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东、李新男、张杰军所著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理论与实践》包括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践方案三个方面,是对中国政策制定与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一次尝试,更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并使得评价研究因实际的政策应用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理论基础
1.1 企业理论
1.2 技术创新理论
1.3 评价理论
第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实践
2.1 企业技术创新测度
2.2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元研究和比较分析
第三章 评价对象: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3.1 创新型企业的概念
3.2 创新型企业基本特征
3.3 相近企业概念与特征区分
第四章 评价逻辑:达到目的之方向标
4.1 评价目的的确立
4.2 评价的逻辑起点
4.3 评价逻辑框架
4.4 评价基本内容
第五章 评价方法设计一:指标选择与指标体系
5.1 评价指标及备选指标
5.2 指标选择原则
5.3 评价指标筛选
5.4 “4+1”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 评价方法设计二:数据与计算
6.1 数据调查方法
6.2 企业分类
6.3 评价基准确定
6.4 指标权重分配
6.5 综合评价方法
第七章 评价流程:创新型企业评价实践操作
7.1 评价方案设计
7.2 评价工作标准程序
7.3 数据采集
7.4 评价前提条件设置
第八章 评价结果: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
8.1 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定义与特点
8.2 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编制
8.3 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九章 评价影响因素:排除干扰而探求真相
9.1 行业差异
9.2 多元化经营
9.3 规模差异
9.4 经济类型差异
9.5 其他影响因素
第十章 评价后评估:目标达成的检验
10.1 评价后评估的分类与意义
10.2 创新型企业评价后评估
第十一章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行业平均数方法优化研究报告
附录2 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报告
附录3 指标的可采集性、可比较性、可分析性分析
附录4 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划分
附录5 基于分布的企业指标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
附录6 需单独考虑的一类企业:1000亿元以上特大型企业(集团)
附录7 创新型企业是怎样评选的
附录8 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
附录9 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附录lO 企业自评估报告
附录1l 创新型企业信息上报表
附录12 企业突出技术创新项目调查问卷
附录13 2008—2010年三批创新型企业评价结果
附录14 基于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的文章 著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