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了凡处(了凡先生为政五风十论)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伟见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了凡先生于自律、家风、学风、文风、政风处处立新命

了凡先生了断凡缚,了悟新命后,在世间践行道义,化蛹成蝶,命由我立。真可谓是不离世间行大道之典范。刘伟见编著的《了凡处(了凡先生为政五风十论)》从20卷《袁了凡文集》精选了凡实践篇章,深入解读了凡先生“事事为民”的为政修身实践之要。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刘伟见编著的《了凡处(了凡先生为政五风十论)》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目录

绪论:为什么是五风十论

 第一章 五风于为政,彰彰以备

 第二章 十论见体用

 第三章 了凡五风十论的意义

第一篇 自律

 第一章 自治与养己

 第二章 从《自治书:思补堂自检款目》看了凡自治

 第三章 从《与友人书》看养己之道

 第四章 思考与启发:建立为政自律的中和之道

第二篇 家风

 第一章 家风的中国传承

 第二章 了凡家风之立志

 第三章 了凡教儿与人相处

 第四章 思考与启发:家风建设体系

第三篇 学风

 第一章 中国传统之于学

 第二章 了凡论学习为何

 第三章 了凡论学习三道

 第四章 思考与启发:如何才能真正好学

第四篇 文风

 第一章 从历史看文风与实干

 第二章 了凡文风四贵论,

 第三章 了凡的作论四法

 第四章 思考与启发:文风与实干之去弊兴利

第五篇 政风

 第一章 人是最重要的环境

 第二章 《睦僚书》里的为政真经

 第三章 从《答李四可书》看地方为官两要

 第四章 思考与启发:了凡为政的当代意义

附录《了凡处》十论(原文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五风于为政,彰彰以备

天津宝坻是了凡为政实践的主要地方。我们为什么要从五风这五个方面分十论来分析了凡为政?五风也是近些年来中央所提倡的,包括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要改文风。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讲话的时候,大家可能印象深刻,他到一个博物馆去,第一次没有用稿子来讲话。随后不久,李克强总理开会时说,今天你们不要念稿子,都直接说。后来《人民日报》还约我写了篇文章,叫《改文风与实干》。我认为,一个人的文风与他的实干密切相关,越实干就越有东西。家风也是。所以,自律、家风,还有学风、文风、政风,都是近年来官员要学习与改进的领域。我根据这五风,整理和分析了了凡对这五风的十论。

首先,自律是基础,借此成风可保长久。自律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安全的保障。这些年以来,我们看到整个的行政体系里,局级以上干部处理了多少人?有的人开始感觉到为官不安全。到底什么是最安全的东西?我在贵州孔学堂讲了一课,讲《孟子》与修身,后来他们在报纸上报道的标题就是《刘伟见教授说修身是最大的安全》。我一直倡导这个观点。

怎么能让自己真正的安全,长久地走下去?自律是一个基础,以此成风可保长久,让你真正能够走远,或者我们说可以安全着陆。同时,你还能留下一些正身佳话,能够有些作为,那就更好了。

人是很难管住自己的,所以要自律。梁漱溟先生有一句话: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有办法,这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学问,也是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拿破仑也讲过,你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但你未必能征服自己。所以中国传统的治道体系里非常强调自律体系,提倡克己复礼。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从皇帝到老百姓都要修身。复礼,最初的意思不是复兴周礼,而是克制自己,让自己回到礼的状态。因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没有礼,寸步难行。

所以中国的文化里不相信什么胜者为王,而相信每天修身。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中国的哲学史很有意思,判断人到底是善还是恶,走过了一个长长的认识过程。最早的时候《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善”.并没有伦理的观念,不是对错的问题,这个“善”是指把这个事促成了,是一个自然的因素。后来发展到孔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我们人生下来之后都是善良的,只不过是习俗的变化把我们变坏了。尤其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代表。后来荀子发现不对,荀子说,孩子刚生下来本来最爱母亲,可是如果孩子饿了母亲没喂吃的,婴儿会用手去抓母亲,所以人性是很恶的。人性是要防范的。“化性起伪”。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学术史上一直在探讨。后来有董仲舒、韩愈的观点,到宋朝达到一个高峰,认为人身上既有天地所赋予的善性,又有生下来之后五行阴阳所赋的气质之性。

天赋之性和气质之性。你看一垄地里的西红柿,有的西红柿长得很浑圆,有些就长得歪歪扭扭的。为什么呢,都是西红柿啊?因为他们的阴阳五行、包括所处的地理条件、光照等不一样,这就叫气质之性。天赋之性就是都是西红柿。

到后来王夫之认为,性是日生日成的。不存在天生的圣人,也不存在天生的小人。可能这一时刻你是君子,下一时刻就是小人。所以性是日生日成,随时在变化中。春秋时期的蘧伯玉讲,“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可能大家也有这种体验,现在50岁了,回头看49岁,会觉得那个时候有好多错误,好多事情好像办得不对。所以到王夫之的性的日生日成说,中国哲学已经完成了对人性的一个基本判断。没有天生的好人,也没有天生的坏人。天子也要修身。所以自律就是修身的基础。只有修身才能真正带给我们长远。《了凡四训》里也讲过这个东西。不靠天不靠地,靠的就是此心。

《礼记》上说,“临难勿苟免”。在国家大难面前你不临难,一听说有危险就赶紧往后跑,说“哟,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事儿”。或者别人把钱塞在一个信封里给你,你看了高兴就拿起来,不加思索就装进口袋里。这就太危险了。我想说的就是,我们有了经典的训练,我们真正领悟了传统的古人的精髓,有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自律的体系。你有了自律的体系、自我情绪控制的体系,你就有一个智慧的觉照能够打开。打开了之后你就能够“临难勿苟免,临财勿苟得”,保证你的安全,就能够使你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P4-6

序言

绪论:为什么是五风十论

在点校《袁了凡文集》后,一直觉得了凡为政实践的东西也很丰富。如果把了凡为政实践的东西提炼、归纳、总结出来,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于是接着就有了“了凡先生为政五风十论”的专题讲座。以讲座讲稿为主题素材进行创作,于是有了《了凡处:了凡先生为政的五风十论》这本书。

为什么叫《了凡处》呢?所谓“处”有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悟理之地,处的一个含义就是地;第二层意思是行道之处也算一个“处”;第三实干践行之处也算一个“处”;最后的“处”是在“心”上。了凡作为一个官员,曾在宝坻做过县令,无论是云谷山的栖霞寺还是天津宝坻,还是了凡最后回到他的家乡,都是了凡完善其思想的地方。以栖霞寺而论,在“天开岩”下,了凡跟云谷禅师无言相对静坐三天三夜,悟到了真正的义理之身,打开了智慧,真正从内心解决了如何面对过去。因为在了凡法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层面,就是你怎么面对你成长的来路,即你的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你的家庭因素怎样影响过你;你的老师、你的家族怎么曾经在培养你的同时,又可能束缚了你。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比如说家庭给过我们一些滋养,但又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包袱和一些锁链,使你突破不了。从这两个方面,怎么去悟它。所以,了凡处,可以是外面的“处”,实际上了凡最妙之处,在心上。心处了凡,处处不凡。一旦在心上了凡,而又不脱离世间,则作为一个官员,其内心、家庭、学习、为文、治政,处处是了处。

所以,这本书以此为一个因由,把了凡为官系统归纳为“五风十论”,包括他的自律、家风、学风、文风和政风。

近年来,中央大力提倡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在2013年到山东曲阜,包括2014年肯定贵州孔学堂的工作,2014年在第五届国际儒学联合会上,他对儒家都有新的评价,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我们经济发展之后大家可能都普遍感觉到,整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之后,人心、精神这个层面上有很多问题。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但有一点,对于中国自身的某种传统的割裂,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所有的官员实际上都是知识分子。官员自身既是官员,也是学者。官员的学习是终身的。比如宋朝的寇准曾经做过宰相,有一个成语叫“不学无术”,就是讲的寇准。据说他19岁已经通了《春秋三传》,已经可以对《春秋》做出系统的训诂和解释。但是大家还是觉得他学问不够。可见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所以《了凡四训》里面系统地讲了了凡从出生到成长的因由。本书想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道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如果说《了凡四训》更多从理上揭示了一个人从内心所谓的悟道,他证到了人生的价值,证得了到底该怎么去做事情,怎么去做善事,或者怎么去为官,怎么去做丈夫,怎么去做儿子这样一个典范。那么他在内心完成了这些论证之后,他在实践上又是怎么做的?这就体现在了凡更丰富的文本《袁了凡文集》里。

我为了整理了凡先生为政的五风十论,把《袁了凡文集》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从《宝坻政书》里选了5篇,其他的五篇是从前后的整个文集体系里挑出来的,共10篇文章,来作为我们本书的主题。所以《了凡四训》是理论,《了凡处》是实践认知,彼此是实和理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对应。

后记

这是我最艰难也是最快乐的一本尝试学术大众化的研究了凡思想的专著。

这本书的出版,与我在天津宝坻主讲的为期三天的“了凡四训”专题讲座是相伴同生的。正是有了对《了凡四训》的解读版本,同时出版一本专门研究了凡先生为政实践的专著的想法,在我头脑中渐渐萌生出来。这个想法同样萌生于听过我讲《了凡四训》后的张璐同志脑中。张璐同志现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正挂职天津宝坻区委常委、副区长。他挂职天津宝坻后,感觉袁了凡的为善精神值得批判性继承,由此推动我进行了《了凡四训》专题讲座。我与张璐同志通过电话讨论后,我便开始了动手设计与论证。

着意于对当今仍然有积极意义的了凡为政思想的挖掘,我设计了一个五风十论的研究框架和写作思路。然后,我从现有的所有的了凡文献中依据五风十论视角挑选了15篇有代表意义的文章。然后,邀请张璐同志进行了一次文章遴选讨论,最终确定了10篇文章作为解读了凡为政思想依据。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又重新做了少数文章的调整。

为了给这本书的完成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思路和框架,我将相关的主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了系列讲座,获得了好评。然后由我的国学学生们进行了讲座文字的整理,在此对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他们是曲直、陈思、冯娟、王敬梅、刘晓鸥、汤连成、蒋环、张晓新、李铖、王丽、李稚、李玉琴、刘虹妤、于淇、蒋益秀。

有了讲座作为基本素材,我开始了这本研究专著的写作。这个过程是艰苦而繁重的。这部书稿伴随着我整个从冬天到现在的暮春。个中辛苦,难以言喻。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

感谢天津市宝坻区文化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

感谢天津市袁黄文化研究会的支持!

感谢我的国学学生曲直、蒋益秀对全书的统编整理。没有二位相伴始终的坚韧,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就面市。

感谢我的两位助理于淇、刘晓强为此书付出的辛劳!

最后要感谢的仍然是我的爱妻杨艳萍、女儿悠悠,没有她们的支持,我的节假日,以及朝夕,是无法如此安然地进行写作的!

刘伟见

2016年4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