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丁著的《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21世纪人口学研究系列》将农民子女的城市化过程分解为职业非农化和身份市民化两个部分,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职业流动模式与水平,阐述了农民在其中的位置与机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农民子女获得非农职业、体制内就业机会、城市户籍以及综合社会地位的机制与队列变迁。
结果表明,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80年代以后,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障碍快速消失,但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才明显提高。农民子女户籍非农化和体制内就业机会的增长有限,且获得机制相对稳定。教育对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和社会流动作用巨大。
导论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策略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全书结构安排
第一章 农民子女分化流动的制度背景
第一节 近年来的重大变革与发展
第二节 改革发展的逻辑及其非均衡性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
第四节 农民子女分化流动的谱系
第二章 职业流动水平的变化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职业流动
第二节 流动水平的测量与比较
第三节 代际流动水平实证分析
第四节 代内流动水平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流动模式与农民在其中的处境
第一节 流动模式研究与流动表的简化
第二节 我国职业流动模式及其变化
第三节 具体职业的流动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子女的职业分化机制
第一节 现代化与农民的终结
第二节 多元资本与农民子女的职业分化
第三节 职业非农化实证分析
第四节 具体非农职业的获得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制分割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
第一节 体制分割与市民地位
第二节 市民地位获得及其队列变化
第三节 户籍非农化机会与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民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
第一节 地位获得模型及其改进
第二节 社会地位作为潜在变量
第三节 农民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贡献与不足
第三节 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际流动水平及与中国的比较(Altham指数)
附录B 父职一现职,父职一初职代际流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