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宋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大多人眼里,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在《南宋》总导演夏燕平眼里,这似乎是常人对南宋的一个误解。纪录片《南宋》从北宋后期开始讲述,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还原真实的历史;对宋词、宋代书画以及影响人类进程的火药、印刷术等等事物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同时,制作团队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将各方观点集合,展现大量史料,让观众多角度客观审视南宋。

这本影视同期书由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卫视南宋创作组编。

内容推荐

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卫视南宋创作组编著的影视同期书《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南宋》是浙江卫视大型高清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图文本。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南宋》内容完整呈现了纪录片内容《遥望中原》《临安梦华》《诗词流域》《宋画江山》《戏文南北》《发明时代》《回望未来》,并增加了附一集《仰天英雄》、访谈摘录、序以及导演手记内容。书中大量的高清图片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纪录片图书视觉享受。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等众多国内外历史专家学者评判他们心中的“南宋”历史资料为你呈现。

目录

导演手记

第一集 遥望中原

第二集 临安梦华

第三集 诗词流域

第四集 宋画江山

第五集 戏文南北

第六集 发明时代

第七集 回望未来

附一集 仰天英雄

访谈摘录

试读章节

公元1142年1月28日,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冒着灭族的风险,偷偷地将一具钦犯的遗体背负出城,以“贾宜人”的名字安葬在临安城西北角的九曲丛祠旁。

“宜人”是皇帝封赏五品官正妻的封号,只是这个“宜人”姓“贾(假)”。多年后,狱卒隗顺在临终之前将真相告诉了他的儿子:坟墓里掩埋的是精忠报国的岳飞!

岳飞被害后21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即位,下诏为岳飞昭雪,以礼改葬。狱卒隗顺的儿子将真情上报,终于,青山有幸埋忠骨。

亭台楼阁的西湖之滨,有这样一处游人不忍休憩的亭台:风波亭。这原是南宋时,临安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狱中的一个亭名。传说,岳飞就在这里被害。

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今天河南汤阴的一个农民家。11岁舞刀弄枪;19岁箭无虚发。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兵攻陷汴京,23岁的岳飞三度从军。母亲姚氏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岳飞投奔宗泽参加东京保卫战。宗泽死后,开封失守,岳飞随宋军南下。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兵攻打建康,岳飞率孤军敌后作战,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袭击完颜宗弼的后续部队,乘胜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岳家军”声名鹊起。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春,岳飞挥师北上,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32岁的岳飞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12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再次北还。

绍兴六年,岳飞北上,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可惜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壮志未酬,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

绍兴十年,公元1120年,金人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进占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招兵买马,联络河北义军,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时,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10月,岳飞被以谋反罪下狱。12月29日,宋高宗赵构下旨,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这年岳飞39岁。

五千年的中国,没有哪个朝代的历史,像南宋一样,一直被后世所牵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岳飞的冤狱。

从南宋末年的民问艺人说话,到元朝的戏曲《东窗事发》,从明朝的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按鉴通俗演义精忠传》和戏曲《岳飞破虏东窗记》《精忠记》《精忠旗》,再到清代康、乾时期的《说岳全传》,直到今天,所有的文艺形式都不断地重复着岳飞。岳飞也由人变为神。举凡关乎国家民族存亡之际,岳飞,都是激励中国人绝地反击的精神力量。

岳飞的冤狱直接导致宋金“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江南成为可能,同时也造成了规复中原梦想的彻底破灭。

不过,这种渐图恢复,抗击金兵的意志,却在岳飞的身前身后,一直在南宋广大军民的心里。

P255-258

序言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

一支金簪落入水中——它曾经固定在一个年轻的新婚女子的发髻上;慌忙逃难的女子没有来得及插上搁在镜台边的簪子;簪子戴在了一位蒙古姑娘的头上,随着姑娘剧烈的奔跑,簪子失落如草丛遗珠……一支金簪从水中捞起,拭去尘泥,擦掉包浆,在一场大型的南宋文物展览中重新金光闪闪……这是纪录片《南宋》的片头。参加《南宋》看片会的50多名记者,纷纷为此吸引,并谓以:“一支金簪引发的南宋秘史。”

其实,南宋的历史鲜有秘密,只是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南宋,不是全部的南宋,不是客观的南宋,因此,不是真实的南宋。

一般国人对于南宋历史的认知,基本止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基本知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由于近代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害,当时的人们以强烈的民族情结,希望能收复失地,希望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对于南宋这个受到金和元挤压的朝代,更会有一种郁闷情绪;对于南宋的评估,就放大了其卑躬屈膝的一面,轻视了其经济、科技、文化辉煌的一面。对于150多年南宋人民所具有的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先进的科技,富庶的经济,正义的精神介绍传播不多,认知零碎模糊。

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空前发展;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科技鼎盛的时代:在西方自然科学没有东传之前,南宋的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世界最高水平;南宋还是呼唤英雄、造就英雄的时代:在旷日持久的宋金、宋元战争中,产生了一代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南宋又是中国文化影响后来的时代: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各派互争雄长、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史学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的发展。

因此,严复这样说:“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对外贸易的重要(丝绸、瓷器),各地出产的专业化……在人民的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史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南宋》,汲取古今中外对南宋历史的研究成果,将其置于中华文明传承和世界文明发展的纵横坐标中,生动地呈现了南宋时代对中华文明进程和世界文明进程的历史贡献,在纠正偏颇、科学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了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

宋高宗赵构,重用秦桧,杀害岳飞,恐惧金人……早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事实,但同样是事实的是,他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借助于学者的口说出了“有功有过,功过到底如何呢?我倾向于功大于过”这样的评价。这一发声,在重要的公众媒体上恐怕是第一声。这其实是一个朴实的历史观:对于“正面人物”,我们不能一律致以“悼词”,对于“反面人物”,我们不能一概写以“诉状”。

为一艘古沉船建造一座博物馆,全球有三处:一是专门展览古战船“瓦萨号”的瑞典瓦萨博物馆;二是在英国普利茅斯海港陈列古战舰“玛丽露丝号”的玛丽露丝博物馆;中国的“南海一号”是此中唯一的一艘和平之舟。《南宋》第二集在平静展示和对比这三家沉船博物馆之后,话锋一转,直指命门:“然而,就像这些‘类玉品质’的瓷器,温润、精美、富贵,不过,保存至今,那是她的万幸;就像这艘‘装备精良’的商船,密闭舱、航海仪、12张风帆,但毕竟是木头,一朝颠覆,十之八九……”南宋一朝,就像这艘满载着财富,却不意设防的“南海一号”,顷刻间颠覆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它在告诉后人:“繁荣的基石是和平,而和平的保障,则需有强大的力量。”

后人对于塑造中国人品性的理学思想,也简单粗暴地控以“诉状”,证据之一便是“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这一说法很像今天的“标题党”,《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熹是说,正常的饮食是天理,山珍海味般的挥霍是人欲;一夫一妻是天理,而三妻四妾则是安乐淫逸的人欲。这样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对吗?前朝后世的许多乱象,不正是人欲横流,天理难容了吗?

历史对于我们,重在精神。有没有正能量?是不是一面镜子?如若不然,它的价值不大。而南宋,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传下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力量:岳飞慷慨赴死,坚信“天日昭昭”;文天祥浩然正气,以死“留取丹心”;陆秀夫不愿为奴背负幼帝跳海殉国;谢枋得不为贰臣坚拒利诱绝食自尽……南宋与元军最后一战厓海大战,宋人战死和跳海自尽者浮尸十万,无一人降敌。南宋灭亡后,更有大批的志士仁人或以死明志,或隐居不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政权失去了,但一个民族的气节保存下来了,这就了不起。南宋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吕建楚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

书评(媒体评论)

过去我们讲南宋的时候,是过分地把我们的眼光拘泥在一个朝廷,一个王朝,包括这个王朝的上层。实际上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时代,这个时代里面真正的社会的脊梁,是当时包括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社会上的一般民庶。那么,那个时期的经济的成就、文化的成就,甚至于政治制度上的很多成就,是由这些脊梁们推动、由他们创新、由他们奠定了一个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基础的。

——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纪录片《南宋》公允论及南宋之于中国大历史和中华文明影响世界历史的贡献。更在于指向创造历史辉煌背后的精神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就等于人没有了脊梁骨。这种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需要高歌,在社会安乐之时更须谨记。“精神”一说,更为点睛之笔。应为今人观影片而省当下的一面镜子。

——路海波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影视理论家

我们应该这样看,徽宗是可能被书画一定程度地分了心,但看待这个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我们知道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军事起家,但历经发展,皇族要向更高的文明水准演变。

——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