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大作家莫言说的:“我只对两种人负责,生我的人,我生的人。”
除此之外,谁真的能恒久地把谁放在第一位?
让我引述一对夫妻的私密对话:
夜半无人私语时,老公撒娇:“我觉得女儿要你做什么,你都没怨言,我要你做什么,你都……”
“这是当然的呀。”妻子说,“因为她是我心中第一位,你是第二位。”
“噢,我还是第二位呀。”老公说,“我以为,你把自己摆在第二位,我是第三位呢。”
“这,”妻子轻拍老公的头,笑了,“我刚刚的意思是,如果只列你跟孩子,你是第二位。如果加上我自己嘛,你——最好——不要——再——问下去!”
这个故事是男人在聊天时引述的,他半开玩笑地说:“看我在家中多么没有地位,我老婆回答得真绝呀,我家还有一猫一狗,万一都列进来,我恐怕还是敬陪末座。”
“所以叫你不要没事做比较啊。”在一旁听他说话的太太又轻拍了他的头,像抚摸着一只小狗说,“乖,你最爱吃的波士顿派来了。”
他其实是个好老公,真心欣赏妻子的利落爽朗,只是有时会哀哀叫个几声。
“女人会为男人牺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苦笑着说。
“不然呢,那我问你,如果将来你女儿以男人为天,把那男人放在第一位,言必称老公,事事看老公脸色,那你觉得开心吗?”
“怎么会开心,男人是什么东西!我们辛辛苦苦养大宝贝女儿是用来为他服务的吗?”
“这就对了!所以,不要太在乎自己重不重要,好不好?”我说。
把男人放第一位?别开玩笑了。
这样的女人真的所剩无几。那些口里爱讲“老公是我的天(天哪),孩子是我的地”的女性,通常也只是在强调自己很重视家庭而已(就我观察,口里会这样说的女人,性格还都真的强悍得要命)。
重视家庭,也不见得要忽视自己,让自己趴到地上去,谁踩都不要紧。没这回事!
不服气?
不然你回到那个女人都自认为是油麻菜籽命的三十年前呀。大概在一九七○年后出生的人,因为经济改善、教育提升与少子化的影响,多半的家庭中不管是男是女,每个人都是父母视作宝贝带大的。
在台湾,五年级(一九六○年)之后的女生,已经都很懂得对自己好一点了。
虽然,懂归懂,在真正落实对自己好上面,理想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对自己好在我们心中变成商业广告用语,成为在购物时大开杀戒的理由。
主妇们更常用此语自勉:“老公气我,我就花钱来消气!”
对自己好,绝对不只这样。花钱的确能犒赏自己,不过,成就感很短暂。
我对自己很好。有了孩子之后,她在我的人生中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开始把“一定要安全”列为前提。这让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要去战乱国家就去,去南极探险也行……还好,四十岁之前,所有五花八门的梦想已实现不少。
不再没头没脑地冒险,然而,态度没变:我还是对自己很好。
我是自己唯一的生财工具,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主人。那么,我为什么要对自己不好?
而且人生很短。有许多时候,我们受制于环境,受制于经济,受制于别人的脸色。当一切枷锁渐渐失去禁锢的能力时,为什么要对自己不好?
P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