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文化(群艺)馆(站)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讨,扩大中国文化馆协会在行业交流中的影响力,促进公共文化和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了“201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通过全国各省级文化(群艺)馆的组织推荐,本次活动共征集论文420余篇。经专业机构检测查重,专家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评出一等奖论文20篇,二等奖论文42篇,三等奖43篇,优秀奖95篇。中国文化馆协会编著的《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201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汇集了获得“201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一、二、三等奖的100余篇优秀作品,旨在进一步促进业界理论研讨与业务实践成果的交流与传播。
一等奖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标准化探索
宁波市群众文化需求研究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野马渡样本”
朝阳区文化馆探索社区民主自治组织
谈数字文化馆构建及其终端式服务
基于文化馆网站功能的主页建设启示——对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1个网站的调查分析
均等化背景下的流动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从村落瓦解到社区认同——关于“农民上楼”文化平权问题的若干思考
均等化视角下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若干思考
文化订制:精准服务群众文化需求
地市级文化馆服务标准化的浙江实践
管理变革——现代型文化馆自主发展的驱动力
关于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考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基于对辽宁锦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
“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践
数字时代的文化馆建设探析
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析
“互联网+”时代的全民艺术普及新模式——“文化艺术云课堂”
开放办文化理事新时代
供需对接:浙江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二等奖
“互联网+文化馆”的探索与思考
东城区第一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初探
文化馆运营管理服务外包刍议
公共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刍议
阳光行动: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实践和探索
试论文化馆推行文化“双服务战略”的可行性
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面临的新导向、基本原则及其对策
行政层级下文化馆的不同功能定位
现代科技条件下推进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刍议——以广东省文化馆为例
“互联网+文化馆”的新媒体空间探索
文化馆组织文化的建设——对加强文化馆内部管理的思考
试论非遗进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承载主体及传承方式
文化科技融合视角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思考
永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初探
广场舞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考——基于吴忠市的调研
新形势下文化馆业务干部推行的“三个转变”
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与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完善的关系研究
以市民文化节为平台丰富上海公共文化建设主体
“互联网+”时代文化馆的发展之路
台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效反思
文化馆绩效考核与社会化评估的三维思考
论基于数字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合理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以赣西北为例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文化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基于重庆“市馆带区县馆”的探索实践
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志愿服务的“受众需求”——以“群星大课堂”大学生村官免费培训为例
关于文化(艺术)馆推行服务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
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思考
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层的模式探索
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后的文化馆运行机制探讨
成都市文化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互动路径探析
农民工文化生活抽样调查报告——以湖北省城乡结合部农民工为例
群文队伍人才建设的思考
构建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应对网络冲击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公益性艺术培训服务均等化机制研究——基于湖州市“小荷风采”艺术培训基地实践模式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昆山探索
“后申遗时代”视野下的非遗退出机制分析——关于深化文化馆之非遗动态管理职能的思考
共建共享网络平台模式对推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功能研究探微
关于农民工“精神补钙”的探索与思考——基于长兴县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调查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信息对接策略研究
三等奖
论文化馆业务干部的文化志愿服务——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文化志愿服务的启示
群众文化工作如何适应多元化时代的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以义县为例谈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数字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以三个创新力促贫困地区文化馆跨越式发展
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建设中文化馆的作用与功能探析
吉林市群众艺术馆未成年人服务初探
互联网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创新文化服务繁荣群众文化
“群众之家”群艺馆“百姓剧场”百姓赞
试论群文干部应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法治意识
“云端”漫步——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互联网思维
再谈文化馆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文化馆与图书馆、电影院的比较
让多彩文化照亮乡村幸福生活——以义县为例浅析如何实现贫困乡村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老物件在公共文化中的意义和前景初探
浅谈新形态下文化馆自媒体平台建设
刍议文化馆人的情怀——以江宁文化馆为例
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组织多样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文化送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略谈“四个一批”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新模式
创新文化品牌,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职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与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为例
处在核心区域的文化馆地位和馆际交流合作初探
弘扬“核心价值观”与文化馆惠民活动及真实案例
幸福生活唱着过——关于旬阳民歌传承保护与品牌活动打造的几点思考
浅谈文化馆如何让“文化养老有文化”
文化馆事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场所资源利用效率
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活跃广场舞台繁荣群众文化——以高安市文化馆为例探析文化馆发展广场舞台的对策
以音乐沙龙活动为例——谈谈文化馆如何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
传统群文期刊向数字群文期刊转型的设想
群众文化免费开放与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以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及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例
城镇化进程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文化惠民如何惠到基层
试论馆际交流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基于对湖北十堰馆际交流现状的考量
对北碚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远程教育培训的思索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老区文化跨越式发展
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对庆阳市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考
喧嚣下的务实主义——将文化馆打造为非遗保护区域l生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