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庭的故事(最新增订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黄鸣鹤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法律有时会沉睡,但绝不会死亡;正义有时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法庭如剧场,上演着无数寻求真相和正义的离奇故事……法庭如战场,隐藏着众多自身特有的胜败规则和内幕……

《法庭的故事(最新增订版)(精)》是法治时代的人文知识读本,生动有趣的法律入门教程。作者黄鸣鹤则把法律史上许多著名的案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并围绕法院以及司法制度,对制度背后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影响制度形态的文化因素加以细致的解说。

内容推荐

有人将法庭比做剧场,这是一个绝妙的比喻。事实上,法庭原本就是一个不停上演人生悲喜剧的舞台,演绎着许多离奇故事,一个案件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剧本,没有事先设计的台词,没有彩排,连结局都是不确定的。在这个舞台上,法官和陪审团,原告和被告,公诉人和辩护人,被传召到庭的证人,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在叙述或倾听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同时也为寻求真相和正义演绎着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法庭的故事(最新增订版)(精)》的作者黄鸣鹤则像一位站在舞台帷幕背后的旁观者,他把舞台上各种角色的身世、渊源,以及身上的行头,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台上的运行程序演出规则,台下的内幕和潜规则都一一作了酣畅淋漓的讲解,勾沉索隐式的揭密。于是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审判,残忍的中世纪宗教裁判官,阴森神秘的中国古代衙门里的县太爷、讼师、师爷,凶杀现场的沉默证人,美国法院的一个个大法官,让人既爱又恨的美国律师,号称世纪审判的辛普森案等等,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再次重妆鸣锣,粉墨登场。帷幕已经拉开,演出即将开始……

目录

法庭篇

第一章 法院

 中国古代法庭:长着獠牙的门

 宗教裁判所:中世纪法庭的暗夜时期

 屈辱·冲突·抵抗·吸纳:近代中国租界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解读

 走出地下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故事

第二章 法官

 神灵裁判:人类历史上的非人类法官

 勉为其难包青天

 对不起,陛下,您不能当法官

 陪审团睡着了

第三章 原告和被告

 以下一代的名义起诉

 西方的纳税人诉讼

 不会说话的鱼和会说话的法律

 被告人象鼻虫

第四章 其他诉讼参与人

 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职业的命运

 县太爷 V.S讼师V.S师爷V.S律师

 西方法庭中的“亲亲相为隐”

 秘密证人出庭之后

 沉默的证人

第五章 谁在影响审判

 幕后听审:衙门帷幕之后的法官

 卑贱的残忍

审判篇

第六章 正义的行头

 法袍:变化的不仅仅是一套衣服

 寻找一把丢失的槌子和一个丢失的梦想

 假发

 手按宪法,我谨诚宣誓

第七章 超越无讼

 迷失在法律的黑森林

 秋菊该不该打官司

 无讼,中国传统伦理下虚假的和谐

第八章 里程碑式的审判

 苏格拉底的审判

 一场关于人和猴子关系的审判

 一起诉讼、一家报社的命运与一个国家的里程碑

第九章 历史的审判

 让历史告诉未来:纽伦堡审判

 当法官审判法官时

 不彻底的远东军事国际法庭

 让良知的闪电唤醒心灵:当宽恕代替审判时

第十章 解剖一只麻雀

 好一场美式橄榄球比赛——辛普森和他的事迹审判(上)

 玩的原本就是金钱游戏——辛普森和他的事迹审判(中)

 怀疑与反思——辛普森和他的事迹审判(下)

试读章节

对不起,陛下,您不能当法官

法官是一种从业门槛要求很高的精细活,非经系统专业训练和经验值的日积月累,即使出身高贵如国王,也不可能自动成为法官。

一、一位在散步中心血来潮的国王

法官手握生杀予夺的审判大权,美国著名的法学家德沃金在其著作《法律帝国》中将法院比喻成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们则是这个帝国中守望法律和正义的王侯。既然法官的职位如此重要和神圣,那么,应该由谁来担任法官呢?国王行吗?1608年,发生在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大法官柯克间的一段有趣的对话为我们诠释了这个问题。

这是英国法律发展史中的一段轶闻,代表着中世纪英国法官职业共同体的基本形成,从此之后,法律知识与一般的生活理论相对分离,法官职业的专业化和贵族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那是一个清风徐徐的傍晚,以英明神武自命的英王詹姆士一世在皇帝侍卫们的陪同下沿着泰晤士河散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王室法院,看着庄严的法庭,我们这位可爱的国王突然起了当一次法官审判几起案件过个瘾的念头,他向闻讯而来迎驾的柯克大法官提出借他的法袍和假发一用。

1608年,英国还是个绝对王权的国度,“君权神授”和“朕即法律”的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更何况,詹姆士一世还是个有口皆碑高智商的君主,在皇家侍从们看来,国王穿上法袍戴上假发走上法庭,装模作样地审几个案件,与举办一场假面舞会或换上戏装上剧场来一段莎士比亚戏剧的即性表演一样,纯属一种穷极无聊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而已。

或者,国王只是想借审案显示一下自己的智慧而已,著名的犹太人之王所罗门在是一个好国王的同时不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哲思的法官吗?

更何况,法院前既冠名王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王自家的法院总不至于扫国王的兴吧?

可柯克大法官的回答却使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他向国王深深鞠了一个躬之后说:很抱歉,陛下,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审案是法官们的事,您虽贵为国王,可您不能当法官。

詹姆士一世涨红了脸,侍卫们也觉得这个糟老头子也太不识相了,难道连上帝在人间的权力代理人国王也没资格当一名法官,那么谁有资格当法官?这位老先生可能是活腻烦了,想人头落地还是想被关押在伦敦塔上数星星?侍卫们不觉中手握紧了剑,等着国王的命令。

聪明的英王很快恢复了常态,他问:怎么,难道你怀疑我审判案件的能力?如果上帝赐予我的智慧足以统治整个不列颠王国的话,难道你认为我连几个小案子也审不好?

这个问题不容置疑且暗含杀机。如果柯克法官的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就是质疑詹姆士一世作为国王统治英国的能力,“不敬”或“叛逆”的罪名马上会落到他头上,英王将披上黑袍坐到法官席上,而被告人则是这位不知好歹的老头。如果柯克承认国王的英明神武,那么,就会陷入这位老狐狸设下的语言圈套,凭什么不让一位智者当法官?P63-65

序言

再闻鸣鹤

《法庭的故事》之序

本书的作者黄鸣鹤先生是福建厦门系统法院的一名法官,同时也是一名勤奋的法律随笔作者。200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法律随笔集《法治的罗马城》,承他赠我一册。我很感念他的好意,同时也从阅读中获得了不少启发。那本书由我的老同学、厦大法学院的徐国栋教授作序。国栋兄的序言既表达了对于作者本人以及文章的激赏,又揭示了何以这样的作品及其作者能够在厦门出现的原因,作者虽刚时值而立,却文笔老辣,亦庄亦谐,令人为之心动。2004年12月,我应徐国栋教授之邀,到厦大法学院讲座。讲座结束,意外地发现鸣鹤也在场。

是夜,在厦门古道茶馆铁观音飘逸的茶香中,他告诉我又有一本文集即将付梓,而且希望我能够为他的第二本文集写一篇序。他的诚恳给人一种不由分说的感觉,加上国栋在一旁添油加醋,我只好答应下这件对于我而言力不从心的任务。

事实上,我跟鸣鹤的交往也有好多年了。我们第一次见面好像是在2001年吧,他陪同自己所在的思明区法院院长陈国猛先生出差到北京,大家在厦门驻京办事处有过一次愉快的交谈。记得当时我们边吃着厦门的名小吃海蛎煎边聊着中国司法改革的现状,两位青年法官对中国司法改革方方面面所进行的缜密思考和大胆探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吸引我密切关注起这家法院的各种动态。这些年,思明区法院在全国法院中已经成为司法改革方面十分活跃的一家基层法院。2001年,他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法官在庭审中使用法槌的改革。这一举措引起了最高法院的重视,后来规定全国法院都用上了法槌。记得《人民法院报》在那年夏天专门举行了以这项改革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会下的交谈中,我知道这项改革的发起者正是年轻的黄鸣鹤。后来,我在网上读到一些对于法槌以及此前的法袍改革的不同看法,还专门写了《从惊堂槌说到法庭威仪》和《法袍法槌之外》两篇文章作为回应。这种法院内外不同站位共同心愿的思考性对话和为中国法治点滴进步所做的里应外合是我最感愉快的事情。

也许可以说,思明区法院以及像黄鸣鹤这样的法官所推进的改革以及背后的思考正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缩影。过去的十多年来,司法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各项改革里最具活力的一个领域。整个社会对于司法公正的呼唤给司法机关带来了压力,也创造了契机;法院内部也逐渐地积蓄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加之改革本身具有的毋庸置疑的正当性,于是就有了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盛况。不过,各种冠以改革名号的措施并不必然带来推进司法公正的效果,甚至一些改革措施相互顶牛,信息混乱甚至相左,直令法官们左右支绌,当事人无所适从。日益活跃的大众传媒报道着改革的新举措,唤起人们对于法治理想的希望;但是,同样是媒体在诉说着民众对司法不公的哀怨和愤怒,让法治的希望逐渐变成失望。失望之后或者麻木心死,心不死者则转而求人治,企盼着贤明的皇上和能够对贪官污吏手起刀落的青天。遥想上个世纪前期,也曾经有一大批法学精英、仁人志士怀着一腔热情建设现代法律体系,为收回“治外法权”而殚精竭虑地推动司法改革,但是终究是补的不如砸的快,法治成为政治的殉葬品。悲剧在于,抛弃法治的人们心中演绎着的是进入天堂般社会的梦幻。

当然,今天的历史境遇已经有所变化,然而悲剧重演的可能性却未尝不复存在。如果法律之外的其他制度没有朝同一方向跟进,法治论者的努力势必是孤立无援的。如果法律人所作所为不能得到一般公众的理解,则相关措施就由于没有民意的支撑以及公众对于某些痛苦过程的耐心而后继乏力。还有,从法院的内部视角观察,如果不能把不同的改革措施建立在严肃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将各个局部与终极目标加以整合,让不同的措施从各个角度联合发力,当然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对于涉及现代司法制度建构的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将这种制度的知识基础面向社会的表达和交流。可以说,这种既致力于内部的自主、又热衷于外向的交流以及交涉的努力,乃是当今中国法律人所必须直面的大挑战。

鸣鹤的这本书,连同他的前一本书,都可谓对这一挑战所做出的回应。本书所收文章围绕着法院以及司法制度,作者古今兼谈,中西贯通,对于制度背后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影响制度形态的文化因素加以细致的解说,念兹在兹的仍是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司法改革。在表达对于鸣鹤新著出版的祝贺的同时,我也像徐国栋教授一样,期望着法学界和司法界更多的类似作品的出现,“喈喈鹤鸣,求其友声”的诗句,我也深有同感,甚至比他的感觉更强烈——要知道,我在网上的ID正是“老鹤”呢。

贺卫方

书评(媒体评论)

围绕法院以及司法制度,作者古今兼谈,中西贯通,对制度背后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影响制度形态的文化因素加以细致的解说。文笔老辣,亦庄亦谐,令人为之心动。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它把法律史上许多著名的案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配了大量插图,很多是我头一次看到,它使我们法律的历史和思想从抽象到具象,跃然纸上,让人耳目一新。

——著名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