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
分类
作者 程中原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程中原著的《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在这一具有历史深远影响的事件中,毛泽东和张闻天等党的领导人顺天应人,审时度势,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努力保证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军队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内容推荐

长征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壮举。但是,近些年有人荒诞不经地声称,蒋介石并不想消灭红军,他故意放走红军,让他们走到陕北。还说什么红军抢渡大渡河等英勇战斗,是共产党编造出来的神话!还有人忽视甚至无视张闻天对长征胜利的重要作用。甚至有意贬损张闻天,曲解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关系!

程中原著的《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运用长征中的电报、文件、会议记录、历史遗存和当事人的回忆,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更用大量史实说明毛泽东、张闻天是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当之无愧的主角,是领导长征胜利,改变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当之无愧的主角!

目录

引言

一 同上长征路

 “博洛矛盾”的加深

 “毛洛合作”的发展

 张闻天发表“战略社论”

 毛、洛、王在征途上的交谈

二 长征路上的争论

 过了老山界以后的激烈争论

 通道“转兵”

 黎平决策

 黄平橘林谈话

 袭占遵义

三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准备和召开

 博古的报告

 洛甫的反报告

 毛泽东的发言和会议的进展

 遵义会议的胜利

 洛甫负总责

四 从遵义到扎西

 决定中央苏区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

 作出“回兵黔北”决策

 通过《遵义会议决议》

 决定“缩编”和二、六军团的战略方针

 传达遵义会议精神

 离开扎西后的继续传达贯彻

 毛泽东重返军事领导岗位

五 毛泽东军事领导的确立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张闻天请毛泽东担任前敌总指挥

 关于“打鼓新场战斗”的争论

 张闻天赞成成立新的“三人团”

 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

六 会理会议前后

 走路与打仗的分歧

 会理会议

 会理会议的影响

 强渡大渡河前后

七 一、四方面军会师

 懋功会师

 两河口会议

 张国焘的野心膨胀和毛、洛、周的忍让争取

八 同张国焘的团结和斗争

 沙窝会议前后

 毛儿盖会议前后

 对张国焘的等待和争取

 危急关头

 脱离险境

 俄界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到达哈达铺

九 找到落脚点

 张闻天写读报笔记

 毛泽东赋长征诗

 翻越六盘山,向陕北苏区挺进

 进驻吴起镇

十 初到陕北

 下寺湾决策

 兵分两路

 提出新策略

 “国际代表”到达瓦窑堡

十一 瓦窑堡会议前后

 毛洛的配合

 统一战线策略的新内容

 改变对富农的政策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传达、贯彻

 东征

十二 打开新局面

 回师与西征

 开展白区工作

 联合东北军及西北军

 对蒋策略的改变: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中央对张国焘的团结争取和朱德等

 同张国焘的斗争

十三 战胜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张国焘另立“中央”

 与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

 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甘孜会师

十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与一方面军的策应

 制止张国焘的再度动摇

 三大主力大会师

结束语

附录一 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

附录二 杨尚昆谈张闻天与遵义会议

附录三 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附录四 长征的胜利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毛洛合作”的发展

在“博洛矛盾”逐步加深,博古同洛甫的关系逐渐疏远以至发生冲突的同时,毛、洛之间却逐渐接近,以至互相信任,亲密合作起来。

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20年初。1919年12月,张闻天加入了当时的青年进步组织“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1月,毛泽东也参加了这个组织。他们两人人会的消息,一起发表在1920年2月出版的《少年中国》第1卷第8期上。以后毛、洛的行踪在《少年中国》上时有披露。由会友这一层关系,他俩早已相互知道对方了。只是毛泽东对“少年中国学会”的活动并不怎么热心,张闻天当时去了国外,在20世纪20年代两人未曾会面。

1931年2月,张闻天从莫斯科回国以后,在上海期间,对中央苏区和毛泽东的情况时有所闻。那时,从临时中央政治局到苏区中央政治局,总的说来对毛泽东不仅不尊重,而且还排斥打击。张闻天在文章中、在会议上同样采取这种态度。他在1932年4月4日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写成的那篇批评所谓“党内机会主义动摇”的社论中,否定毛泽东在反“围剿”中创造的“坚壁清野”“诱敌深人”的策略,认为是“深厚的等待主义”。在1932年10月6日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央苏区工作时,博古批评“泽东的观点是保守、退却”,认为“应该做坚决斗争”,张闻天也提到“泽东可调回后方做苏维埃的工作”。这个意见同中共苏区中央局10月上旬宁都会议作出的决定(“泽东同志回后方负中央政府工作的责任”)是一致的。张闻天这些错误主张和做法,是当时“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方针下势所必致的。不过,当时他同毛既未共事也无直接冲突,在个人关系上并没有什么嫌隙。

张闻天同毛泽东会面、相识,是在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之后。

1932年10月下旬,上海团中央机关遭到大破坏,对临时中央构成极大威胁,张闻天再也无法在上海继续从事地下斗争了。到1932年冬,临时中央在上海已无法继续立足。经请示共产国际,得到答复:整个中共中央首脑机关迁入江西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

1932年底,张闻天离开匿居了两个多月的上海跑马厅旁边的摩律斯新村。他头戴礼帽,身穿长袍,化装成一个富商,在一名地下交通员护送下,登上驶向汕头的海轮。抵达汕头后,又坐船到大埔,再由大埔秘密坐船前往福建、广东交界的游击区。上岸后即由武装交通队护送,经上杭,过长汀,顺利到达瑞金。张闻天走的这条线路是从上海到瑞金的一条主要的交通线,多少年一直保持畅通。张闻天到达瑞金是在1933年1月中旬。没过几天,陈云、博古等同志也先后到达。上海临时中央总算安全地撤到了中央苏区。

博古到瑞金后,随即主持召开了一个临时中央同“苏区中央局”合并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是“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博古、张闻天、陈云、刘少奇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项英、毛泽东、任弼时、邓发。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局,推选博古为书记、总负责人。张闻天担任常委兼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党中央机关设在瑞金下霄区的观音山。办公和住宿都在一个大祠堂里。大祠堂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张闻天和博古、陈云、罗迈(李维汉)、吴亮平等都住在这里。

开始,张闻天对毛泽东的思想和才干并不真正了解,关系平常。不久,张分工管理政府工作,同毛接触的机会多起来,对毛也有所了解,并逐渐接近。如上所述,毛、洛二人,在执行“共同抗日三条件”宣言、同十九路军签订协定和支持、援助福建人民政府等重要问题上观点一致,而同博古等人有重大分歧。

毛、洛合作的历史契机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后的人事变动。P16-18

后记

在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我应约写了一部从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着笔的长征史《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得到读者和学界的肯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了。承蒙有出版家还记得,约我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出一新版。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乐于为此。

长征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干部党员,乐于听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历史,发扬它的精神,从中吸取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而那些怀着别样心思和情感的人,则利用它来做相反的文章。他们著书立说,竭力声称,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并不想要消灭红军,他故意放走红军,让他们走到陕北。好像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追堵截都是并不存在的事实。同样荒诞不经的是,说什么红军突破围追堵截,如抢渡大渡河等许多英勇战斗也是共产党编造出来的神话,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些事情。鲁迅说得好:“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运用长征中的电报、文件、会议记录、历史遗存和当事人的回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清楚地告诉人们历史的本来面目,说明那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史的著作之虚假和作伪。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订再版我的这本著作,告诉人们历史的真相,驳斥那些伪造和谎言,是值得做的一件好事。

长征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纷纭的事件,尖锐的斗争,复杂的人物,要分析精准,褒贬得当,评价确切,很不容易。有不同的以至对立的认识是正常的,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通过学术讨论,通过百家争鸣来求得统一。迄今为止,还有人忽视甚至无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对长征胜利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有意无意间贬损张闻天,曲解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关系,给历史的真实笼罩上一层阴霾迷雾。因而,如杨尚昆所指出的,“看来要给张闻天拨乱反正”。修订再版这本著作正是在长征这一历史阶段上给张闻天拨乱反正的机会。读者从本书可以看到,张闻天从长征前夕发表动员长征的战略社论,到撰写《瓦窑堡会议决议》论述长征伟大意义,直到指导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他不仅是长征的参加者,而且是长征的卓越的领导人。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遵义会议胜利的配角而已。实际上.他和毛泽东一起,都是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当之无愧的主角,是领导长征胜利,改变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当之无愧的主角。

新版改书名为《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乘新版修订的机会,本书增加了一些新发现的史料,对初版遗漏的个别问题作了补充,对全书作了润色,以期更加全面,生动,可读,耐读。对书中存在的差错和不足,欢迎读者和专家指正。尤其欢迎读者和专家就一些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得长征史的研究、中共党史的研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更加丰富,更加深入。  作者2016年2月18日于常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