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工业家和慈善家。他逝世时留下355项发明专利及设立一项大奖的设想。按照诺贝的遗嘱,在他去世5周年后的1901年12月10日,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奖。今天,诺贝尔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可并不是人人都对诺贝尔奖有足够的了解。
由于凤川所著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一书讲述了中国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诺贝尔其他奖项的华人、华裔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以及世界各地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成功奥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于凤川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工业家和慈善家。他逝世时留下355项发明专利及设立一项大奖的设想。按照诺贝的遗嘱,在他去世5周年后的1901年12月10日,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奖。今天,诺贝尔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可并不是人人都对诺贝尔奖有足够的了解。 由于凤川所著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一书讲述了中国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诺贝尔其他奖项的华人、华裔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以及世界各地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成功奥秘。 内容推荐 由于凤川所著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一书共分三辑,分别介绍了中国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诺贝尔其他奖项的华人、华裔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以及世界各地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成功奥秘。在这些留下芳名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尤其他们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经过与细节,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本书将回答这些问题。 目录 序一: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来历 序二:中国人离诺贝尔奖还差多远? 第一辑 莫言——中国本土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第二辑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华裔科学家 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 李政道——首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的中国人 丁肇中——探索宇宙奥秘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 李远哲——首位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人 朱棣文——第五位获诺贝尔科奖的华裔科学家 崔琦——从中州大地走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钱永健——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高锟——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第三辑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故事 玛拉拉·尤萨夫扎伊——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拉尔夫·斯坦曼——诺贝尔奖首次破例颁给的已故科学家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托马斯·萨金特——对宏观经济研究做出了贡献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站在第一线的大作家 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银行”的创建者 多丽丝·莱辛——自学成才的英国老祖母 利奥尼德·赫尔维茨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他们在经济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阿尔贝·费尔彼得·格林贝格尔——他们使硬盘迅速变得越来越小 格哈德·埃特尔——做一篇福泽人类的“表面文章” 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他们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 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罗克——他们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 约翰·霍尔特奥多尔·亨施罗伊·格劳伯——成果改进了光学技术 穆罕默德·巴拉迪——防止核扩散措施的无所畏惧的倡导者 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博弈论的杰出经济学家 哈罗德·品特——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旺加里·马塔伊——坚定不移的环保卫士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凯尔泰斯·伊姆雷——从集中营走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维·苏·奈保尔——一位环球文学领航员 迈克尔·斯朋斯——制定新经济法则的人 斯蒂格利茨——站在前沿的经济学家 卡米洛·何塞·塞拉——性格独特的西班牙作家 詹姆斯·托宾——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切斯拉夫·米沃什——伟大的波兰诗人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古巴生活与写作的故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巴勃罗·聂鲁达——聂鲁达和他的爱情诗 胡安·拉蒙·希门尼斯——西班牙最著名的抒情诗人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青少年时代是这样度过的 大江健三郎——记他最近两次访华 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夫人——两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杰出女科学家 罗伯特·芒德尔——欧洲单一货币奠基人 附录 各类获奖者按国籍分类统计表 试读章节 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魅力的体现 莫言获奖之后,李长春在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的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进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就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记者说:“我们对莫言先生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文学造诣有目共睹。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欢迎世界各国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优秀中国文学的魅力。” 莫言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协会对于莫言获奖表示热烈祝贺,贺辞赞扬他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 作家协会的贺辞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可以说,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他从1981年就开始小说创作。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一大批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大奖,许多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等,在世界文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莫言的获奖,使我们更怀有信心与希望,希望我国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莫言获奖后的海外回声 以书写山东高密乡村形成鲜明文学风格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次标志中国当代文学进人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重大文化事件,也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思索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在世界最大图书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莫言获奖了!”消息如旋风般刮过,与他相关的人和物迅即成为关注和打听的对象。莫言虽然没去书展,但他的作品《檀香刑》的德语版译者、德国人白嘉琳,却意外地成了当天的“明星”。可以说,书展上刮起一阵“莫言”旋风! 法国媒体从各个侧面介绍莫言的生平,探讨他的写作风格与成功奥秘。法新社称赞莫言以现实主义风格刻画了中国包括日本侵华、文革等重大历史变迁,表现了对生养他的中国东部乡土的眷恋,并引述颁奖词说,莫言的创作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又可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找到出发点。 日本各大媒体和民众对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惜败,难掩惋惜之情。但是,许多日本网民认为莫言获奖实至名归,并纷纷发帖,对此表示祝贺。 西班牙埃菲社10月13日从西班牙托罗报道说,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这样说,他虽然还没有阅读过莫言的作品,但是,当他那次有机会在中国认识莫言时,感到吃惊的是,莫言对于泛美文学,特别是对于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感兴趣。 法新社记者从山东高密发出的长篇报道说,莫言维护他的诺贝尔奖和毛泽东。莫言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有些人说,如果没有我与共产党的密切关系,我就不会得这个奖。我想,(这种根据)一点都不合适。”他还说:“我认为,我的很多批评者,多数都没有读过我的书,如果他们读过这些书,他们就会领会到,这些书是在很大压力下完成的,并使我冒了很大的危险。”而诺贝尔奖的颁发,代表着“一种文学的胜利,而不是政治的胜利。”(P003-004) 序言 序一: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来历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工业家和慈善家。他逝世时留下355项发明专利及设立一项大奖的设想。按照诺贝尔的遗嘱,在他去世5周年后的1901年12月10日,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奖。今天,诺贝尔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可并不是人人都对创立这一奖项的诺贝尔有足够的了解。 诺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诺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北部的港口城市圣里莫家中,因突发脑溢血躺在楼上卧室的床上,一群仆人围着他,但是,他的亲人和朋友没有一个在场。处在半昏迷状态的诺贝尔,即使精通五种语言,可在弥留之际,却只说自己的母语——瑞典语,他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大声疾呼,但围绕着他的仆人们却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懂得主人的意思。然而,仆人们虽然不知道诺贝尔临终时想说什么,但是却知道他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诺贝尔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他的父亲虽然学问不多,但是很爱动脑筋,年轻时当过船员,后来定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了个小建筑公司,成了机械师。他对化学很感兴趣,一有空就研究炸药。可就在1833年诺贝尔出世的那一年,父亲因试验炸药引起爆炸,遭到周围人的反对。后来俄国得知他会造“水雷”,就请他去了俄国。诺贝尔的母亲留在自己的祖国瑞典,却不得不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挣扎着度日。 诺贝尔自幼就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里又没有钱给他治病和供他上学,他在贫病交加下熬到8岁才有机会迈进学校的门槛。可是,由于家贫如洗,诺贝尔只读了一年书就被迫退学了。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正式进校读书的一年。那么,诺贝尔的学问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说来话长,诺贝尔的父亲在俄国奔波几年之后,在诺贝尔9岁那年,他想方设法把他们全家搬到了俄国的彼德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诺贝尔的爸爸只好请来一位俄国家庭教师来教诺贝尔三兄弟读书识字。这种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到诺贝尔16岁那年,因家庭生活困难,只好被迫中断了。这时的诺贝尔虽然还很年轻,但由于天生聪明,智力过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试制炸药很感兴趣,这使他后来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化学家。他去美国和英国考察后,又在工作中精通了俄、英、法、德四种外文,还能用英文写诗。 后来,俄国人不再让诺贝尔的父亲替他们制造“水雷”,诺贝尔全家又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诺贝尔的父亲开始试验工业上用的炸药,即硝化甘油炸药。诺贝尔帮助父亲进行这种极其危险的炸药试验时,爆炸不断发生。 住在工厂旁边的诺贝尔一家人仿佛坐在火山口上,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不幸的危险事件最终还是发生了:一天,诺贝尔的弟弟埃密·诺贝尔不懂炸药的性能却进行试验,结果发生了大爆炸,埃密和几个工人当场被炸死。诺贝尔的父亲看到儿子和工人的惨死,受到极大的打击,使他一病不起,病魔不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 这起悲惨的大爆炸事件,给予了诺贝尔极大的震动。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易爆的炸药研制成一种安全的爆炸产品。他说做就做,立即开始新试验。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他终于在1867年发明了“炸药”,他也因此被称为“炸药大王”,也成了一位富翁。此时年届40岁的诺贝尔,从外表来看是位年富力强、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经常去欧美照管他的工业王国。但他的内心深处并不喜欢社交,他更多渴望在树丛和鲜花间寻觅安宁和孤独。 诺贝尔43岁那年,仍然单身的他想找个合适的女秘书。于是他就在维也纳的报纸上登出这则广告:“一个居住在巴黎的富有的、有教养的老绅士,欲聘请一位年纪成熟,精通多种语言的女士为秘书兼管家。”在应聘者当中,有一位气质高贵的33岁的奥国伯爵小姐,她叫苏特娜,因家道中落,正在一个伯爵家里当家庭教师。她与比她小7岁的伯爵之子阿图尔相爱,但是老伯爵不同意这门亲事。正想变换一下环境的苏特娜于是便应诺贝尔之聘来到诺贝尔家里。诺贝尔对她十分满意。 但是,苏特娜仅在诺贝尔家里待了一个月,就接到阿图尔的来信,和他一道离家出走了。然而,尽管在诺贝尔家里的时间很短,苏特娜自此却和诺贝尔成了莫逆之交。她经常劝诺贝尔放弃军火生产,把钱用在有利于人类和平的事业上。诺贝尔听了她的劝告,不再生产军火,转而投资石油开发。热爱和平事业的诺贝尔正想着如何把钱用在人类和平事业上,一日,他突然在法国报纸上读到一则关于“诺贝尔逝世”的“讣告”,感到非常意外。但更使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在“讣告”里发现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很糟糕,说他这位甘油炸药大王是个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横财的企业家。 其实,这则“讣告”中所说的逝世者是诺贝尔的大哥罗伯特·诺贝尔,那位写消息的粗心记者误认为是诺贝尔。但此事却使他意识到:炸药不仅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也使他的人格形象被丑化了。他研制的炸药虽然被用在开山辟道上,更在开通巴拿马运河等造福人类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被用于战争,这使诺贝尔大为震惊。经过一番思考,诺贝尔决心以财富换取身后清名,并让它促进科学、文化与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于是,他在1895年11月27日签署的最后遗嘱里,提出把要设立的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中使人类受惠最大之人士”。 诺贝尔奖的伟大意义何在? 以伟大科学家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有不少科学精英、文学泰斗与和平人士及组织获得过这项全球最重要的大奖。在这些留下芳名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尤其是他们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经过与细节,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本书将回答这些问题。 诺贝尔说过:“科学是个人智慧的特殊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诺贝尔在科学上提供的科学奖金远远超过了金钱的范围,是对科学智慧的鼓励和奖赏。这里明确地说明了科学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及诺贝尔奖的伟大意义,也就是说,个人的智慧在特殊地表现出来时才是科学。而诺贝尔奖并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它远远地超出了金钱的范围。这正是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的初衷。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之一的诺贝尔最不喜欢的就是金钱,他说过最憎恨的便是钱。科学事业最需要这种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居里和居里夫人就是具有这种高尚品质的科学家的代表。他们发现的镭本来可以卖很多钱,可是,他们宁愿挨饿也不拿镭换钱,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 诺贝尔奖颁发的目的是奖励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即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奖给在医学或生理学界有重大发现的人,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诺贝尔而增加了经济学奖。诺贝尔在他唯一有效的遗嘱里决定设立的奖项,是奖励在世界范围内贡献“最大的人”,因此,诺贝尔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瑞典国王和王后出席并授奖。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过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在评选的过程中,获奖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因此,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学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 其评选过程如下: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1000~2000人。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以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但不得毛遂自荐。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都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从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于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从10月中旬起,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12月10日举行颁奖仪式。 作者 2015年12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