月,因为一些机缘.有了出版书的机会,我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把那些曾经击中过我内心的故事写了下来。这本书,它也像我的“朝花夕拾”,是他日采摘的花朵。

2014年的9月12号,在交了初稿后的第三天,我就坐上了飞往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飞机,开始了一段人生新的旅程——去了人生中的第17个国家,在南美的委内瑞拉生活的工作。

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T作,在一家国企里做西语翻译。它像其他国企一样,安逸、福利好,外派的工资又足够高,可以让人能够尽快地向世俗的成功靠拢。

可虽然身在大平洋另一端的南美,世界却不再像大学旅行时那样,如万花筒那般奇妙有趣。我渐渐明白,原来在别处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跳salsa舞,喝朗姆酒,阳光,海滩,派对,而是每天上班下班,朝七晚六,守着营地里四角的天空和夜晚独自一人的空寂房间。

大学时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数着公路牌四处流浪,在阿拉斯加雪地里搭帐篷的《荒野生存》,现在最喜欢的电影则是一个普通的中年杂志社编辑白日做梦的《白日梦想家》,我也是工作后才突然明白,能在庸常琐碎的生活里不失去做梦的能力,原来,多么难得。

我把曾经看过的雪山,高原,蒙彼利埃阳光的照片贴满了房间的衣柜,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生活的丰美。

其实体制内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却看到自己眼中的光在一点点地黯淡下去,国企的生活像温水煮青蛙,把年轻人的锐气灵气,对生活的温热情怀全都消磨殆尽。

写下这篇后记的时候,我已经决定辞去这份工作,回国当一个北漂,继续“做梦”去了。做出这个决定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但我更加害怕自己变成一只青蛙,慢慢地陷人生活的温水之中,到最后连挣扎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还年轻,还有好多奢望,我想再给梦想一点时间,去做些更有意思的事。我想把这一年在南美的经历写下来,再写成一本书,也想要继续在这世间开始新的人生冒险,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儿.把更多的故事记录下来。

今年生日的时候朋友送了我一首聂鲁达的诗,希望我的生活像智利诗人的情诗一样美好动人。现在23岁的我这样告诉自己:加油,吴小凡,继续上路吧,前方就像聂鲁达的情诗一样美好!

感谢父母,感谢所有在路上遇到的朋友,感谢编辑小常,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现在的这本书和如今的我。

就等故事都经过。

2015年10月11日

于卡贝略港·委内瑞拉

书评(媒体评论)

小凡是个靠谱的姑娘,她给穷游网写的墨西哥锦囊我看了直接通过,一个字都不用改。她的这本旅行游记也同样打动人,特别是游学墨西哥的经历,读书、打工、游历拉美,让人看到一位勇敢女孩的快意江湖。

——谢谢,《走吧,为了爱》作者

出国旅行的人很多,可像小凡一样满世界做义工的很少。当我随着小凡行走她悲喜交集的旅程,时而会看到一道光,透过现实世界的乌云,感到自己心底的一隅被照亮了。期待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动。

——刘子超,旅行作家,《午夜降临前抵达》作者

我愿意和这个生机勃勃的小凡,一起去看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她的笔下,世界都是善意和温柔的,这太让人感到有希望,值得好好等待每一个明天~

——蔡要要不吃药,知乎女神,豆瓣红人,《吃饱了才有力气谈恋爱》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0: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