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俊所著的《华为工作法(第2版)》通过对华为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总结出华为员工在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这些技术,不仅是华为公司每次培训课的重点解说内容,也是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效率的法宝。本书从第一章开始,依次介绍了华为员工在目标计划、资源统筹、时间管理、工作执行、沟通、过程控制、工作改善、方法创新和自我优化等方面的技巧。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对华为的案例、华为人口述经验的阅读,跳出日常工作上存在的误区,更娴熟地掌握科学的工作技巧,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易生俊所著的《华为工作法(第2版)》从员工工作效率低效的问题出发,结合华为员工高效的工作方法和实践,介绍了华为员工在目标与计划管理、资源统筹、时间管理、执行管理、请示汇报、过程控制、工作改善、方法创新和自我优化中所使用的常用技巧。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口述经验、技巧介绍,对华为员工所常用的工作方法加以解读,全面总结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误区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 弄清楚你要到哪里去
工作就好比打猎,猎物就是你的工作目标,你先要弄清楚目标在哪里,然后才能采取行动。如果胡乱打一通,不仅浪费了力气,还可能打不着猎物,运气不好的话还会伤了你的同伙。
所以,弄清楚目标方向是第一步,只有目标正确了,我们才不会把事情做错,自然也就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
这个道理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却并不容易被人拿来即用。即使是华为这样的成功企业,在它的创业初期,也有很多员工忽视了这个工作原则。
华为公司创立初期,曾一度出现工作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符合的问题,让公司多次陷入危机。那时候,无论是计划部门还是员工,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公司不得不派人调查原因,在访问了一些员工后发现:大部分华为的员工在领导分配任务后,竟然不清楚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执行任务、什么时间完成任务、怎么去操作、具体完成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这些员工习惯于听到任务后,什么都不考虑,就卷起裤腿埋头干起来,根本不懂得花时间考虑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痛定思痛,华为员工决定自我反省,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员工接受任务后,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开始埋头苦干,结果工作就没有目的性。有时候,员工还会在中途改变目标,更严重的情况是等到工作结束了才发现自己的工作结果与目标不符合。
聪明人不只是埋头苦干
大多数情况下,最后的胜利者不属于那些整天都在埋头苦干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有着明确的目标的人。前者的工作态度值得鼓励,后者的工作方法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华为员工埋头苦干的精神值得提倡,也让人敬佩,但这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聪明的员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确认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
谈到“聪明人不只会埋头苦干”,让我想到一个寓言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选中,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便到磨房会见它的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炽热的火山、奇幻的波澜……神话般的境界,让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感叹道:“你的见闻多么丰富呀!那么遥远的路途,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是相同的,当我向印度前进的时候,你也一刻没有停步。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狭隘的天地……”
马和驴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马有了正确的目标,在经历一番努力后见识了广阔的天地;驴子则被蒙蔽双眼,虽然日复一日地工作,却只能够围着磨盘打转。
所以,埋头苦干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到达预定的目标,相反,聪明入并不用付出太多却依然能够顺利地达成目标。秘密何在?只有方向正确了,工作才能产生价值。
因此,我们既要有驴子一样埋头苦干的精神,更应该像马一样沿着正确的方向往前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益,更有发展件。
先瞄准目标,再开枪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只能是徒劳,所以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你应该懂得停下自己的工作,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会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就华为来看,它是通信行业的后进入者。后进入者当然前有狼后有虎,遭受到的行业发展障碍肯定是有的,自己的劣势也很明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提出“先瞄准目标,再开枪”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提醒华为人有目的性地工作,不要浪费宝贵的资源。任正非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强调:
“面对国际的残酷竞争,我们必须提升对未来客户需求和技术趋势的前瞻力,未雨绸缪,从根本上扭转我们作为通信行业所面临的被动挨打的局面;我们必须提升对客户需求理解的准确性,提高打中靶心的成功率,减少无谓的消耗;我们还要加强前端需求的管理,理性承诺,为后端交付争取宝贵的作业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急行军。”
P2-4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一个人在职业中是否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归纳为“为人处事”能力的强弱,那种天赋的智力水平——如果存在的话——可能被认为是重要的,但却不是决定要素。我认为,决定要素仍然应该是“为人处事”能力。如何理解呢?
假设你是一名普通员工,如果你能够井然有序地执行领导安排的工作,这至少表现出两种突出的素质:领会能力(沟通的一个方面);较强的计划能力、行动能力。我认为,这样的员工是有发展前途的。
进一步假设你是一名中层管理者,如果你能够将上级安排的任务或者工作本身的内容梳理清楚,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下属,并且能够让他们保质保量地实现工作目标,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位管理者至少具备分析能力、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我认为这样的管理者是稀缺的。
每个层次的职业工作者都需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资源与目标的关系,等等;同样,职业工作者也必须处理好不同的任务: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才能把事做得更好,等等。这些基本的工作内容要求每个工作者时刻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我该用什么方法把“关系”和“任务”梳理得更清楚,执行得更到位?我们该怎么行动,才可能确保最佳结果出现?我该如何控制这个过程不出现差错?
对这些问题的自觉思考将引导我们进入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工作方法论。什么是工作方法论?我的理解是,解决工作问题并实现工作目标的思路、策略和方式。这种方法论所代表的能力,在我看来就是“为人处事”能力的核心要素。换言之,如果你具备方法论素质,那么你处理关系问题也应该是非常优秀的。
这是我的体会,应该说这也是职业生活的客观现实。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欠缺方法论素养,甚至也较少真正去学习工作方法论。最常见的现象是,我们更习惯于听凭自己的惯性、直觉,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是想从哪里开始做就从哪里开始做,想用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些人的工作效率极低、工作质量极差,而且工作状态让人很不满意。事实上,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常常也是不得志的,是缺乏发展后劲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连自己的工作都是不讲方法的、不讲策略的,那么你的职业人生发展谈何方法和谋划呢?
鉴于这个意义,我极力倡导每一个职业工作者积极学习工作方法论,要认真地学、有意识地用。也正因如此,我撰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算是一个集合,在过去几年里,我访谈了一些华为的员工,调查了华为的一些资料,并依据我的体会和我们团队的意见,将华为的工作方法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展示。
我是一名企业管理咨询工作者,改变员工的工作方法(当然,也包括改变企业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我一直以来在做的工作。在我咨询和辅导的客户群体中,我深刻感受到:用科学的方法,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有必要交待的是,我为什么收录华为公司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论呢?我的考量是,在过去这些年里,华为是一个符号、一个标杆。客观地说,华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华为人的工作精神和对工作的“讲究”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要学工作方法论,与其胡乱搬一套理论,不如让华为的案例发挥效用,这样学习者学起来也更直观、更易接受。
另外,这本书曾以我们团队的形式出版过。这次再版,新增了不少内容。在此,对我和我们团队的工作表示感谢,也感谢华为;更感谢读者朋友们,如果这本书有不足之处,考虑到我们仅仅希望引发共鸣、互相交流,请予以宽容和谅解,同时也欢迎批评指正意见,我们会不断改正!
易生俊
2015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