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谈京剧艺术》是李瑞环同志1984年到2009年间关于京剧工作的言论汇编。李瑞环同志酷爱京剧艺术,多年浸淫其中,终成行家里手。他对京剧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相当深刻,故能及时地注意演员队伍的新老交替,并提出音配像工程的创意,就倡导、鼓吹、组织工作而言,他对京剧艺术有存亡继绝之功。
新时期振兴京剧的指导思想与重要实践——学习李瑞环同志关于京剧的论述
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1986年11月19日)
对京剧要重视、保持、扶植、发展(1989年8月9日)
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若干问题(1990年1月10日)
重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1990年6月3日)
把京剧振兴起来,推向世界(1990年12月21日)
振兴京剧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1990年12月27日)
振兴京剧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1991年1月11日)
要使京剧的艺术水平有实质性的突破(1994年1月2日)
发挥群体优势 振兴京剧艺术(1998年6月26日)
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1999年11月13日)
京剧要振兴必须有观众(2001年10月8日)
举办京剧艺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2月2日)
振兴京剧必须办实事、讲实效(2006年9月17日)
二、振兴京剧要在继承中求发展
谈振兴戏曲(1986年3月10日)
振兴京剧要在继承中求发展(1986年12月30日)
要坚持以继承为主的方针(1987年2月4日)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能走向世界(1989年10月23日)
创新必须植根于继承的基础上(1994年11月22日)
京剧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艺术精华(1994年12月21日)
“我改剧本完全是出于对京剧的热爱”(2009年4月12日)
三、重视京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如何振兴天津京剧事业(1986年8月28目)
京剧事业要后继有人(1986年11月17日)
振兴戏曲关键是人才(1986年11月19日)
到北京演出,对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是一个考验(1986年12月5日)
拜师学艺团结合作(1987年3月2日)
演员提高的基础在于有观众(1987年4月30日)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赴港演出意义重大(1987年9月18日)
青年演员要学到艺术精华(1988年10月24日)
学习俞振飞为振兴京昆事业奋斗不息的“春蚕”精神(1990年2月26日)
中青年演员要向有成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学习(1995年9月27日)
从“百日集训”成果看到了京剧振兴的希望(1996年9月4日)
谭鑫培是京剧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1997年12月3日)
学习张君秋的精湛艺术和艺无止境的精神(1998年5月9日)
青年演员要勤奋刻苦,力争成名“角儿”(2001年5月11日)
四、音配像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把音配像这一振兴京剧的好事办好一(1995年10月31日)
京剧音配像意义重大(1996年4月16日)
把音配像形式推广开来(1997年4月9日)
关于录制《京剧集萃》的方式(1999年4月8日)
音配像使国粹艺术广泛流传和发扬光大(2001年7月13日)
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2002年4月20日)
音配像工程全面呈现了京剧艺术的辉煌(2002年9月5日)
要充分利用音配像的成果(2002年9月6日)
音配像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07年7月9日)
五、抓好文艺体制改革激活艺术生产力
文艺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1985年12月5日)
戏曲要发展剧团要改革(1986年5月14日)
统一认识 振兴戏曲(1986年5月15日)
要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9月30日)
评剧是有前途、有生命力的(1986年12月2日)
关于如何搞好剧院改革问题(1987年8月5日)
明确改革大方向 促进文艺大繁荣(199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