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溥仪全传/溥仪写真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庆祥//陈宏//张临平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庆祥、陈宏、张临平著的《溥仪全传/溥仪写真书系》在多年溥仪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细节切入历史,对末代皇帝溥仪传奇的一生及其身后之事进行了记述,史料丰富,兼具学术价值。内容包括逊清“小朝廷”、少年天子、离开“紫禁城”、秘密出关、百日旅顺、屈就执政、康德皇帝、伪满末日、囚苏五载、十年改造、公民溥仪、溥仪身后事。

内容推荐

《溥仪全传/溥仪写真书系》作者王庆祥、陈宏、张临平作为当今溥仪研究人,在多年溥仪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细节切入历史,对末代皇帝溥仪传奇的一生及其身后之事进行了记述,史料丰富,兼具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逊清“小朝廷”

 醇王世家

 溥仪登极

 载沣摄政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

 帝王生活

 溥仪学骑马

 毓庆宫开课

 “小皇帝”的师傅们

第二章

 少年天子

 袁世凯的皇帝梦

 张勋复辟

 段祺瑞讨逆

 庄士敦

 溥仪与胡适

 泰戈尔

 只有结婚才能亲政

 溥仪选后纳妃

 把新娘一人扔在洞房

第三章

 离开“紫禁城”

 紫禁城大火

 太监们被赶出宫

 紫禁城的末日

 醇王府

 日本公使馆里的三个月

第四章

 天津年代

 赴津一幕

 联络军阀

 拜会张作霖

 张宗昌和谢米诺夫

 溥仪赐谥王国维

 孙殿英东陵盗墓

 溥杰留学日本

 张学良劝溥仪做平民

 庄士敦回国

 日记与情书

 溥仪的寓公生活

第五章

 秘密出关

 与“列强”的勾结

 郑孝胥的日本之行

 文绣以泪洗面

 “妃革命”震荡海河两岸

 贬文绣为“庶人”

 日本人的阴谋

 “九一八”事变

 两封亲笔密信

 “主拒”派与“主迎”派

 土肥原秘赴静园

 暗渡白河踏上风雨路

第六章

 百日旅顺

 软禁汤岗子

 旅顺待命

 夫妻难团圆

 肃亲王府受控

 拼凑“满洲国”

 最后通牒

 奔赴长春(新京)

第七章

 屈就执政

 就任执政

 会见李顿国联调查团

 盐仓改成的傀儡宫殿

 “勤民楼”无法“勤政爱民”

 怀远楼难奉列祖列宗

 溥仪的寝宫和婉容的冷宫

 让溥仪疑神疑鬼的“同德殿”

 御花园难解胸中苦闷

 散佚珍贵书画的“小白楼”

 《日满议定书》

 “大同”年代

 私人武装力量的瓦解

第八章

 “康德皇帝”

 第三次“登极”

 “统监”与“巡幸”种种

 首次访日

 关东军司令官主宰一切

 换“总理大臣”

 政治婚姻

 册封“祥贵人”

 协和会名誉总裁

第九章

 伪满末日

 如影相随的吉冈安直

第二次访日

 “建国十周年”前后

 汪精卫访问伪满洲国

 谭玉龄之死

 未建成的新皇宫

 “福贵人”入宫

 伪满皇宫最后一幕

 退走通化

 成为苏军俘虏

第十章

 囚苏五载

 从莫洛科夫卡到哈巴罗夫斯克

 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

 伯力第45号收容所亲苏之举

 立嗣前后

 引渡回国

第十一章

 十年改造

 回国之途

 “藏在抚顺”

 改造之初

 暂迁哈尔滨

 在侦讯中

 亲切关怀

 家族探望

 探监和离婚

 在沈阳人民最高军事法庭作证

 史无前例的监外参观

 巨著从这里诞生

 走向新生

 终获特赦

第十二章

 公民溥仪

 回到北京

 在植物园

 文史专员

 真正的家

 祖国观光

 政协委员

 在“文革”中

 病逝前后

第十三章

 溥仪身后事

 毛主席和周总理没有忘记溥仪

 李淑贤积极抢救、整理、捐献末代皇帝文化遗产

 溥仪之墓今何在?

 长春溥仪研究会的成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载沣摄政

溥仪从三岁到六岁,当了三年娃娃皇帝。他是真正.的清朝皇帝,也是确实不能管事的皇帝。遵照慈禧遗训,宣统皇帝的统治权由摄政王载沣代行。然而这位优柔寡断的摄政王,受命于危难之秋,面对多事的政治局面一筹莫展。载沣生性淡泊,性格懦弱,本无参政理国的才能,却要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中承担起执掌大清王朝这艘航船的使命。

传说光绪临死遗命载沣杀袁世凯,以报戊戌之仇。袁世凯是在戊戌政变中以出卖维新派而起家的汉族官僚,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袁世凯手握重权,掌管北洋新军,京畿陆军将领都是他的党羽和亲信,在朝中结交庆亲王奕勖,又有外国势力的支持,慈禧死后无人再能钳制他。一些皇族亲贵们早把他视为眼中钉,便秘密向载沣进言,主张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趁着袁世凯单身入朝之机,一举除掉。即使不出于替兄报仇的目的,载沣也应除掉这个危及政柄的隐患,但载沣却没有如此魄力。载沣与张之洞和奕勖密商杀袁,奕勖说:“王爷摄政为日尚浅,京畿兵权又都操在袁世凯手里,如果操之过急激出兵变等事,怎能对得起先帝在天之灵?”张之洞也劝载沣道: “现今刚遭国丧,不宜杀戮旧臣。”张之洞在朝野德高望重,他的态度,不能不让载沣慎重考虑了!所以载沣只好放弃了杀袁的念头,借口袁世凯“现患足疾,步行维艰”, “着即开缺,回籍养疴”。可见载沣没有政治远见。

事实正是如此。袁世凯返籍以后,故意作出载笠垂钓的样子以掩人耳目,暗地里却和他在军界中的部将们、政界中有影响的立宪派张謇以及各国驻华使团的代表人物、英国公使朱尔典等保持着联系。载沣的一举一动无不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由是可知载沣这“理政”的第一步棋就走错了,他因为政治短见和举措不决而为“大清王朝”埋下了袁世凯这个隐患。

载沣上任后学习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的作风,每天按时入朝处理政事,也想有一番作为。他首先效法德国皇室的经验,把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由皇族亲贵掌握。他下令成立海军部以重建海军,成立军咨府及禁卫军管理陆军和皇家警卫,派六弟载洵和七弟载涛出洋到欧美各国考察一番,回来后授六弟载洵以海军部大臣、授七弟载涛以军咨府大臣,他代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加强清皇室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控制。三兄弟均以年少之身任重职,学识、经历皆不相称,不免招致众疑,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载沣还设立皇族贵胄学堂,招收皇族子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所重用的各部大臣也多数都是满族亲贵,压制了汉族官员。载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大清江山,加强皇室地位。他任荫昌为陆军大臣,任用皇族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无一不是满族亲贵。但是晚清的这些王公大臣又几乎都是权欲极重但又无能的庸才,由他们掌权不但没有使载沣的位子坐得更稳,反而使政局更加混乱,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这些王公大臣组成的清廷政治集团派系林立,置国事于不顾,相互之间争权夺势,以庆亲王奕勖为首的元老派和由年青贵族组成的少壮派时常发生冲突,互不相让。以隆裕太后为首的后党更是经常闹事,隆裕虽然庸俗无知,却权力欲极强,飞扬跋扈。光绪去世后,她也想效仿慈禧继续“垂帘听政”,可是当得知慈禧已立溥仪为帝,并又指命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后,内心十分不快。虽然慈禧下旨遇有重大事件摄政王必须请示她的懿旨,但她并不满足,对载沣心怀不满,时常与其发生龃龉。对载沣管理朝政、官员任命也横加干涉,百般刁难,制造障碍。在各派系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载沣对各派都不敢得罪,所以各派对他也都不满,汉族官员也因为受到打压而对统治集团大失所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内忧外患,载沣常常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大清王朝面临空前的危机。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很快就占领了武昌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就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并宣告湖北省独立。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很快在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由于当时革命党的领袖们都没有在国内,起义士兵们缺乏政治经验,对掌握政权没有信心,于是找来了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黎元洪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此时,袁世凯正在大摆宴席,为自己庆祝五十三岁大寿。得到起义的消息后袁世凯兴奋异常,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即停止了祝寿活动,送走客人之后当即与北洋派将领沟通了情况。他对杨度说: “你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

P6-7

序言

溥仪冲龄即位,是为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六岁时发生辛亥革命。按照《清室优待条件》,退位后仍保持尊号,留居紫禁城,史称“逊帝”,直至1 924年1 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继而在天津一住七年,他依靠清朝遗老,联络各地有实力的军阀,联络各帝国主义国家驻津领事馆和驻军司令部以及各国来华军政人物。日本驻津领事馆和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趁机在溥仪这位能够影响中国的政治人物身上耍尽阴谋并屡屡得逞。

“九一八”事变给溥仪带来重大转身,同时也给他带来终生的自责和永远的悔恨。1931年11月11日溥仪乘日本商轮“淡路丸”号暗渡白河,离津出关,踏上险途。自1932年至1945年,溥仪先后出任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执政”和“皇帝”,听任日本关东军操纵摆布,裁可反动诏书和法令,出卖东北主权和江山,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协助殖民统治者残害东北人民,成为民族罪人。

l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康德皇帝”退位。三天后溥仪被苏联远东部队俘虏,在赤塔和伯力度过五年战俘的囚居生活。1946年8月16日起溥仪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连续出庭作证八天,证实日本利用他为傀儡在我国东北实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真相。

l950年8月1日溥仪被引渡回国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经历了藏匿、侦讯、等待审判和故地重游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改造过程,并在1 956年7月2日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伪满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时出庭作证,愤怒揭露日本战犯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长达十年的人道主义教育和改造,终于使溥仪认罪悔过,脱胎换骨,神奇般地完成了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毛泽东亲自点名第一个特赦溥仪,他得以以公民身份重返北京,重建幸福家庭。他真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岗位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中国末代皇帝已经走完了他从皇帝到罪犯再到公民波澜起伏的一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表现这一笔的,有各类文字著作和多种影视作品,还有世间留存的溥仪生平照片与实物,向一代代世人揭露封建制度的丑陋,鼓舞人们走向进步、发展和辉煌未来。

当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回顾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历程令人感触深刻。在前半生,他站到了日本侵略者一边,是中国人民的公敌,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归于灭亡;在后半生,他经过改造而回到了人民中间,成长为正义和公理必胜的形象代表。他的一生,从足下到心田,从实践到理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彻底胜利最完整、最鲜明、最可靠、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溥仪的一生,涵盖了二十世纪的前六十年‘,而与他有过夫妻关系的五位女士中,他特赦后的新婚妻子李淑贤逝世于1 997年,他的“福贵人”李玉琴逝世于2001年,延伸到他的家属正好可以涵盖整个二十世纪。换一句话说,溥仪与他的五位夫人郭布罗·婉容(皇后)、额尔德特·文绣(皇妃)、他他拉。玉龄(“祥贵人”)、李玉琴(“福贵人”)和李淑贤(妻子)在这个世纪中的人生沉浮,完全可以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的伟大变化,呈现从旧的清朝封建帝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华民国,再到殖民地的伪满洲国,最后到新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现实中国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内涵。我们撰写《溥仪全传》,就是要与广大读者一起透视中国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间最真实的变化。

半个世纪以前,《我的前半生》一书由群众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溥仪先生最重大的成就。这部轰动世界的著作至今还以各国文字、数十种译作一版接着一版发行,这本浸透了溥仪心血和劳动的著作,也内含毛泽东、周恩来、彭真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关注、思考、批评、建议和热情鼓励,作为“皇帝的自传”,确已取得了辉煌成功。正像周恩来总理在1 960年1月26日接见溥仪及其家属谈话时所说:“你的东西基本上是要与旧社会宣战,彻底暴露,这是不容易的事,末代皇帝肯这样暴露不容易。沙皇、威廉的回忆录都是吹自己,英国的威尔斯亲王也是吹自己。历史上还找不出这样的例子,你创造了一个新纪元。”’

对于溥仪和他所代表的那段历史,当然不可能只有一本自传。笔者有幸在1979年秋偶与溥仪夫人李淑贤女士相逢,有幸看到溥仪特赦后所写书稿、文稿、发言稿、日记、笔记、会议记录、学习体会、思想总结、书信、接待外宾或会见各国记者的谈话记录、电话记录以及溥仪本人的回忆等亲笔手稿,还有各种出席证、请柬、溥仪亲手编存的家庭影集和音像资料等一大摞家传遗存,都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宝贵之至,机遇得天独厚地降临在笔者身边。由此笔者和李淑贤建立起长达十八年的合作关系,出书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淑贤回忆录《我的丈夫溥仪》《溥仪的后半生》和笔者依据李淑贤生前授权而整理、注释的《溥仪日记》。

这以后笔者又接触到与溥仪有密切关系的人,如溥仪的“福贵人”李玉琴,溥仪的二弟溥杰、三妹韫颖及妹夫郭布罗·润麒,溥仪的族侄毓曲、毓塘,还有溥仪生平知情人,如当年的随侍李国雄,溥仪特赦后在全国政协的同事杜聿明、董益三等。笔者从北京、南京和东北三省档案馆、图书馆,又陆续搜集到两千万字资料。其中,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五千卷溥仪档案,查阅了中央档案馆所藏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所写全部交代材料。居然连溥仪随便写来,与婉容、文绣互相间传递的纸条都保留下来了,确能再现历史中生动的细节。此外还搜集到溥仪生平图片资料两千余幅,以及当年电影纪录片素材多种,足以显示溥仪一生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场景。

笔者从事溥仪研究几十年,出版相关著作也有几十部了,但如《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自述》《随侍溥仪33年纪实——李国雄回忆录》,不过是某位人士、某一角度的个人回忆;或如《“皇帝”的背叛——溥仪与“九一八”》《伪满洲国皇宫揭秘》《溥仪与伪满洲国》等,也只是某一时段、某一处所、某一事件的始末叙述。虽然各含其价值,却也明显都有局限。

撰写这部《溥仪全传》的念头是应邀出席201 3年9月9日至1 2日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的“天人古今:华人社会历史教育的使命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产生的。笔者的发言内容涉及研究的缘起、查阅的资料、采访的人物、出版的成果,根据这些成果制作的影视、举办的展览等等。依据多年实践,笔者提出:溥仪生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历史教育作用;溥仪研究口述著作对社会历史教育具有引导作用;以溥仪研究为基础的影视作品具有广泛的历史教育影响;以溥仪研究为基础的遗存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华人社会历史教育要关注溥仪研究的成果,因为后者不但能够成为前者的一项内容,还能在实践中发挥推动作用。由此笔者想到,应该有一本以全方位为视角的《溥仪全传》,以细节切入历史,让溥仪走向世界,让更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末代皇帝一生的全貌。

溥仪是当今世界没有入能够取代的历史和时代的典型,为了写出他的真实,笔者与伪满皇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宏和溥仪研究会会员、颇有成绩的溥仪研究学者张临平两位年轻合作学友商定:共同撰写这部专著,以笔者的研究实践为基础,要充分利用多年来笔者已经收集到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素材,经过考订、鉴别,而使溥仪生平经历的许多生动情节显现于世,把对于时代的认识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以历史价值和社会效益为原则,为溥仪研究的深化创造条件,追求学术性、社会性和可读性的和谐、统一。这本书定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溥仪全传》也能成为《我的前半生》那样的精品,也能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面向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