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诸子百家逻辑故事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孙中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中原著的这本《诸子百家逻辑故事趣谈》前身是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版《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这次出版是修订新版。用简明通俗语言,讲述诸子百家经典的逻辑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对今人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融科学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孙中原著的这本《诸子百家逻辑故事趣谈》趣谈先秦到晋代诸子百家元典中的逻辑故事,品味中华民族逻辑智慧。故事选自诸子百家元典《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淮南子》、《韩非子》、《论衡》、《言尽意论》和《墨辩注序》等,趣味盎然,可读性强,对今人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目录

一 对父母的孝,跟养活狗马一样吗?——孔子论定义

二 子贡和颜回谁更聪明——孔子论类比

三 一寸木块比楼高——孟子论类比

四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孟子论归谬

五 不用譬喻不说话——惠施善譬

六 好治怪说玩奇词——惠施和辩者

七 望洋兴叹井蛙见——庄子论整体

八 荒唐之言有奇趣——庄子的机智

九 从“卵有毛”到“轮不蹍地”——本体论的辩论

十 从“火不热”到“目不见”——认识论的辩论

十一 黄公美女没人娶——尹文的逻辑

十二 诡辩家讲逻辑——公孙龙的机智

十三 中国岂能无概念——墨家的概念论

十四 反驳“孤驹未尝有母”——墨家的命题论

十五 玉石老鼠相混淆——墨家的同一律

十六 是牛又不是牛——墨家的矛盾律

十七 从室外能推室内——墨家论“说知”

十八 闻战而推的误区——墨家谈推论

十九 世上树叶论同异——墨家谈方法

二十 反驳三种诡辩——荀子的概念论

二十一 庄伯父亲闹别扭——吕不韦论语言

二十二 夔天生一只脚?——吕不韦论语义

二十三 半身不遂和起死回生——吕不韦论类推

二十四 黎丘人错杀儿子——吕不韦论真假

二十五 自相矛盾有故事——韩非子的贡献

二十六 空木浮而知为舟——刘安论类推

二十七 得利剑不如得巧——刘安论方法

二十八 丑中有美美有丑——刘安论全面性

二十九 区分白黑明是非——刘安论真理

三十 巧驳尧能射日——王充论归谬

三十一 心中有杆秤——王充论证明

三十二 论证无鬼——王充谈推理

三十三 孔孟的错误——王充谈论证

三十四 言不尽意有故事——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三十五 身在林泉注墨辩——鲁胜的《墨辩注序》

三十六 五个问题求甚解——心系墨辩六十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对父母的孝,跟养活狗马一样吗——孔子论定义

孔子(前551—前479)的学生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叫作“孝”。孔子说:“现在有人把对父母的‘孝’,说成是‘能够养活’。但是,对狗马也有能够养活的问题。如果对父母不尊敬,把对父母的‘孝’说成是‘能够养活’,这同对狗马的养活,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故事,来源于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的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什么叫作“孝”,就是请孔子对“孝”的概念下定义。定义是从内涵上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孔子对“孝”概念的解释,应用了逻辑学上对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对概念下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揭示一个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对父母和对狗马,都有“能够养活”的特点,这是二者的共同属性。二者的性质,除共同属性之外,还有各自的特有属性。孔子批评当时有人把对父母的“孝”,说成是“能够养活”,这没有把握对父母“孝”的特有属性、本质特征,没有同养活狗马区别开来。对狗马也有“能够养活”的特点。对父母“孝”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是“尊敬”。如果对父母不尊敬,把对父母的孝,说成是“能够养活”,这就同对狗马的“养活”相混淆。

针对这一混淆,孔子从内涵上指出“孝”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和种差,是对父母的“尊敬”,这就从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和种差上,把对父母的“孝”,同对狗马的“养活”明确区分开来。

孔子把从内涵上区别概念的方法,叫作“正名”。所谓“正名”,即矫正语词、概念的方法。孔子首创的“正名”方法,是孔子在同他的学生子路的一场争辩中提出的。孔子的学生子路(前542——前480),性格直率勇敢,常在对话中,提出与孔子不同的见解。据《论语·先进》记载,有一次子路同孔子顶嘴辩论,孔丘生气地对子路说:“是故恶夫侯者。”意思是,所以我讨厌像你这样的犟嘴利舌的人!据《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在通往卫国的大路上,子路给孔子赶着大车,师徒有下面一番对话。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对孔子说:“如果卫国国君等着您治理国政,您希望首先做什么呢?”孔子说:“那一定是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子路批评孔子说:“您竟然迂腐到如此程度,怎样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孔子反唇相讥说:“你怎么这样粗野!君子对他所不懂的问题,应该采取谦虚态度。语词概念不正确,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君子用词,一定可以做出解释。做出解释后,一定可以行得通。君子说话,一定要严肃认真,不可苟且随便。”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说话用词是否正确,语词、概念是否具有确定性和确指性的问题。孔子的“正名”(语词、概念正确),要求名称与实际一致,名实相符,即纠正语义,保持语词意义的确指性、确定性。所谓“名不正”,即语词与其所指对象脱离,语义转变,名不符实。如对父母的“孝”,要同对狗马的“养活”区别开来。

又如“觚”这个名的本义和转义有区别。“觚”这个词的本义,是指有角的酒器。这种酒器上圆下方,腹部和足部有4条棱角。后来“觚”这个词用滥了,把不是上圆下方,没有棱角的圆形酒器,也叫作“觚”。孔子认为这是应该纠正的“名不正”的现象。据《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批评说:“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现在说的觚没有角,这也叫作觚吗?这也叫作觚吗?”

再如君、臣、父、子的名,也各有确定的所指,不能混淆。据《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从政的原则,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称呼“君”之名,要合乎君之实。称呼臣、父、子之名,也是一样。

孔子提出“正名”方法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的进化、变动所导致的语词、概念使用的混乱。孔子“正名”的目的,是解决社会上用名混乱的现象。

孔子在教育、游说中首创的“正名”方法,在中国古代逻辑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诸子百家都受孔子“正名”的影响,从各种不同角度发挥“正名”的理论。“正名”和定义的逻辑技巧,在表达和辩论中是不可缺少的。

P1-4

序言

本书选讲的是诸子百家经典中的逻辑故事,以展现诸子百家逻辑智慧原有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科学意义,希望能对今人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这些故事,来源于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墨家著作《墨子》,道家著作《庄子》,名家著作《尹文子》、《公孙龙子》,杂家著作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法家著作《韩非子》,西汉刘安编《淮南子》,东汉王充著作《论衡》,晋代欧阳建著作《言尽意论》和鲁胜著作《墨辩注序》等。

在中国文化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诸子百家,他们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知识精英和文化巨人,对中国文化贡献了具有持久、深远影响的精神财富。

诸子百家在当时尖锐激烈的争鸣辩论中,论证自己的学说,反驳他人的观点,讲求逻辑思维表达的技巧,创造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逻辑思想。孔子、孟子、荀子有正名逻辑,墨家有辩论逻辑,庄子名家有辩证命题,吕不韦有语义理论,韩非子有矛盾之说等,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今人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受到启迪,增进今人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技艺。

西汉刘安、东汉王充和晋代欧阳建、鲁胜等人的逻辑议论,继承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发展了先秦的逻辑智慧。

后记

本书原版《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本次修订再版,易名为《诸子百家逻辑故事趣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经丁波、杜海泓、李建军、王希、鲍海燕诸同仁精心编校,谨致由衷谢意。

孙中原

2013年12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