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洛杉矶国际机场。一位名叫约翰·亨利·格兰特的31岁男子,穿过层层闸口跑到一架正在装载行李、准备起飞的飞机前。
一位机场工作人员正要将一只行李箱放进行李舱,但发现箱子一角是湿的,并且散发出汽油味儿。此时,箱子已经冒出烟来,工作人员迅速将它扔到地面并去拿灭火器。
此刻格兰特突然出现,试图将箱子抢走。行李箱争夺战开始了,最后格兰特成功,带着箱子奔向他的车子,在那儿被安保人员制服。他哭喊着:“我做不到!”
究竟怎么回事?原来,格兰特的妻子即将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乘坐这趟航班飞往圣迭戈,而他在妻子的行李箱里放置了一枚炸弹。
不出意外的话,炸弹将在飞行途中爆炸。他的妻子和孩子以及其他乘客都将在爆炸中粉身碎骨。为什么他要这么做?格兰特想跟新女友结婚,开始新生活。至于他为何不通过离婚解决这个问题,原因至今不明。无论如何,他此后确实开始了新生活,只不过是在监狱中。
年纪稍长的人都还记得,最早的飞机恐怖袭击被称作“行李箱炸弹”。在客运航班刚刚诞生的时候,坐飞机和搭公交车一样简单。到达机场,乘车到滑行道,拾级登上飞机。与此同时,飞行员会环绕飞机进行例行检查,确保没有故障即可起飞。
虽然后来飞行安全防护措施逐年加强,但真正重大的变化发生在“9·11”事件后。机场对乘客的检查极其详尽,并开始实行一些不同寻常的规定,比如,手提行李中携带的液体不能超过100毫升,液体必须装入透明塑料瓶中,登机前需要脱掉鞋子配合检查。你很难发现这些规定背后真正的含义。
美国审问专家内森·高登和威廉·弗莱舍说:“我们所有的安保措施看起来都像是条件反射。在过去的60年中,只有一家航空公司的做法完全正确,即以色列航空公司。虽然有很多人尝试劫机,但只有1968年那次成功了。”
以色列航空公司脱颖而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一位我培训过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安全专家告诉我:“我们的许多员工能够分析大量警示信息,比如,该乘客是否只身一人?他几乎没有任何行李吗?他的衣着是否过于崭新?”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以色列航空拥有一批接受过审问培训的员工,他们会向乘客提出一系列特殊问题,如开放式问题、诱供式问题、行为诱发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诱使意图不轨的乘客做出典型反应。
以色列航空公司安全监测的基本理念十分简单,即说谎者对特定问题的反应往往异于常人(说真话的人)。获得真相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提问技巧。在过去几年里,我一再发现,人们往往会忽略正确提问的重要性。
我曾在“揭穿谎言”专题讨论课以及电视节目《奇迹世界》中,进行过“谁是盗贼”的练习:
请学员从盒子中抽出一张纸条并离开房间。然后,该名学员在出门时打开纸条,看到“偷”或“不偷”的信息指示。如果提示为“偷”,则他需要前往我的办公室,从我挂在衣帽间的夹克衫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从中拿走一张面值为10欧元的纸币,然后将信封放回原处。
若纸条上的提示为“不偷”,则学员只需在走廊上转上几圈。待他重回房间,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进行了偷盗行为。最后,无论学员是否无辜,都需要坐在受试者面前,向对方证明自己不曾偷盗,而受试者必须辨别他是否撒谎。
假设你也参与了这个练习,而且必须对“嫌疑人”进行审问。你会问哪些问题?如果你想不出太多问题,也不必太过沮丧,因为大多数人跟你一样。我们往往会直接而频繁地问:“你有拿那笔钱吗?”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会直接而频繁地问伴侣:“真的一切正常吗?”
这听起来可能像套话,但成功的审问确实源于正确的问题。在我的认知中,想出这样的问题绝非易事,即使在现代审问学中,也属于最艰难的任务之一。
我们无法根据剧本审问,也无法完全按计划行事。《库巴克审问指南》中写道:“即便如此,你也必须进行一小半或一大半的计划……不计代价的横冲直撞会彻底抹杀成功的机会,即使你之后采用了正确的方法。”
因此,无论是为了识别潜在的无目标杀人犯(如我为德国警察培训而拟定的“危险雷达”问题),还是为了知道10岁的侄子今天偷吃了几块蛋糕,正确的问题和计划都十分必要,这也是本章的主题。
P3-6
我们困惑于真相与谎言,多一种解构谎言的能力,那么,我们也就多了一个主动选择的机会。有时候,看破不说破,是一种修为。
胡慎之向日葵心理创办人
本书曝光了专业拆谎技巧,让谎言在生活中无处遁形。
张学新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心理学家
在这利益至上的年代,真话反而成了稀罕物。既然我们不能阻止别人说谎,那就先要学会不上当。
包利民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签约作家,畅销书作家
如何从谎言里读出真相?
过了不久,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和他们是一伙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赌咒发誓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若有说谎,必遭天谴。”
——《马可福音》14章70~71节
请想象一个叫本的男人坐在你面前,手铐加身。你刚从同事处获悉,本在某处放置了炸弹,数小时后,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因此丧生。你确定本知道炸弹的位置,上司赋予你完全的自由:只要能够及时找到炸弹,你可以为所欲为。
一旦成功,你将拯救很多无辜生命,获得同事的尊重,并赢得领导的欣赏。在这孤注一掷的几分钟,你最害怕的就是犯错。那么,你如何才能得知炸弹的具体位置呢?
本书就是要教读者在几分钟内挖掘出真相,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让对方将其所知的信息和盘托出。没机会审问恐怖分子,所以不了解状况?审问的目的是说服某人供出刻意隐瞒的信息。
生活处处需要审问:中介向你隐瞒公寓的重大问题;买房人向你吹嘘自己不凡的事业和稳定的收入;求职者对更换工作的真实原因绝口不提;人力总监承诺的晋升机会虚实难辨;刚满18岁的孩子不告诉你周末需要汽车的真正原因;你想知道对方如何看待你;你不想看到员工在走出你的办公室后,转身告诉其他同事你是个好骗的傻瓜。
地位越高,听到的谎言就越多。某公司的一位董事告诉我,他聘请企业顾问的唯一理由就是希望有人能告知他公司的实际情况。优秀的领导者往往知道,你在什么时候对他撒了什么谎。
我的前一本书《透视谎言》(Durchschaut),主要教人们识别对方是否说谎。我曾以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知道对方在撒谎就足够了。通常来说,这一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但我也曾帮助德国不来梅州的刑事警察,在甄别出谋杀案嫌疑人的供词真假后,戳穿其谎言以推进调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需辨别谎言。如果意识到商业伙伴或女友企图隐瞒某些事实,我们迟早会结束与他们的关系。在《透视谎言》问世之后的几年里,它使几万名不同职位、不同领域的人士受益,包括董事会成员、企业领导、合规经理、反欺诈经理、审计师、辩护律师、保险调查员、警察、缓刑监督官以及许多其他行业代表。
人们一再问及,如何在戳穿谎言之后获取完整的真相。提出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在谈判中,我们希望详细了解客户的备选方案,以推断其选择结果;在工作中,我们想事无巨细地了解员工做了哪些违规之事,以及时规避损失。
据统计,企业因员工的违规行为而蒙受的损失约占总销售额的5%。据美国商会统计,约75%的员工会从企业窃取些什么,而且很多人会一犯再犯。
想知道合伙人是否私吞资金或计划退出吗?想知道你刚刚采访过的政客是否对未来有实际规划吗?想知道你的伴侣昨晚在哪里过夜吗?想知道员工如何看待你吗?想知道孩子是否吸毒吗?如果是,吸食什么毒品,频率有多高?
简而言之,如果你想知道完整真相,我们将为你奉上详尽的步骤。本书不仅讲述如何识别谎言,还能帮你挖掘谎言背后的真相,完完整整的、唯一的真相。
……
当对方想反驳时,你可以轻抬手臂打断她:“先听我说完。办公室主管看到你出现在钱箱旁,我们只需等他过来便真相大白了。你一直都很可靠,工作一直很出色,但我也认识你的同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你的。因此,我十分理解你。我相信,如果处在你的位置上,每个人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本可以省去这次谈话,直接用证据证明一切,但我很期望你利用这次机会,从个人角度谈谈这件事。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只看冰冷的证据。所以我想问你,你把钱拿走,是因为你已行窃多年,还是因为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而只做了这一次呢?”
你现在能确保万无一失地听到真相吗?不。但如果只有一条道路能够通往真相,那就是这条。专业审问人员的审问技巧与日常生活中的审问有什么关系呢?F1职业赛车与你的汽车有什么关系呢?
最快的速度、完美的行车稳定性能和最短的制动距离,决定了F1赛车手对工作态度的要求要远高其他领域。这里不允许任何差池,必须找到最佳技巧。
情报部门、军队和警察局的审问同样如此。来自顶尖领域的知识对于平民百姓而言也价值连城。正如在审问中人性心理能被巧妙利用一样,专业的审问知识同样能够普遍适用。
即使书中涉及审问者和受审者这样的字眼,但其所指不只是嫌疑恐怖分子和麻木不仁的警察,而是你,是领导者、人事经理、采购员、保险调查员、审计师、合规经理、法官、警察局官员、律师、记者、伴侣和父母。
这本书关注的是,你如何才能在关键时刻避免犯错,并掌握全部真相。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以及对警察局、军队、情报部门的实践技巧总结,我发现,行为面谈法、内容分析法以及里德审问法等,在探索真相时效果惊人。此外,很多优秀的审问专家也发明了不少前所未有的私人方法。简而言之,本书囊括了最有效的审问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拆谎技巧。
牛津心理专家雅克·纳斯海从FBI、CIA等大量实例中提炼审问技巧,并将之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人们识破谎言,获知真相。《当谎言遇上套路》总结的识谎方法侧重于语言技巧和心理战术,往往能够在三言两语之中让对方原形毕露,坦白真相。本书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大量可经考证的经典案例。内容通俗易懂而不显枯燥,让读者食之有味,学有所得。
生活骗术、婚恋危机、商业骗局、职场心计各种场合都能瞬间看穿他人的表里不一!
雅克·纳斯海著的《当谎言遇上套路》是西门子、IBM、德意志银行、博世公司、戴姆勒公司、H&M、巴斯夫等《财富》500强企业指定的人事面谈读本,只需9个问题,即可捕获他人内心潜台词、微表情、肢体语言和文字漏洞,不仅能拆穿谎言,更能让对方道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