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纽康著金克木编译的《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全彩四色精装典藏版)(精)》针对天文爱好者,从宇宙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夜空中著名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并介绍了各种观测方法,既包括目视观测,也包括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测。本书用流畅的文字、形象的描述、精准的插图将复杂的天文知识直观化、亲切化,让天文学这一名词变得不再高深得触不可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全彩四色精装典藏版)(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美)西蒙·纽康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蒙·纽康著金克木编译的《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全彩四色精装典藏版)(精)》针对天文爱好者,从宇宙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夜空中著名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并介绍了各种观测方法,既包括目视观测,也包括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测。本书用流畅的文字、形象的描述、精准的插图将复杂的天文知识直观化、亲切化,让天文学这一名词变得不再高深得触不可及。 内容推荐 一位科普作者如想不用专门语言来陈述天文学中的事实,他便会发觉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或者不得不将主题说成一个很不完全的概念,或者进而解释力与运动,而可能使他的读者感到厌烦。西蒙·纽康著金克木编译的《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全彩四色精装典藏版)(精)》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来对付这种困难:一方面试图竭力做到使所有读者都能了解而且感兴趣,一方面也加入一些专门的解释——但只当为彻底了解某些事实而不得不为之时才这样做。对于那些不愿彻底了解这些细节的读者,希望你们也能在书中对天文现象的描绘与叙过中得到不少的乐趣。 目录 第一编 天体的运行 第一章 我们的星辰系统 第二章 天界现象 第三章 时间与经度的关系 第四章 怎样确定一个天体的位置 第五章 地球的周年运动及其结果 第二编 望远镜 第一章 折射望远镜 第二章 反射望远镜 第三章 折反射望远镜 第四章 望远镜摄影术 第五章 大型光学望远镜 第六章 射电望远镜 第七章 太空望远镜 第三编 太阳,地球,月亮 第一章 太阳系的最初一瞥 第二章 太阳 第三章 地球 第四章 月亮 第五章 月食 第六章 日食 第四编 行星及其卫星 第一章 行星的轨道及其各种情形 第二章 水星 第三章 金星 第四章 火星 第五章 小行星群 第六章 木星及其卫星 第七章 土星及其系统 第八章 天王星及其卫星 第九章 海王星及其卫星 第十章 曾经的大行星 冥王星 第十一章 太阳系的比例尺 第十二章 引力与行星的称量 第五编 彗星与流星 第一章 彗星 第二章 流星 第六编 恒星 第一章 星座 第二章 恒星的本性 第三章 恒星的距离 第四章 恒星系统 第五章 星云 第七编 星系与宇宙 第一章 银河系 第二章 河外星系 第三章 膨胀的宇宙 第四章 大爆炸宇宙学 第五章 微波背景辐射 第六章 宇宙的组成 第七章 宇宙的结构 第八章 宇宙的演化 第八编 探索地外生命 第一章 UFO 第二章 地球生命之源 第三章 寻觅太阳系 第四章 寻觅银河系 试读章节 1929年哈勃从星系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得到:v=H0l,其中l为星系到我们的距离,H0是哈勃常数,v为天体的退行速度。哈勃定律表明,天体离开我们愈远,退行速度就愈大;而且从任何方向看天体都在离我们而去。为什么天体的退行速度随距离而增加呢?这种退行各个方向上都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处在宇宙中心呢?如果我们不在宇宙的中心,那么如何理解这一确定的观测事实呢? 把宇宙中的星系看作“分子”,星系膨胀中参与两种运动:“分子”具有的膨胀速度,它相对于流体元的无序运动速度(称为星系的本动速度)。这反映于物质分布的局域的不均匀性,典型值为500千米每秒,由哈勃定律,当距离大于20兆秒差距时,膨胀速度便大于本动速度。哈勃定律反映的是宇宙整体膨胀规律,而不是星系个体运动规律。而只有遵循哈勃定律,宇宙才能保持均匀性。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当气球膨胀时,站到气球上的每一点上看,其他的点都远离你而去,而且愈远的离开的速度愈大。各点观测到的情况都一样,没有中心。另一个例子,让我们来考察一个含有葡萄干的面包。当面包发起来的时候,每个葡萄干都看到其他葡萄干远离自己而去。而且,愈远的葡萄干离得愈远,即膨胀的速度愈大。每个葡萄干看上去都一样,没有中心。 上面的类比表示星系退行观测事实,反映真实的宇宙在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如果逆着时间看,时间愈早,气球愈小。那么膨胀的宇宙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比利时宇宙学家、数学家、天主教神父勒梅特(G.Lemaitre)在1931年提出:开始时,宇宙中所有星系都聚集在一起,称为原始原子,这个原始原子突然爆炸了,把所有星系抛入空间。尽管他没有提出大爆炸宇宙学这个名称,但他关于宇宙学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大爆炸。 1948年俄裔美国人伽莫夫(G.Gamow)将宇宙膨胀与元素形成结合起来,奠定了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大爆炸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是有限的,但是宇宙是无界的。 将时间往前推,当宇宙尺度为今天的百分之一时,宇宙密度将达到今天的100万倍,大于星系的密度,星系不能存在。由此我们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间前是不存在的,宇宙结构只能是演化的产物。 没有结构前,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高,越早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温度高于104K时,粒子热运动能太大,中性的原子不能形成。中性原子只在3 000K左右时,才能形成。当温度低于3 000K时,电子与原子核结合为中性原子,大量散射光子的电子消失。宇宙失去大量电子,光子不再受到电子的强烈散射。于是宇宙开始透明,光子与物质失去了耦合。于是宇宙介质作为独立部分留下来,而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宇宙,就是作为历史遗迹的2.7K背景辐射光子。 当温度高达1010K时,粒子热碰撞使原子核瓦解。这就是说,原子核也是演化的产物。现在观测到的1/4的氦丰度,就是早期宇宙核合成的结果。 P256-257 序言 近年来翻印古书和翻译古书忽然流行,早已超过了《四库全书》时代,可是讲怎么读古书的还很少。是不是大部头古书只为包装摆起来好看?谁有那么多时间读古书?赏鉴古董?“博览群书”只怕是属于有电视电脑以前的时代,不属于现代或者“后现代”了。 不过有书就会有人读。现代人读古书和100年以前古人读古书不会一样。现代人有些想法是古时人不会有的。我想起一个例子。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大概是从前研究学问的人必读的。记得开篇第一条便是“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举了《诗经》的例证。现代人,就说我吧,读起来就有些看法,是80多年前离开世界的我的父亲想不到的。我想的是什么? 顾老前辈是明末清初的人,自命遗民,怀念前朝,自然更多今不如昔的复古之情。夏商周三代以上是圣人尧舜治世,是黄金时代。夏朝有治水的大禹,周朝有演周易八卦的文王和制礼的周公,当然是后代赶不上的。那时人人都知天文,不分上等下等男人女人,真正是“猗欤休哉”的盛世。但我想,古人没有钟表和日历,要知道时间、季节、方位,都得仰看日月星辰。“东方红,太阳升。”日出在东方,是早晨,永远光明。日落在西方,是黄昏,接近黑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时间表是在天上。“人人皆知天文”,会看天象,好像看钟表,何足为奇?现在是“六亿神州尽舜尧”。照50年代统计,全国有6亿人口,个个都是圣人, 尧舜也不稀罕了。人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向东向西都会回原地。古人不知道。 我说这些话当然不是要讲现代人怎么读古书,只是由此想到今天是不是还要人人知道一点天文。古人说的天文只是天象,抬头就可以望见。现在都市兴起,处处是高楼大厦,夜间灯火通明照耀如同白昼,再要仰观天象只有去广阔天地才行。现在说天文也不再是观赏星空,望望银河边上的牛郎织女了。30年代我在北京还能够看星空认星座谈天文。过了60年,不但看不到星空,天文学也起了大变化。那时我译的《流转的星辰》《通俗天文学》和因抗战未能出版的《时空旅行》都大大过时了。那时的天文学家爱丁顿和秦斯讲宇宙膨胀,写通俗天文学书,我看得津津有味。他们力求普及深奥的新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现在都是古典了。我也快成为古人了。科学一定要有新知,否则就成为玩古董。现代人看古时人读古时书无论如何也不会摆脱现代人的眼光,这是不由自主的。现在的天文学讲大爆炸,讲黑洞,早已脱离古时诗意的广寒宫和北斗七星以及神话的猎户和仙女了。现在的小学生的课本里都有太阳系、银河系的常识了。还需要提倡“人人皆知天文”吗? 不过我仍然认为,至少是读书人,现在也是有点天文常识,看点通俗天文书为好。从我的微薄经验说,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有一点现代天文常识才更容易明白:为什么有些大国掌权者不惜花重金去研究不知多少万万年以前发生而现在才传到地球的极其遥远的银河外星系、超新星、黑洞等。这些枯燥的观察、计算、思考只要有一点前进结果,从天上理论转到地上实际,就会对原子爆炸、能源危机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最宏观的宇宙和最微观的粒子多么相似啊!宇宙的细胞不就是粒子吗?怎么看宇宙和怎么看人生也是互相关联的。有一点宇宙知识和没有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只懂小学生课本里的那一点点也好。古时读书人讲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看今天也应当是这样。不必多,但不可无。 我还想提一点,是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发展历史的通俗化。这会有助于破除流行的不准确认识。例如日心说和地心说是早就有的,困难在于科学论证。哥白尼神父有了第一次大成功,但完成还是在开普勒算出行星轨道。尽管人已能飞出地球,行走在太空,但太阳系里还有不少难题。牛顿对神学是有兴趣的。科学和宗教是两回事。科学可以研究宗教,但不能消灭人的信仰。要用科学实验破除迷信也不容易,还需要破除迷信中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如此等等。要知道历史事实,知道科学进步非常困难,科学家是会有牺牲的。 我想现在一定出了不少讲新天文学成就的通俗易懂的好书,可惜我不知道。希望读书人不妨翻阅一下,可能比有些小说还要有趣。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天文学科普史上极其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融合了两位大师心血的经典之作。想了解天文学,这本书,一定要看。 ——果壳网CEO姬十三 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是学术界的传奇人物。虽然西蒙在100多年前写成此书, 但由当代学者增补了不少全新的天文学观察事实和天文学理论,使这本百年经典著作又散发出现代的气息。笔者感到此书便是介绍通俗天文学的读物之一。 ——香港天文学者卢绍康 纽康教授所得到的天文学中的极高位置使他得以置身于美国同行之首,而且列身于横亘世界、纵越古今成就超多的一小群天文学家之中。他是真正的智慧方面的巨人。 ——著名天文学家康贝尔(W.W.Compbell) 这本书的内容包含相当丰富、广泛。不愧是西蒙·纽康和金克木两位大家的经典之作。而且一些新近改变的内容也非常及时,例如冥王星的降格,就被编者作了修改更新。 ——Somnus·毒 关于天文学的知识,看上去是很深奥的,而且好像距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其实不是的,自古,天文就是所有学者必然要了解的知识,但是因为这个学科比较深奥,所以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一定要读经典的名家的作品。 ——晒组·首席马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