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香山诗文精选(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国以前,香山属于清室皇家园林,园内文物古迹众多,在京西“三山五园”中占一山一园。民国建立,诸多政要人物都在此留下过足迹,如孙中山的灵柩曾停放碧云寺,熊希龄创办的慈幼院曾发挥重要的文化救济作用。

阚红柳主编的《民国香山诗文精选(精)》,以时间为线,从古籍、民国报刊杂志及个人文集中辑录了200篇诗文,涉及人物114位,囊括了1912-1948年间与香山有关的重要史事,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反映了自清末至民国香山的发展轨迹,对于现今香山的历史文化保护,亦有资料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阚红柳主编的《民国香山诗文精选(精)》共一册,系从民国时期各报刊中精选以香山为主要记述对象的诗词、游记,并补充以时人诗文集中相关佳作,按发表时间先后次序,汇集编排而成。个别作者所著香山诗文数量较多,收入本书按最早发表者排序,其他诗文附在其后。

目录

文选卷

 游西山记

 游西山记(续)

 跋静宜园全图

 香山顶上之刻石

 西山游记

 都门西山游记

 西山记游

 西山消夏之回顾

 西山消夏之回顾(续)

 西山游记

 静宜园记

 西山的冬

 香山游记

 香山旅行记

 一片红叶

 寄山中的玉薇

 香山游记

 西山采拾之雨的黄昏

 西山采拾之香山之巅

 西山采拾之幼稚园里

 西山采拾之槐荷枫竹

 西山的月

 西山游记

 西山之秋

 香山

 西山之游

 香山游记

 香山旅行记

 香山旅行记

 香山游记

 西山杂缀

 香山游痕

 西山之一日

 西山之游

 香山游记

 碧云寺上望飞沙

 碧云寺

 到香山去

 香山消夏的回忆

 去西山看看红叶

 西山疗养院卧游——幽谷中的天籁人声

 香山纪游

 西山记游

 香山避暑记

 香山纪游

 西山的红叶

 纪念总理逝世十二周年香山旅行记

 香山行

 游香山记

 樱枝在香山

 香山的傍晚

 香山纪游

 香山看红叶

 看香山红叶一日记

 红叶

 香山一日记

 香山碧云寺游记

 香山纪行

 月夜香山

 香山游记

 香山行记

 一个人在香山

 静宜园新秋寻枫记

 香山慈幼院半年

诗选卷

 除夕宿静宜园韵琴轩

 岁朝偕马相伯张蔚西管许二生遍游香山寺静宜园诸胜

 三至香山静宜园

 除夕日宴坐,啬庵有《怀西山静宜园》寄英敛之并令儿子及前同游诸生和

 丙辰正月二十一日感怀

 见心斋

 甲子八月六日到香山松云别墅

 山居即事二首

 丙寅二月二十六日到香山松云别墅桃花正开喜赋

 香山观雪-

 香山晨起小雨又闻炮声

 戊辰二月十七日微雪初晴登香山过玉华山庄栖月崖雨香馆循玉乳泉而归得句

 庚午八月巨溟同年偕游香山一宿而别惜未尽兴

 松云别墅题壁

 香山秋居二首

 山居即事

 松云别墅杂咏六首

 松云别墅题壁

 园居消夏

 香山早起作,寄城里的朋友们

 西山碧云寺

 戊午年香山七夕和赵式如原韵

 戊午季儿自香山南旋赋此赠别

 双清梦泉池小坐

 己未香山闾风亭观月即送季儿南旋

 游森玉笏

 壬戌八月十四日约两院同人于双清别墅煮茗玩月并令儿童乐队演奏助兴赋此志之

 壬戌九月二日与笏唐诸君挈图画科儿童二十四人至森玉笏观红叶

 水调歌头·癸亥中秋双清玩月忆诸儿

 率慈幼院两校儿童千余人登森玉笏

 癸亥重九登高至森玉笏用杜甫杜牧高适原韵

 奉和九日香山登高原韵录呈教正

 与夏寿康游香山赋诗二章

 奉和养泉先生九日香山登高原韵

 乙丑三月激儿由金陵来京将赴美留学告别时杏花盛开余等拍照于香山双清别墅赋此赠之

 乙丑重九登森玉笏奉和镜予先生原韵

 金缕曲·香山吊古

 满江红·辛未重九后观香山红叶

 登香山赏桃花诗

 沁同春·乙亥除夕感怀寄香山师生

 碧云寺

 壬戌四月纪事诗

 庸盒招同香山游览竞日

 静宜园

 登西山某塔望京华

 登碧云寺石塔

 题仿静宜园图

 集西山双清别墅

 游碧云寺

 碧云寺晚眺

 静宜园

 自香山归伯潜太傅问杏花开未因赋

 减字浣溪沙·白玉泉人香山信宿而返

 释戡见示九日陟香山诗次均

 九日携家人登香山遂过自青榭

 次公两和九日香山诗叠均奉答

 奉和释戡九日香山之作

 西山碎痕

 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深夜里听到乐声

 激昂

 一首桃花

 莲灯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雨后天

 藤花前——独过静心斋

 红叶里的信念

 山中

 给秋天

 辛未重九前一日香山观红叶因念庚申狮子窝之游寄众异海上

 移居香山缄红叶寄友

 清明偕励寄洲杜修叔游碧云寺及静宜园步励寄洲韵

 游香山归过自青榭赏荷呈君庸

 西山行

 夜宿西山访友碧云寺共吟

 卜居西山

 宿西山碧云寺

 重游香山静宜园

 游香山纪事诗

 十六日午前九时赴西山游碧云寺谒总理衣冠冢小憩香山承铁路学院备餐余携酒博醉以助游兴

 入香山寺

 踏莎行

 丙子九日游香山静宜园后一月壤蘅社长以此日登甲秀楼诗见示依韵奉酬

 浣溪沙·香山看红叶有作

 息庵自香山寄赠红叶并附以诗依均答和

 西山碧云寺中山先生衣冠圹

 香山杂咏

 香山杂咏

 香山杂咏

 香山访敛之故居感赋

 森玉笏

 陪都西山杂诗六首

 旅平旧雨偕游香山碧云寺及西山八大处偶成四绝

 和杨君理之返平重游西山各名胜步原韵

 和杨君理之返平重游西山各名胜步原韵

 和杨君理之返平重游西山各名胜步原韵

 清明日与诸同学游平西香山诸胜

后记

试读章节

寄山中的玉薇

石评梅

夜已深了,我展着书坐在窗前案旁。月儿把我的影映在墙上,那想到你在深山明月之夜,会记起漂泊在尘沙之梦中的我,远远由电话铃中传来你关怀的问讯时,我该怎样感谢呢,对于你这一番抚慰念注的深情。

你已惊破了我的沉寂,我不能令这心海归于死静;而且当这种骤获宠幸的欣喜中,也难于令我漠然冷然的不起感应;因之,我挂了电话后又想给你写信。

你现在是在松下望月沉思着你凄凉的倦旅之梦吗?是伫立在溪水前,端详那冷静空幻的月影?也许是正站在万峰之巅了望灯火莹莹的北京城,在许多黑影下想找我渺小的灵魂?也许你睡在床上静听着松涛水声,回想着故乡往日繁盛的家庭,和如今被冷寂凄凉包围着的母亲?

玉薇!自从那一夜你掬诚告我你的身世后,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不少这样苦痛可怜而又要扎挣奋斗的我们。更有许多无力扎挣,无力奋斗,屈伏在铁蹄下受践踏受凌辱,受人间万般苦痛,而不敢反抗,不敢诅咒的母亲。

我们终于无力不能拯救母亲脱离痛苦,也无力超拔自己免于痛苦,然而我们不能不去扎挣奋斗而思愿望之实现,和一种比较进步的效果之获得。不仅你我吧!在相识的朋友中,处这种环境的似乎很多。每人都系恋着一个孤苦可怜的母亲,她们慈祥温和的微笑中,蕴藏着人间最深最深的忧愁,她们枯老皱纹的面靥上,刻划着人间最苦最苦的残痕。然而她们含辛茹苦柔顺忍耐的精神,绝不是我们这般浅薄颓唐,善于呻吟,善于诅咒,不能吃一点苦,不能受一点屈的女孩儿们所能有。所以我常想:我们固然应该反抗毁灭母亲们所居处的那种恶劣的环境,然而却应师法母亲那种忍耐坚苦的精神,不然,我们的痛苦是愈沦愈深的!

你问我现时在做什么?你问我能不能拟想到你在山中此夜的情况?你问我在这种夜色苍茫,月光皎洁,繁星闪烁的时候我感到什么?最后你是希望得到我的长信,你愿意在我的信中看见人生真实的眼泪。我已猜到了,玉薇!你现时心情一定很纷乱很汹涌,也许是很冷静很凄凉!你想到了我,而且这样的关怀我,我知道你是想在空寂的深山外,得点人间同情的安慰和消息呢!

这时窗角上有一弯明月,几点疏星,人们都转侧在疲倦的梦中去了;只有你醒着,也只有我醒着,虽然你在空寂的深山,我在繁华的城市。这一刹那我并不觉寂寞,虽然我们距离是这样远。

我的心情矛盾极了。有时平静得像古佛旁打坐的老僧,有时奔腾涌动如驰骋沙场的战马,有时是一道流泉,有时是一池冰湖;所以我有时虽然在深山也会感到一种类似城市的嚣杂,在城市又会如在深山一般寂寞呢!我总觉人间物质的环境,同我幻想精神的世界,是两道深固的堑壁。

为了你如今在山里,令我想起西山的夜景。

去年暑假我在卧佛寺住了三天,真是浪漫的生活,不论日夜的在碧峦翠峰之中,看明月看繁星,听松涛,听泉声,镇日夜沉醉在自然环境的摇篮里。

P53-54

序言

位于北京西北三十余里的香山,是西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层峦叠嶂,林泉幽美,风景佳丽,历来号称北京名胜。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明水秀之地,吸引着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险,并在饱览山水秀色之余,吟诗作文,以记其胜。明人李梦阳诗中写道:“万山突而止,两岩南北抱,凿翠置殿榭,级石上穹昊;高卑势各称,曲尽结构巧,有泉如线缕,盘转出松杪”,他青睐山势蜿蜒,泉水淙淙之中亭台楼阁之美;其后朱国祚写成“置身着色屏风里,梨叶新红柿叶黄,,的诗句,更偏重秋日香山缤纷的色彩。游记和诗文,穿越时空而来,极尽形胜之妙。这些历史资料久经岁月之研磨,沉淀积累为研究香山历史文化宝贵的文化资源。

民国时期,是香山由皇家苑囿面向全社会开放,变而为普通民众共同享有之旅游文化资源的过渡阶段,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

民国以前,香山名胜一度为皇室所独享,甚至被划为禁地。尤其是辽、金以迄,香山与皇家关系日益密切,是帝王休憩游弋、祭祀巡狩之地。至清康熙十六年(1673),建香山行宫;乾隆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乾隆十一年(1746)正式建成皇家御苑静宜园。香山静宜园为三山五园之一,遂与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并称,熠熠闪耀于北京西郊,被誉为清代皇家园林鼎盛时期之代表,标志着园林文化艺术水准的高峰,并意味着园林与王朝统治的联系达到了巅峰。有清一代,皇家园林绚丽璀璨的园林艺术仅仅服务于以帝王为首的皇室以及达官显宦等少数特权人群。

近代以降,清王朝江河日下,朝政腐败,国力衰颓,御苑名园,风光不再。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侵略者不仅焚毁圆明园,劫掠清漪园,还破坏了静宜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静宜园之精华几乎被付之一炬。

清帝逊位,民国初肇,前清皇室无力管理经营,香山静宜园一度荒凉残破,衰败不堪。1914年,北洋政府设立了京都市政公所,开始仿效和引进西方近代城市的管理模式,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除进行全市地形的基础测量,确定街道的基准线,修筑道路,兴办电灯、电话、电车、自来水,提倡实业,建立城市建设的实验小区等城市建设与维护工作之外,还实际推动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整修与改造工作,变皇家园林为市民游憩之所。

与之同时,为了改变静宜园现状,经马相伯、英敛之、熊希龄等人商请前清隆裕太后同意,领静宜园之地,兴建静宜女学,后又建成慈幼院,出租部分院落作为避暑房屋,以租金收入和募集的捐款,陆续修理旧址。后来,为了加强对静宜园的管理,又于1918年10月26日设立静宜园董事会,推赵尔巽为会长,熊希龄与贡桑诺布任副会长,明确董事会的职责为专管园内租地和一切自治事宜,同时规定以租地所得息金,一部分充作静宜女子学校经费,一部分作为修治马路、培植树木和设立园警的开支。这样一来,静宜园以及其他香山风景区陆续对公众开放。1921年,胡适出席香山慈幼院周年纪念会之时,曾感慨而叹:“从前皇帝住的园子,现在变成我们的贫民子弟居住上学游戏的地方了。”自此,香山由昔日为帝王独享的皇家苑囿走人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空间,成为各阶层人士休憩疗养、赏景揽胜、寄托思绪的风景名胜之地。游人如织,赋予民国时期的香山以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即此而论,民国时期的香山,在清代皇家园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自清帝逊位,民国肇建,静宜园等皇家园林才逐渐对普通民众开放,其文化传承的脉络开始与大众文化相融合,并渐趋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至今天,以香山静宜园等为代表的北京皇家园林久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与市民文化生活、北京城市建设血脉相连。可以说,就清代皇家园林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民国是园林功能由服务权宦阶层向服务普通民众这一功能转换的枢纽。因而,搜集与整理、出版民国时期与皇家园林相关的文献在研究和探讨清代皇家园林社会文化功能转化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

最后,香山诗文和游记还是研究民国教育史的重要资料。民国时的香山,英敛之先后建有静宜女学和辅仁社,熊希龄建慈幼院,又有蔡元培等建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活动繁盛,是民国教育史研究的核心区域。除此之外,香山也是当时北京大中小学学生春日游览、夏日避暑以及拉练远足、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的活动区。因此,诗文和游记以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作者的视角反映了民国时期北京的教育状况和水平。如熊希龄《率慈幼院两校儿童千余人登森玉笏》、黎启颖《香山慈幼院半年》等,其中含有慈幼院的设备设施,学生来源,课程设置,学生活动,内部刊物,经济条件,职员背景等内容。另外,参加春游、避暑、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和学生留下的关于香山的记述还准确反映了民国时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文字水平和学习效果。如蓝锵所撰《西山旅行报告》,反映了学生们采集植物标本的情况,以及香山地区的植被情况,后附有植物清单;董鸣所撰《今夏西山消暑的生活》则反映清华大学“西山消暑团”有关教学、师资、活动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和章程。这些,都是民国教育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香山游记和诗文,不仅是香山绮丽自然风光的文字再现,也是香山历史文化多元性特点的真实反映,更是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香山历史乃至民国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合作开展《民国香山诗文精选》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汇集游记、诗文佳作.以飨读者。

当此《民国香山诗文精选》出版之际,不揣简陋,撰此短文,以为序言。其中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2015年9月11日

后记

《民国香山诗文精选》是中国人民大学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的合作研究课题。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承担了史料的搜集、整理、录入和校审等具体的学术研究工作。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部长陈明杰同志对课题的实施以及具体操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为课题提供研究经费支持,并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提供了各种帮助,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为本书提供了民国香山老照片,并承担了书籍出版后的联合发布工作,在此谨向各家协作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香山诗文的搜集、辑录、编选、整理、录入和初审由主编阚红柳带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4级历史文献学硕士班全体同学共同完成,游记、诗文的搜集和筛选由阚红柳完成,郭跃山、叶佳丹、冯婧、冯帆、郭鹏贺、刘华、姚萱等七位硕士研究生同学承担了课题最为繁重的文字录入和初审、互校工作,在此向各位同学的辛苦劳动致谢。

为了确保整理录入的质量,董建中、颜军、胡恒三位老师和主编一起,对录入稿进行了二次校审。同时,承担出版工作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也提前介入,在二次校审基础上对文字录入稿进行了细致的折校工作,对上述学术支持,谨致以敬意和谢意。另外,出版社的夏艳社长和责任编辑刘朝霞同志,还在校审工作中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宝贵意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两位出版界的同志为《民国香山诗文精选》的如期出版尽心尽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成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的学术支持,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主任黄兴涛教授一直关注并鼓励课题的进展,书稿的出版还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在民国香山游记和诗文的选录方面,我们尽量精益求精,力图选择最能再现民国时期香山历史风貌的名篇佳作,但囿于时间、精力以及学识,难免有所缺漏,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因年代较为久远,涉及作者较多,我们虽已尽量联系部分民国香山诗文的著作权所有人,但限于时间、精力,无法一一联络,请相关人士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联系,出版社会根据有关规定,按照统一标准,相应支付稿酬。

2015卑9月1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