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芳编写的《中国定力》从理论上对中国定力的相关概念与基本问题进行了解析,对中国定力思想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考察,对中国定力的多种向度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中国定力的历史基础、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
书稿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中国转型的现实背景结合起来,立足于“三个自信”,回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多维多重地审视中国定力问题,辩证地分析研究中国定力的生成与捭阖,揭示中国各种积极定力的内在关联,找出巩固发展积极定力的主要问题,探寻中国定力发展的主要规律。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避免人云亦云的生硬的政治说教,而是在讲故事中植入价值,努力从历史的厚度、文化的深度、对比的强度上深刻而鲜活地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定力,对政治话语的学理表达和大众化有机统一进行了有益尝试。
徐成芳编写的《中国定力》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站在21世纪人类理论思维的新高峰放眼全球和中国发展大历史进程,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定力非凡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充满定力的先进政党。世界潮流滚滚向前,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中国要直面在多极世界中遇到的各种无法回避的挑战,经受历史对执政能力和素质的考验,始终秉持积极定力,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传奇,为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贡献力量。
一、定力:对中国价值的考验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三)子不语:怪、力、乱、神
(四)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二、什么样的定力才能够提供正能量
(一)定力也有正负?
(二)大清帝国暮年的定力为什么不能挽救“天朝上国”的悲催命运?
(三)蒋介石的“剿共”定力为什么会激起“西安事变”?
(四)近代中国沉沦百年靠什么定力实现崛起?
(五)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压力之下需要定力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三)“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四)怎样与“制造精神压力”的“和平演变”过招儿
四、诱惑面前需要定力
五、困难面前需要定力
六、挫折面前需要定力
七、乱局之中需要定力
八、胜利之后需要定力
九、战略定力:定力之纲
十、道路定力:定力之道
十一、理论定力:定力之理
十二、制度定力:定力之规
十三、精神定力:定力之魂
十四、经济定力:定力之基
十五、政治定力:定力之轴
十六、文化定力:定力之脉
十七、社会定力:定力之本
十八、生态定力:定力之美
十九、军事定力:定力之锚
二十、外交定力:定力之盾
结语:合力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