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编写的《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萌蘖)》以诗界革命中的诗歌本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是诗歌创作文本体现出来的新鲜质素进行梳理和论析。所谓诗歌本体,主要是指构成诗歌审美世界的诸多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声律节奏、意象、文体等)的形态及特征。通过对诗界革命倡导者和主力诗人的诗作的分析,作者认为诗界革命的主力诗人在诗学观念、精神结构、情感认知等方面与现代新诗的发起者有着密切的关联,诗界革命的载体及读者也为现代新诗的发生提供了人力资源,而诗歌本体的转型与嬗变最终成为现代新诗发生的关键。
胡峰编写的《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萌蘖)》以诗歌本体为切入点,通过宏观概括与微观分析,以文本细读与文化学、发生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晚清诗界革命中诗歌本体的构成要素——语言、节奏、意象、体式等进行剖析,从中发掘出这些要素内部出现的相异于传统诗歌新的质素与趋向,通过历史的纵向比照,认为这些新质素解构了传统诗歌的本体而孕育了现代新诗的发展方向,从而得出现代新诗的发生早于胡适等人的倡导和尝试而肇端于晚清诗界革命的结论。
序
导论研究热土中的“飞地”——诗界革命中诗歌本体的现代转型研究
第一章 文言的解体与白话的探寻
第一节 诗歌语言: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开端
第二节 “我手写我口”:便于交流与凸显主体地位的口语
第三节 “天籁难学”:对抗正统的方言
第四节 “开新壁垒”:牵引表达与情感体验的新名词
第二章 声律节奏传统的失范与自然方向的确立
第一节 韵律规则的破格
第二节 节奏模式的解放
第三章 现代意象的创造及诗歌功能的拓展
第一节 物态化意象的丰富与新变
第二节 事象的增加及影响
第三节 意象空间的收缩与诗歌功能的拓展
第四章 自由诗体的多维探求
第一节 传统格律体:难以固守的旧诗体
第二节 民谣体:易于普及的民间形式
第三节 歌体诗:自由与诗性的统一体
第四节 散文化诗体:彰显性情的灵活样式
结语诗界革命对现代新诗诞生的发生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