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往成功之路,还是困顿之路走去的关键即在,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一生究竟是要继续走在“奴隶思维”的单行道上,还是要为人生找到转换的契机,为自己做出自由人生的抉择。
创造巨富的人,多半很早就向往自由的人生,也因此才能倾注全部心力,获得成功。当然,我们不能断然说向往自由就是好事,甘愿跟从就是坏事。因为其中也存在着究竟哪一种才是幸福人生的质疑,姑且不论哪种人生较好,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人生抉择都必须经过审慎思考才行。
江上治所著的《富有是练出来的》在一开始即抛出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该选择自由,还是甘为思想的奴隶。”本书正是从此问题出发,带领大家思考富人为何与一般人走的人生之路不同,以及他们如何累积财富,让钱源源不绝地流向他们。
脑袋决定你的口袋;没钱,问题出在习惯!
富人左拿算盘,右拥人脉,但永远不会搞错算盘和人情的顺序!
一本帐簿,教你看懂富人脑中的算盘!
专门帮有钱人理财的税务专家告诉你致富只靠33个好习惯!
江上治所著的《富有是练出来的》讲述了为什么有人一生可以不断累积财富,有人却一辈子坐困金钱牢笼?拉开财富格局的关键思考是什么?何时是决定一个人财富格局的关键阶段?如何才能在关键时期做对的决定,让自己成为金钱自由人?
拥有多年税务经验和曾为日本多位知名企业家及名人理财的作者,在本书中分享了许多成功人士的金钱观和成功思维,他认为累积财富必须先从正确思考金钱之于人生的关系开始,这辈子才可能成为金钱自由人。
他也发现,富人往往勇于开创,穷人总是习于跟从,贫富之间只有两个字的距离:“态度”。凡是过着“顺从人生”的人,通常注定无法获得财富自由,要追求“不轻松的自由”,还是只想当“安乐的奴隶”,将决定一个人的财富格局,唯有态度正确,钱才会源源不绝地流向你。
发现“能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人只要有“武器”在手,就会变强势。
舍弃手机的税理士柴田修,当他下定决心不再依赖手机,重新思考自己拥有什么、有什么优势时,他发现自己承袭了父亲的企业家头脑,并且具备了M&A相关知识。因为他在取得税理士执照之后,也曾参加M&A的研讨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因为担心后继无人,或是担忧公司的未来,考虑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转让给别人。当初柴田修认为身为税理士,如果拥有这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才去参加M&A研讨会。如今他决定重新学习,把它当作自己的武器。我认为柴田修的眼光精准,因为这是年收入提升到2000万日元的必备武器。
当我还在保险公司工作时,一位熟识的银行副董事长曾告诉我:“你的武器是业务力,也就是连结人与人关系的能力。”这位副董事长只有大学夜校毕业文凭,从银行员一路苦熬上来,他不吝传授给我成功的秘诀,他说:“从事业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提供情报信息,以及找出对方的潜在需求和弱点。”
这位副董事长的话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提供情报信息看似容易,不就是把手边拥有的信息全部灌输到自己的脑袋里,就像淋浴一样,让自己沐浴在信息泉源之下,随时提供各种信息,告诉客户:“我们公司能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以及那方面的业务。”
但是,只有这样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对方的弱点,想办法为客户弥补专业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只要是人,一定有弱点或是能力不足之处。例如,有人工作能力强,但人际关系不尽如人意;有人业务能力出众,但是不擅长写企划案。因此,要先掌握对方的弱点,再不着痕迹地替他弥补。
“弱点”与“互补”是使人类社会能够良性循环的完美设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知道上司不会使用简报文件,可以立刻帮忙代为制作,甚至到上司家中教他怎么使用,若能随时弥补上司的弱点,必定受到公司的重用。
还有一家贩卖投资用大楼的不动产公司也非常善用这种补位关系,因此撑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屹立不倒。因为这家公司专攻医生客户群,深知购买房产可以替这些医生解决遗产税的问题。因为像医生这类富裕阶层最困扰他们的就是遗产税,所以只要从这一点加以说服,他们就会愿意出手购买不动产,而且因为有医生的身份,银行也会放心贷款给他们。
每个人一定都有一、两项武器,但当被问到:“你的武器是什么?”能回答得出来的人却非常少,这一点让我很惊讶,就连我们公司的员工也表示“不知道”。
对于这些人,我的建议是“请试着盘点过去”。
P92-94
我是理财顾问,客户层涵盖职业棒球手选手与企业经营者,每一位的年收入都超过1亿日元,我的上一本书《年收入千万的人都是这样思考的》,便是汇整了这群富人的共通思想。
我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他们的共通想法,整体来说,这些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与行为上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拒绝敷衍草率、漫无计划,而是选择做一个胆大心细,且气度恢弘的人。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会专注目标,而且只要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
每当我接到新客户时,总会先与对方彻底详谈,了解他们的生涯规划和金钱观。令人惊讶的是,每一位客户的人生蓝图都极为清晰明确:
“我是那样一路走过来的。”
“未来我会这样走下去。”
他们的“人生算盘”都非常明确,也有具体实践的策略。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茫然无措,更看不见浑浑噩噩度日的情况。他们何以如此呢?
仔细想想,似乎也理所当然。
这些人现在所拥有的地位与财富,都不是一蹴而得。有的是从小吃苦,有的是在学生时代或当上班族时,经历过一段艰苦奋斗的日子,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才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目标。
在这段过程中,他们“看似平凡”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也许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但那1%的些微差异,却逐渐拉大了他们与一般人的财富差距,造成富有与贫穷截然不同的人生。
走在人生的长轨上,究竟该在何处、又该如何设置转换方向的“转换器”,才能走上致富之路呢?
我认为,“生涯规划”就是改变人生的转换器。
我发现绝大多数创造巨富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套明确的人生蓝图,当时机到来,就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自己通往成功之路,进而实现自我。
即使这张人生蓝图看似平凡,但这些富人的心中绝对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涯规划、人生哲学与实践方针。他们往往满怀热忱,步伐稳健地走上人生的青云路。
但是,也有人胸无大志,漫无计划地过日子。
然而,人生的决胜点,却比想象中还要提早到来。
不论是经常为钱烦恼,或是无法致富的人,如果想改变人生际遇,我认为在思考生涯规划时,就必须从“自由”与“奴隶”的角度全面省思自己的人生态度。
我们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的幼儿期开始,一直到自力更生之前,都是依赖着父母与学校师长,受他们的约束管教,说得极端一点,大部分时间都是像“思想的奴隶”依附着父母师长生活。更糟的是,许多人在独立生活之后,仍然无法跳脱出“奴隶思维”,继续过着同样依附且受束缚的生活。 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在“看似平凡”的情况下,一般人所过的人生。这样的人往往一直走在“奴隶思维”的单行道上。
人生是往成功之路,还是困顿之路走去的关键即在,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一生究竟是要继续走在“奴隶思维”的单行道上,还是要为人生找到转换的契机,为自己做出自由人生的抉择。
创造巨富的人,多半很早就向往自由的人生,也因此才能倾注全部心力,获得成功。当然,我们不能断然说向往自由就是好事,甘愿跟从就是坏事。因为其中也存在着究竟哪一种才是幸福人生的质疑,姑且不论哪种人生较好,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人生抉择都必须经过审慎思考才行。
我在本书一开始即抛出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该选择自由,还是甘为思想的奴隶。”本书正是从此问题出发,带领大家思考富人为何与一般人走的人生之路不同,以及他们如何累积财富,让钱源源不绝地流向他们。
诚挚邀请各位与我共同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金钱课题。
江上治 2012年3月吉日
结语——懂得分享的人最富有
这次回熊本,我去拜访了平田先生。他是我20多年前刚踏入社会当上班族的第一位上司,也是我的证婚人,拜访他是为了盘点自己的人生。
平田先生在大型保险公司退休后,现在依然和20多年前一样热情地工作着,始终以同样的价值观面对他的人生。“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这就是我刚踏入社会时,他教给我的人生态度。
对于我们的突然拜访,平田先生惊讶之余,仍然准备了一桌家乡菜,款待我和同行的员工。而且当我们回到广岛,10人份以上的熊本名产——生马肉早就送抵办公室。看到这份生马肉,我想起了10岁时读过的故事一一“贪心的狗”。虽然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但我还是大致描述一下内容。
故事是说一只狗叼着一块肉,走过一座桥。当它不经意的往池边一看,发现有只狗叼着更大块的肉瞧着自己。这只狗心想:“那块肉看起来更好吃!如果我大声凶它,它一定会吓得把肉掉在地上吧?”于是它开始对着池里的狗大声狂吠。大声狂吠之后,它嘴里叼的那块肉也掉进池子里了,水花四溅,不见踪影。映在水里的,只剩下它失落的身影。这只狗因为太贪心,失去了好不容易到手的肉,最后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去。
这本书的内容跟上一本比起来,似乎都在说些人生大道理,我自己也时常思索着,难道我们一定要“为了什么”“为了谁”而赚钱吗?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像平田先生这样一位人生导师,在我盘点自己的人生时,能够教导我许多人生道理。在我22岁时过世的父亲,应该也会这样教我吧。
写这本书主要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种金钱观,也就是书里所说的“爱和创造性的工作”。为了不让“贪心的狗”一“贪心的我”,我每天盘点自己的人生,实践书中登场的每位人士给我的宝贵教诲,在此也希望能和各位读者分享。
以下是我们公司的官方网页与博客,欢迎各位不吝赐教。
网页:http://www.lp-official.co.jp/
博客:http://ameblo.jp/official-mailmagazine
本书介绍了几位我的客户,由于我的文笔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可能会让读者产生误解,若有,一切都是我能力不足所致,在此致上由衷的歉意,同时也深深感谢让我学到许多人生道理的客户。
延续上一本书,这本书也承蒙编辑部的渡部周先生、安达智晃先生的大力协助,同时也非常感谢在本书中登场的所有人,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采访。
最后,我常常在想,如果自己无法帮助身边的人,就没有资格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所以我希望能为所有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尽一份心力。我深信这么做,也会为自己开创宽广的未来。但愿今后也能与诸位读者共享人生的美好与喜悦。
2012年4月写于广岛办公室
江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