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日)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著的这本《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将哺育了汉文化和汉人的“支那”与包含满洲、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在内的“中国”视为平行发展之概念,进而对二者加以区分,进而以明清时代的历史为中心,论述了“从支那到中国”的发展过程,即中国从由汉族的“支那”发展成为多民族统一的“中国”的过程。在论述过程中,本书一方面没有将蒙古史、西藏史作为独立的民族史、地方史来看待,而是将其融入“中国”这一共同的脉络之中加以书写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本书抓住这一时期海洋亚洲与内陆亚洲互动的历史,精辟地还原了明清时代亚洲海陆联动的时代特征。

内容推荐

雄壮威严的中国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游牧帝国与农耕帝国的合二为一造就了庞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哺育了汉文化与汉人的两河流域——“支那”是如何将满洲、蒙古、西藏、新疆等周边地区统一起来的?14世纪后半叶元朝的北徙与明朝的崛起,直至19世纪初清朝的盛极而衰,亚洲激荡的450年尽在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著的这本《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之中。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与支那

 从支那到中国

 南北支那的对立

 支那与蒙古

 万里长城

 商路

 占据优势的游牧民

第二章 从乞丐到皇帝

 洪武帝的经历

 红巾军

 黑道集团

 大宋皇帝

 明朝的建立

 后元朝时代

 中央集权的强化

 胡惟庸之狱

 里甲制度

 卫所制度

 蓝玉之狱

第三章 北京的紫禁城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北京城与紫禁城

 国际都市北京

 二十四衙门

 西南支那的开发与越南

 明代社会

 明代的文化发展

 文人画

第四章 不灭的元朝

 三个时期

 瓦剌部的发展

 克拉维约眼中的帖木儿

 瓦剌帝国

 土木之变

 也先的末日

第五章 大汗与大喇嘛

 蒙古大的英雄

 俺答称汗

 汉人移民潮

 和平的来临

 西藏概况

 格鲁派的胜利

 达赖喇嘛的诞生

 达赖喇嘛的政治影响力

第六章 日本国王

 明朝来使

 前期倭寇

 李氏朝鲜的建立

 日本国王

 勘合制度

 遣明船

 琉球的登场

 遣明船贸易的衰亡

 走私贸易

 后期倭寇

 朝鲜之役

 和平谈判

第七章 元朝的传国玉玺

 狩猎农耕民族

 由部落到卫所

 努尔哈赤的崛起

 后金的建立

 萨尔浒之战

 进军辽东

 元朝的传国玉玺

 大清皇帝

第八章 北京的四十天

 万历三大征

 矿税之害

 东林党

 魏忠贤的登场

 农民军的发展

 闯王李自成

 悲剧的崇祯帝

 吴三桂与陈圆圆

 清军的入关

 日本漂流民

第九章 国姓爷合战

 北京的王座

 薙发令

 农民军的末日

 南明小朝廷

 桂王永历帝

 三藩的权势

 三藩之乱

 郑氏的海上王国

 风云人物国姓爷

 美丽岛

 攻占台湾

 《国姓爷合战》

 迁界令

 南明与日本

第十章 康熙大帝

 清朝的国家结构

 多尔衮与顺治帝

 康熙帝

 内蒙古的合并

 与沙俄的战争

 准噶尔问题

 储君问题

 康熙帝的烦恼

第十一章 草原英雄

 卫拉特部的发展

 噶尔丹的活跃

 喀尔喀VS卫拉特

 卫拉特部对外蒙古的统治

 噶尔丹的南下

 多伦诺尔会盟

 康熙帝的亲征

 清朝对蒙古全境的统治

第十二章 布达拉宫

 六世达赖的“人间宣言”

 拉藏汗

 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入侵

 清廷对西藏的保护

第十三章 《大义觉迷录》

 雍正帝的即位

 皇权的强化

 间谍网

 文字狱

 雍正帝之死

第十四章 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

 七旬万寿

 大中华帝国

 乾隆帝的豪奢

 圆明园

 《四库全书》

第十五章 扬州的画舫

 扬州

 盐商

 新安商人

 好景气

 画舫

 暴发户的爱好

 考据学

 扬州学艺

 《南巡盛典》

第十六章 紫禁城的黄昏

 太上皇

 宠臣和珅

 财产清单

 贿赂

 白莲教起义

 起义的爆发

 北京的满族人

 生计艰难

 天理教

 勇闯紫禁城

参考文献

年表

译名对照表

索引

试读章节

万里长城

到访北京的旅行者必定会选择的一个观光景点就是八达岭长城。站在由层叠的花岗岩石块与青砖筑成的宏伟长城之上眺望北方,人们势必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正是这样的城墙阻止了北方蛮族的入侵。对于旅行者来说,长城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

在这里,我绝对没有岔开话题的意思。但是要说清楚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壮丽长城,实际上是在明代修筑的。而提到长城的历史与其说是光荣的,倒不如说是痛苦的。

上文多次提到兴起于南支那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遗产并统一了整个支那。此外,明朝也试图将元帝国的全部领土收入囊中,然而明军虽然将蒙古人逐出农耕区并控制了支那,但越过长城向北方的游牧区进攻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明朝从南到北的扩张便达到了极限。

这是由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本质区别决定的。农耕社会与土地紧密相连,必须定居耕作才能维持运转。如果土地条件较好,又没有自然灾害的话,填饱肚子并不困难。因此在没有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农耕社会显露出原本和平、非军事的特征,也不会考虑侵略别人。农耕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前往临近地区寻求新的耕地,而这不过是一种开拓性的发展罢了。

但游牧社会,则可以被称为以战争为目的的组织。正如上文所述,游牧民如果不从农民手中购买粮食就无法生存,因此双方在边境城市维持着和平的贸易往来。但是,边境城市一旦发展为强大的王国,就可能不正当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游牧民又没有有效的对抗手段,必然遭受很大的损失,而这势必导致游牧民以暴力的手段获得粮食。所以,随着北支那古代王国的发展,与游牧民的边境冲突也越来越多,从殷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有蒙古高原的游牧民侵犯、抢掠支那地区的记录。因此,古代王国为了防御游牧民的袭扰,大都在边境修筑长城并驻扎部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战国时秦、赵、燕都在边境修筑了长城,后来秦始皇统一了支那,立即将这些旧长城连接起来,进而建成了万里长城。

因为支那方面加强了边境防御,蒙古地区的游牧民为了像以前一样有效地进行掠夺战争,越来越有必要组建更大的组织。于是他们团结起来,选出一位有能力的战争领导者。游牧国家这种组织形式,最初就是以战争和掠夺为目的才建立起来的。

既然是为战争和掠夺而建立的组织,游牧国家必然与邻近的势力进行着无休止的征服战争。如果停止战争,就会失去国民收入,同时人民的生活也会遭受威胁。因此,游牧国家相互吞并,不久之后战争就从蒙古高原扩大到准噶尔草原,进而波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最终建立起一个覆盖广阔游牧地带的大帝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公元前2世纪初,也就是秦帝国统一支那后不久,匈奴便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游牧大帝国。

一旦游牧国家成长为大帝国,蒙古的游牧民就能与支那的农耕帝国势均力敌地进行交涉。只要双方在军力上保持平衡,边境城市的贸易就可以在正式条约的保护下和平地进行。

P27-29

序言

《紫禁城的荣光》的三位作者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均毕业于日本“东洋史”研究的重镇、“东京学派”的大本营——东京大学,并因参与主持“东洋文库”牵头的《满文老档》研究项目而同获1957年日本学士院奖,后来该项目亦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学界对满洲史、清初史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新清史”话题的升温,冈田英弘作为与欧美“新清史”学派渊源颇深的满洲史、蒙古史学者,得到国内外政界、学界高层的关注和肯定。因此,本书也许能使中国读者打开审视历史的新视野,同时也给中国史学界开辟新的研究思路。

但是,受制于成书的时代背景和三位作者的学术理路,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尚值得商榷。例如书中有关明清时代西藏、新疆、蒙古等民族地区的地位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基于西方中古时期封建制度中封君封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考量近代外蒙古独立的法理依据,元、明、清三代续统与继承等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学界主流分歧较大,等等。译者在此仅按原书据实翻译,因此也恳请读者在肯定三位作者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同时,还要对其观点和论证加以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最后,译者的学术、外语能力有限,译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疏失和谬误,还望诸方家不吝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