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已经成为经典,《林肯传》同样会让你无法拒绝。
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一个摄人心魄的故事。
让我们自动屏蔽之前所获取的一切有关林肯的信息,忘记他头顶上所有的光环以及官方的一切赞颂,只注目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林肯自身,因为林肯自身的故事比任何小说中所虚构的情节更令人称奇。
《林肯传(全译本)》是《The Unknown Lincoln》的最新完整译本,译者张幼平努力保留原著文风,以期读者通过本书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林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林肯传(全译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戴尔·卡耐基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已经成为经典,《林肯传》同样会让你无法拒绝。 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一个摄人心魄的故事。 让我们自动屏蔽之前所获取的一切有关林肯的信息,忘记他头顶上所有的光环以及官方的一切赞颂,只注目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林肯自身,因为林肯自身的故事比任何小说中所虚构的情节更令人称奇。 《林肯传(全译本)》是《The Unknown Lincoln》的最新完整译本,译者张幼平努力保留原著文风,以期读者通过本书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林肯。 内容推荐 受后世敬仰的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并非出身名门,背后更没有一位伟大的女人,只有一个嫉妒心强的妻子;他连普通人的家庭幸福都没有——四个儿子中有两个未及成年便夭亡;就任总统后,爆发南北战争,北方无将可用,林肯连吃败仗……他曾经极度抑郁,甚至差点自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他唯一一部传记作品里,用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将林肯的睿智、善良、坚韧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译者张幼平完整翻译了原著并努力保留原著文风,以期读者通过《林肯传(全译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林肯。 目录 第一部分 1 汉克斯家族的感情逸事 2 苦难的童年 3 勤学不辍 4 机会来了 5 痛苦的初恋 6 和玛丽·托德恋爱 7 逃婚 8 面对道义与幸福的冲突 第二部分 9 悲剧的婚后生活 10 善良仁慈的律师 11 有家不想回 12 政治生涯遇挫 13 再次落选 14 与道格拉斯之争 15 意外的提名 16 斯普林菲尔德最后的日子 17 入主白宫 第三部分 18 南北战争第一枪 19 空谈家麦克莱伦 20 一将难求 21 激烈的内阁纷争 22 颁布《解放奴隶宣言》 23 葛底斯堡战役和葛底斯堡演说 24 传奇将军格兰特 25 不可临阵换将 26 内战结束 27 总统夫人 28 暗杀 第四部分 29 葬礼 30 布斯的逃亡之旅 31 有关布斯去向的传言 32 凄苦的林肯太太 33 盗尸案 林肯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 汉克斯家族的感情逸事 每天晚上,上完阅读和拼写课后,露西和她的老师就肩并肩坐在书房,看着壁炉里舞动的焰火,望着森林那头月亮缓缓升起。 据历史记载,当哈洛德斯堡还叫福特哈洛德时,有个叫安妮·麦克金蒂的女人和她的丈夫最先将猪、鸭和纺车带到了肯塔基州;而且,在这块血腥、黑暗的蛮荒之地,她也是首个制造奶油的人,但真正让她出名的是她创造了一项经济奇迹。在神秘的印第安人部落地区,既不生产棉花也买不到棉花,当地的羊群总是被大灰狼吃掉,所以当地几乎没有制造衣服的原料。具有发明天赋的安妮·麦克金蒂,利用当地的荨麻和野牛毛为原料,纺织成“麦克金蒂布”,这两种原料在当地非常多,而且相当便宜。 这是个伟大的发明,主妇们不辞辛劳,跋涉150英里,向她学习纺织技术。她们边纺织边闲聊,除了荨麻和野牛毛,闲言碎语也是她们的谈资。不久,麦克金蒂的家就变成了公认的流言蜚语滋生地。 那时候,通奸是可以被起诉的,非婚生育是不法行为。可能因为安妮·麦克金蒂的一生,没有多少新鲜的事情能够刺激她,她热衷于向大陪审团揭发失贞少女,对她而言,揭发他人隐私让她感到非常满足。在福特哈洛德的法庭卷宗里,一再出现某一少女“被安妮·麦克金蒂密告通奸”的字眼。1783年春天所审讯的17起案件中,有8起通奸案。 在这些案件中,有一件是在1789年11月24日,大陪审团判决“露西·汉克斯通奸”。 这不是露西第一次“犯事”,她很早之前就在弗吉尼亚犯过事。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古老的记录显示:他们就凭一些不能作为证据的事实,以讹传讹,构筑了一个有棱有角的故事,至少,必要的情节似乎都有。 汉克斯家族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处狭长的地带,一侧是拉帕汉诺克河,另一侧是波多马克河。在这个地方,还住着华盛顿家族、里斯家族、卡特家族、福特罗伊斯家族和其他许多名门望族。这些贵族每个礼拜都会去教堂做礼拜,而像汉克斯家族这样目不识丁的穷邻居也会一起来做礼拜。 1781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露西·汉克斯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教堂,正好华盛顿将军请拉·费耶特将军到教堂当贵宾。人们争先恐后驻足观看,想目睹这位法国将军的风采,一个月前,拉·费耶特将军在约克镇帮助华盛顿将军俘获了康华里斯伯爵。那天早晨,唱完最后一首圣歌之后,人们列成纵队,先后与两位英雄握手。 除了战争和国事之外,费耶特将军还有另一爱好,那就是对年轻貌美的女子特别感兴趣。他有一个习惯,当被引荐给感兴趣的女子时,通常会献上一吻来回报对方的恭维。在这个特别的早晨,他在教堂里一共吻了七个女孩,这一举动引起的反应远比牧师朗诵的福音所引起的反应热烈得多,而露西·汉克斯正是被吻的女孩之一。这一吻与费耶特将军替美国打的仗相比,或许更具意义。 另一位单身贵族也参加了那天早上的礼拜,他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儿子,早对汉克斯家族略有所闻:贫困、目不识丁,跟他的家族地位相比相差甚远。但这个早晨,他觉得,当然很可能只是想象而已,费耶特将军在吻露西的时候,好像比吻别的女孩多了一份热情。这位单身贵族很仰慕费耶特将军的军事才华和欣赏美人的眼光。从此,他开始梦见露西·汉克斯。当他静下来思考时,他想到很多赫赫有名的美女也是出身贫寒,有的甚至比露西出身更加卑微。汉米尔顿夫人和穷裁缝的私生女杜巴瑞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杜巴瑞夫人几乎一字不识,可是她几乎在路易十五背后统治着法国。这些令人欣慰的事实,让这个单身贵族的欲望变得高贵了几分。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整整一天满脑子都是这件事。星期二早上,他骑马来到汉克斯家族的小屋,雇佣露西去他家庄园当女仆。 其实庄园已经有很多奴隶,并不需要仆人。然而,他却雇了露西,让她在屋里屋外做些轻松的工作,不让露西跟其他奴隶搅在一起。 那时,弗吉尼亚州的很多富人习惯将儿子送到英国读书。露西的雇主曾经在牛津大学读书,毕业之后,他带回了很多自己珍藏的书籍。有一天,他偶然来到书房,看到露西拿着一块抹布坐在那里,入神地看着历史书上的插图。 显然,这不是仆人分内的事。可他不仅没有斥责露西,反而关上门、坐下来给她讲解。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她竟然兴致勃勃地听完,后来露西表示自己想读书写字。 1781年的弗吉尼亚州,没有免费的学校。一个女仆拥有读书的欲望是令人惊奇和难以理解的。弗吉尼亚州有一半的地主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几乎所有的女人在转让土地所有权时都是画押为凭。 然而现在,这个女仆竟然想读书和写字。即使是全弗吉尼亚州最好的大善人,能不将此事视为造反,也会觉得太荒诞了。然而,露西的雇主被她想读书的想法吸引了,甚至心甘情愿地教她。那天晚餐过后,他让露西来到书房,教她认字母。经过几天晚上的学习,他便开始握着露西的手教她写毛笔字,就这样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说句公道话,他教得好极了。从留存至今的毛笔字迹可以看出,露西下笔自信而大胆。她的笔迹苍劲有力,个性鲜明、独具特色。露西不仅写过“appmbation(批准)”一词,而且拼写很准确。当年,就连乔治·华盛顿这样的书写大师都不能做到完美无瑕,所以她的成就显得很突出。 每天晚上,上完阅读和拼写课后,露西和她的老师就肩并肩坐在书房,看着壁炉里舞动的焰火,望着森林那头月亮缓缓升起。 露西已经爱上他了,很信任他;但露西太过于相信他,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她寝食难安,面容憔悴。她觉得再也无法继续隐瞒了,于是向他坦白她怀孕了。他也曾考虑过娶她为妻,但一想到家庭、朋友、社会地位以及其他复杂因素,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已经对露西感到厌倦了,于是用一笔钱打发了她。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人们开始对露西指指点点,躲着她。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她硬着头皮带着自己的女儿走进教堂,立刻引起一阵骚动。正在做礼拜的良家妇女个个义愤填膺,甚至有一位妇女站了起来要求“将那荡妇赶出去”。 露西的父亲不希望女儿再受侮辱,于是将家里那点少得可怜、值钱点的财物装上马车,行驶在荒村野外的小路上,穿过坎伯兰山凹,最后在肯塔基州福特哈洛德定居下来。在那里,没有人认识他们,他们可以隐瞒露西孩子的身世。P2-5 序言 戴尔·卡耐基的《林肯传》(The Unknown Lincoln)是林肯传记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不过,对于以《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等励志图书蜚声世界的卡耐基,中国读者更多地熟悉他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头衔,而不太知晓他在传记领域的成就——当然,这与卡耐基只写过这唯一的一部传记不无关系。 1888年,戴尔·卡耐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与林肯年轻时生活的伊利诺伊州毗邻),此时距林肯去世已有23年。而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大约与林肯的时代相隔60年了。此时,有关林肯的各种传记和资料已经相当丰富。一次偶然的机会,卡耐基在伦敦阅读到了由爱尔兰人所撰写的有关林肯的文章,他意外地发现自己与其他美国同胞头脑中的那些林肯生平事迹,只是人所共知的,此外仍有许多他们不了解的。他认为“很有必要写一部简短的传记,简洁地介绍林肯生涯最有趣的故事”,于是他阅读了大量图书资料、采访见证人并亲自到林肯的行迹地体验生活,得到了关于林肯总统生平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材料。 正是卡耐基的这个出发点,注定了这不是一本一般的传记,它并非要完整记叙林肯生平大事。书中林肯给人的印象是善良、坚忍、忧郁、压抑、邋遢、粗鲁,有自杀倾向、两次遭遇丧子之痛、承受婚姻折磨、战争中一败再败……这与我们一般人心中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作为”“解放黑奴”等光鲜形象很不一样。 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林肯,21岁时随全家迁到伊利诺伊州,并且从这里走向政坛。同样与伊利诺伊州有缘的奥巴马总统,将林肯当作精神偶像,2009年1月参加就职典礼时特意追随林肯足迹进行了总统巡游,以向这位伟大的前辈致敬。同年2月,奥巴马参加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活动时发表演讲说,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的确,林肯的《解放奴隶宣言》开启了黑人取得与白人平等人权的进程,没有林肯,很难有奥巴马的今天。签署《解放奴隶宣言》无疑是林肯的主要成就之一。但是,让人觉得意外甚至有趣的是,南方分裂政权挑起战争后,林肯宣布应战,但其动机并不是要解放黑奴,而仅仅是要阻止联邦分裂。林肯曾致信《纽约论坛报》主笔格里莱:“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林肯的内心是反对奴隶制的,但个人情感并不能代替政策,他的政治主张是保护联邦,而不是要摧毁奴隶制度。 曹德谦先生在《美国的108》一书中说:“如果说华盛顿的标记是他的高尚品德的话,那么,林肯的标记就是他那无与伦比的人道主义精神。”黑人领袖道格拉斯说:“尽管亚伯拉罕·林肯集伟大、明智和雄辩于一身,他还是不会以伟大的亚伯拉罕、明智的亚伯拉罕或雄辩的亚伯拉罕传于后世,他将以诚实的亚伯拉罕传于后世。”无论是失意时还是得意时,无论是对待普通人还是对待敌人,林肯始终是忠厚诚实、富于同情心的,他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可以说,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的君子。 做律师时,林肯的收入并不高。有一次,他只花了15分钟就打赢了一场官司,避免了一个骗子非法占有一个精神失常的女孩的1万美元的财产。一个小时后,他的合伙律师沃德·拉蒙来跟他分配250美元的律师费,遭到了林肯的严厉谴责。拉蒙争辩说律师费是事先谈好的,而且女孩的哥哥也愿意支付这笔费用。“也许是这样的,可是我不愿意。”林肯反驳道,“钱是从这位可怜的疯女孩口袋里掏出来的,我宁愿挨饿也不愿以这种方式诈取她的钱财。你至少要退回一半,否则我的那一部分我将分文不收。”林肯表示,自己的很多当事人跟自己一样,也很穷,所以不忍心收费太高。 林肯任总统时,军队中开小差的人很多,当地司令往往判以死刑,而罪人家属就去向林肯求情,并十之八九能获得林肯的赦免。手下将军们对此很不满意,林肯回答说:“如果我错误地赦免一个人,这诚然是不好的,但我毕竟可以重新把这个人召来,补上一枪。相反,如果我错误地枪毙一个人,我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有一次,一个女孩给林肯寄来了一封信。她说:“长期担心、犹豫不决,我还是决定给你写这封信,跟你说说我的烦恼。”原来和她订婚几年的未婚夫参军之后,曾获准回家参加选举。他们当时对婚姻不太认真,过于随意。现在“你若不大发慈悲,给他批假回家跟我完婚,我们就成了非法夫妇……我祈求上帝,希望你不要轻蔑我,不要置之不理”。读完这封信,林肯被深深地感动了。他看着窗外,泪水模糊了双眼。于是,他拿起笔在信尾批示战事部长斯坦顿:“无论如何,把他送回她身边。” 对普通人,林肯寄予同情。对敌人,林肯也同样心怀慈悲。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当被问到如何处置南方伪政权美利坚联盟国的总统杰弗逊·戴维斯时,林肯说,如果戴维斯自己跑掉,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但是如果我们逮住了他,而我又把他放走,那么大家会谴责我的。林肯的意思是不会去追究戴维斯的罪责。遗憾的是林肯说完这番话没多久,便遇刺身亡。正在逃亡路上的戴维斯听闻林肯死讯,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叹息道:“我们在敌人的宫廷中少了一位朋友。”从林肯的敌人口中说出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林肯人道主义的最好评价。 在对待亲情方面,虽然记载不多,但是从几个细节中可见一斑。 年轻时,林肯经常在干活的时候给大伙儿讲笑话,雇主为此指责林肯耽误活计,林肯的父亲警告了林肯,但林肯似乎没什么改变。一次,林肯的父亲当着众人的面狠狠扇了林肯一耳光,林肯摔倒在地,眼含泪花,默不作声。但父子间从此产生了终生未消弭的隔阂。林肯在父亲的晚年给了他经济上的帮助,可在1851年父亲卧床病危时,林肯并没有去探望他。他说:“如果这个时候见面,恐怕会不愉快,甚至很痛苦。” 林肯对待父亲似乎有点过头,但他与继母却相处得很好。他常常认为它的成就有一部分是受了他继母的身教。他的继母曾经拥有一个藏书室,里面藏有五册书——《圣经》《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和《水手辛巴德》,林肯将这些书视为无价之宝。小时候,因为贫穷买不起算术书,林肯只好借来一本,用信纸大小的纸抄下来,然后用线缝在一起,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后来,林肯的继母一直保存着林肯自制的部分算术书。林肯成年后,时而去看望住在离斯普林菲尔德70英里之外的继母。但是由于玛丽·托德的反对,林肯没有将继母接到身边。在离开伊利诺斯州赴任总统前,林肯去和继母告别,他仍旧叫她“妈妈”,继母紧紧地抱住林肯抽泣着说:“亚拉伯罕,我不希望你当总统,不愿你当选。我的直觉告诉我你会出事,这辈子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只能在天堂重逢了。”从这样简单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林肯与继母之间深厚的感情。 林肯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本书中时有体现。南北战争爆发后,北方军一直缺乏将才,林肯先后委任过麦克莱伦、伯恩赛德、胡克、米德等几位将领,但是这些人都有些令人失望。最后,林肯终于找到了一位他真正需要的将军——格兰特少将。但有人向林肯控告格兰特有酗酒的毛病,称此人不宜重用。林肯问道:“请问你们知道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此人答道:“不知道。”林肯说:“很遗憾,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购置这种酒,分发给各战场司令,以便让他们喝了可以打胜仗。” 最后,不得不说说林肯的家庭和婚姻,以免读者朋友看完本书后,对林肯及其妻子产生偏见。 林肯夫妇一共育有四个儿子,但令人痛心的是,除长子罗伯特外其余三个儿子均未及成年便病逝。这对任何一个家庭而言,无疑都是最大的悲剧。但是卡耐基似乎不这么看,他毫不客气地说:“林肯一生最大的悲剧不是遭到暗杀,而是娶了玛丽。因为当布斯开枪的时候,林肯不知道什么东西击中了他。可23年来,他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吞下赫尔顿所谓的‘不幸的婚姻种下的苦果’。” 在本书中,卡耐基花了不少笔墨在玛丽·托德身上。在他笔下,玛丽·托德是个脾气暴躁、虚荣心强的醋坛子般的泼妇,是她把林肯拖入了一场婚姻悲剧,致使他终生郁郁寡欢。受相关传记的影响,有人甚至说林肯“死于怕老婆”,“真不明白林肯到底伟大在哪里?” 客观地说,除了林肯与安·拉特利奇短暂的甜蜜的爱情、偶尔穿插着的林肯的幽默、善良,这部传记中的林肯大多数时候似乎都处于抑郁、失败、逃避中。但是不要忘记一个事实,即卡耐基一开始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出发点——写一写林肯生平中鲜为人知的事迹。也就是说,通过这本传记我们只是看到林肯的某些侧面。但是,仅仅是因为卡耐基写作出发点使我们对林肯夫妇产生不一样的印象吗?或许不是那么简单。 对于被“妖魔化”了的玛丽·托德,有人寄予了同情,并为其翻案。谢小军在《林肯夫人的悲悯一生》(载于2003年第4期《世界文化》)一文中提出,一些有关林肯的传记往往把玛丽描述成一个恶妻,似乎林肯一生都在忍受她的折磨,这其实是不公正的。该文作者认为原因主要出在林肯的好友赫尔顿身上,赫尔顿是林肯的合伙律师,也是林肯的挚友,他终生崇敬林肯,但与玛丽的关系不太融洽。林肯逝世后,赫尔顿写了一本关于林肯的传记,在书中他把玛丽描写成了一个泼妇并声称玛丽不是林肯真正爱的女人。赫尔顿是林肯身边较亲近的人之一,他的评论对后世影响比较大,容易让人相信。 谢小军认为,玛丽和林肯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自结识玛丽后,林肯便被她磁石般的魅力吸引住了,她是第一个走进他生活圈子里泼辣而有才华的女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和朗诵诗,在一起谈论政治问题,但大多时侯是玛丽在高谈阔论,每当玛丽侃侃而谈时,林肯总是不发一言,饱含热情地默默注视着她,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吸引着他。 玛丽·托德家族显赫,林肯则出身卑微,两个人恋爱时,玛丽大约23岁,林肯比玛丽大9岁。无论家庭背景还是林肯此时的成就,两个人并不相配,但玛丽似乎没有介意这些,她居然看出了林肯有当总统的潜质。她经常对外人宣称自己要当总统夫人,并因此遭到别人的嘲讽。事实证明,玛丽的眼力和预见力是近乎神奇的。玛丽的占有欲非常强,一旦有别的女人与林肯接触,玛丽就会醋意十足,甚至做出极为无礼的举动。玛丽希望对林肯的毛病进行改造,比如他的邋遢、不修边幅、粗心、不那么讲礼节,但林肯似乎不为所动。作为一个显赫家族中的女子,一个要强的女人,玛丽的这些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在卡耐基笔下,玛丽身上的问题被集中起来凸显放大了。 造成玛丽负面形象的原因追究到这里,似乎已经足够了。但颇有意思的是,有人对卡耐基创作本书时的深层心理背景进行了挖掘。 卡耐基出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因演讲知名后,在瑞士遇到了一位名叫洛莉塔的法国贵族女子,两人因异域气质相吸引,不久便结婚了。但是,婚后不久卡耐基就隐约感到了这场婚姻的危机。卡耐基原本很欣赏洛莉塔的贵族气质,可她自视为贵族,经常嘲讽卡耐基的各种行为。在花钱方面,洛莉塔无计划、无节制。她爱喝酒,如果卡耐基不能陪她一起去,她就会喝得大醉,回来后辱骂卡耐基并摔打东西。洛莉塔跟卡耐基来到美国后,诸多的失望让她内心狂乱了,她经常借着酒疯和卡耐基打架。洛莉塔的脾气似乎越变越坏,卡耐基渐渐感到无法忍受。 在这种背景下,偶然一次了解到林肯的婚姻生活,让他发现自己和林肯竟是如此相似。于是他注入自己所有的热忱和精力来完成这本书,他要借林肯和玛丽的不幸婚姻来表达自己对婚姻的厌倦和怨恨。卡耐基用相当多的笔墨细腻地描述了玛丽的悍妇作风,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他本人对洛莉塔的印象。 卡耐基在本书中确实多次引用了赫尔顿书中的文字,其所受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写作之时自身的婚姻状态,毫无疑问也会影响他对传主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上述交代,读者们应该会对林肯夫妇有更多客观的判断。 卡耐基《林肯传》的中译本不少,有早年的也有近些年的,有些译本不完整,比如不加任何说明便直接去除了林肯葬礼之后的部分,并且多有漏译。实际上,卡耐基安排了谋杀者的逃亡及去向传闻、林肯遗孀的凄苦生活等部分,自有他的想法。认为传主已经去世,后面与他非直接相关的事情就不必再写,这未必妥当。 本书根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英文原版《林肯传》(The Unknown Lincoln)译出,在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省略删减,是一部完整的译本。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正文前附加了一张美国本土各州区位示意图,书末附录了林肯生平大事年表。但是书中必定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敬请读者海涵。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故事。这本关于林肯的书是前所未有的。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一本关于林肯的小部头著作能把林肯展现得如此丰富,如此令人刻骨铭心。 ——洛厄尔-托马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电台播音员) 耸人听闻又令人同情的人生……情节紧凑动人。 ——《芝加哥观察家报》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其实,这两位美国伟人有着非常不同的性格。如果说华盛顿的标记是他的高尚品德的话,那么,林肯的标记就是他那无与伦比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 曹德谦 我得出一个结论:尽管亚伯拉罕·林肯集伟大、明智和雄辩于一身,他还是不会以伟大的亚伯拉罕、明智的亚伯拉罕或雄辩的亚伯拉罕传于后世,他将以诚实的亚伯拉罕传于后世。他将与华盛顿的名字并列地写在我们这个广阔世界的每一个地方而不至于贬低后者。 ——美国黑人领袖 道格拉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