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啊!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我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咋回事啊?”
西医大夫立马会想到是不是脑血管的问题呢,建议头颅CT,结果正常;刚执业的中医大夫会有些茫然,认为是疑难杂症。是啊,为啥两腿好像灌了铅,但看看却没有肿啊?
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如果气温较高,则毛巾下端也会及时干燥,不会到夜晚还结冰!
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正是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
不深入思考其中的病机,有的人认为是气血不和,有的人认为是床板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是晚上喝水太多……其实这就是湿邪由白天积于双腿,晚上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也是“湿性趋下”!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疑难杂症,反复询问早上疼痛的时间,按照子午流注进行分析……现在看到湿毛巾,联想到“湿性趋下”,联想到“正气不足”,再联想到“脾肾阳虚”,一切豁然开朗。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酒店配菜员。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但是也没见到下肢浮肿,休息一晚后,病情还会减轻。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病史及症状同上,舌根白厚,脉象右尺部沉迟而弱,左尺部沉滑。
结合湿毛巾的道理,我给她解释:您早上洗脸后,将湿毛巾挂起来晾着,毛巾上的水就会慢慢向下流,这样毛巾的上半部分就会慢慢变干,下半部分却越来越湿。现在您体内寒湿较重,就好比湿毛巾一样,白天站立的时间较长,体内的寒湿就会向下流,腿部的水湿就会加重,到了下午自然感觉双腿很累。晚上睡觉时,腿与身体相平,水湿自动向身体的其他地
方流动,通过一个晚上的回流,早上起床后双腿就不沉重了。
病人高兴地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如何治疗?好治疗吗?”
“也好治疗,只需要将您体内向下沉的寒湿向上输送就可以了!以后
注意保暖,少接触凉水。”
“水能向上流动吗?”
“你看看这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谈完这些话,我给病人开了处方:
乌附片10克炒白术20克茯苓20克干姜10克黑豆20克甘草10克
肾居人体下部,肾火足了,就能将下肢的寒湿化为水汽,徐徐上升。这里面的乌附片就是附子炮制而成的,附子辛、甘,大热,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它是补肾火的良药,用上它,人体肾阳就会旺盛,下肢的水湿就会被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就好比将毛巾挂在暖和的地方,虽然还是有水向下流,但会被蒸发成水蒸气,毛巾也就跟着变干。但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先煎一到两个小时,去毒后才能使用。
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因为脾主湿,主运化。脾脏位于人体中部,只有通过脾脏的传输,肾脏将水湿化为气之后,水汽才能向上升,才能到达人体的上部。用黑豆是因为它能入肾,利湿,直接将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泄出来。
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感明显消失了,随后我让她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病情没有复发。
对于疾病,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产生的机理,治疗就好办了。
P1-3
1.湿毛巾的故事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巧用黑豆治愈腰痛的病例
●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能减少寒湿对人体的伤害
2.放孔明灯的故事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3.湿衣服的故事
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湿热引起的男科疾病
●湿热导致的妇科疾病
●湿邪导致的多种疾病,需要靠健脾来治愈
4.水管被冻的故事
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寒性收引,身体遇冷也会收缩
●冻疮是最常见的寒邪导致的疾病
●祛寒还要注意温补肾阳
●温补肾阳的方法——服用桂附地黄丸、艾灸,或TDP(特定电磁波)照射
●脾胃受寒的表现:腹痛、腹泻
●颈部受寒的表现:颈部僵硬
●肩背受寒的表现:肩周炎
●女性小腹受寒的表现:妇科疾患
5.吹空调的故事
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老寒腿、拉肚子、女性痛经,都可能是体内寒热不调造成的
●寒热失调时,不仅是补肾阳,更要调理肝肺胃三脏
●辛辣食物要少吃,酸味食物要多吃
●两个食疗方:薄荷枇杷饮、薄荷杏仁粥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主要方法
●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
6.做弓箭的故事
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明明是筋出问题,却常常是骨头代为受过
●筋柔骨痛消
●衰老≠不健康
●压腿拉筋,适应生命本身的规律
●养筋还需养筋汤
●吃筋养筋,以形补形
7.吃鱼的故事
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内外兼治除骨刺
●补肾还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的食疗方法
●肾虚伤骨的人忌饮食过咸
8.蓄水塘的故事
进补的学问
●缺钙时,真的要补钙吗
●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还是越来越瘦
●为什么长期补血,身体却还是贫血
●为什么补肾之后,还是腰酸腿疼
9.灌溉田地的故事
吸收不良的启示
●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
●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木不生火导致的心火亢盛
●火不生土导致的脾胃不足
●土不生金导致的肺气不足
10.树木被冻死的故事
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普通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重度肝经受寒的治疗
11.猫捉老鼠的故事
脾虚的诊断与治疗
●体内湿气重,首先需补脾
●健脾的食疗方法
12.扫地的感悟
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湿邪重表现之二:全身乏力
●湿邪重表现之三:口水多
●湿邪重表现之四:肥胖
●五行相克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对付湿邪上
13.煤油燃烧的故事
如何祛寒
14.游山洞的感悟
不同类型失眠的诊治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吃冰棍,冬天吃火锅,也都属于养生
●阴分亏虚导致的失眠
15.修电扇的故事
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
●小肠经受寒会引起心脏病?
●便秘会引起咳嗽?
●其他脏腑的表里关系
16.油灯的故事
虚证的诊断与治疗(一)
●心血不足的治疗
●肝血不足的治疗
17.拉牛车的故事
虚证的诊断与治疗(二)
●肠道气血亏虚,产生便秘
●清补润推,四招通便
●头部气血虚,通脉口服液来治
●耳朵气血虚,造成耳鸣
18.吃饺子的故事
原汤化原食的启示
●秋万可治肾结石
●鸡内金可治胆结石
●竹沥能滑痰
19.废物利用的故事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20.野餐的故事
吃饭的学问
21.采石场的故事
善用穴位,激发自身药库
●人体与大自然一样,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刺激穴位,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
●充分利用人体的修复能力
22.眼镜起雾的故事
迎风流泪和汗证的诊断与治疗
●迎风流泪的治疗
●自汗、盗汗的治疗
23.冲洗地面的故事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正确认识补药
●高血压的治疗
●泻药的使用大有讲究
●补与泻的学问
24.切脉的故事
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25.养金鱼的故事
富贵病的诊断与治疗
26.打粉机的故事
凡事莫过,过必伤身
27.通下水道的故事
口臭与头晕的治疗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不升,导致头昏
●头昏,更多的是因为大脑缺气
●浊阴不降也可引起头昏
28.划玻璃的故事
专病专药,疗效最好
●白芷与前额痛
●威灵仙与龟头感染
●桑叶与“兔子眼”
●二丑粉与小儿食积
●小茴香与盆腔积液
29.买煤炉的故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理念
●小病莫拖延
●细节决定健康,勿以善小而不为
30.交通阻塞的故事
搭建人体高速公路
●啤酒肚怎么减
●黄褐斑怎么祛
●上火是怎么回事
●上火的治疗方法
31.熨衣服的故事
水是最好的药
32.读围魏救赵有感
换个思路,疾病痊愈
●从肾治心,围“水”治“火”
●从肺治肝,围“金”治“木”
●相乘致疾,各有法度
33.晒太阳的故事
如皋人的长寿良方
●后背热了,咳嗽好了
●暖背补阳气
●小孩子也需要暖背
●暖背暖的是心
●火力不足的人,吃喝要注意
34.驱蚊子的故事
增强抵抗力,病邪进不来
●等生病了再吃药,不如想办法让身体不得病
●为什么孩子的抵抗力不如大人
●治疗风湿、老寒腿,保暖、补正气为先
35.大扫除的故事
身体需要除旧布新
●治疗胃肠疾病,先泻后补
●治病也讲究先抑后扬
●重大疾病治疗前,首先要让身体足够强壮
36.从用人谈起
用药宜忌与饮食宜忌
●药物的配伍有关窍
●饮食搭配也有学问
37.读刻舟求剑有感
疾病不会一成不变
●别人的药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网络求医绝不可取
38.打台球的故事
珍惜每一次体悟治疗疾病的机会
39.养狗的故事
养生离不开一个“顺”字
40.炒菜的故事
中医需要感悟
41.不透气衣服的故事
想健康,首先要做个“真人”
●表里不通,就好像穿了一件不透气的衣服
●长期表里不一,最终导致气机不畅
●做真人的六条箴言
42.定向爆破的故事
脐周包块与肿瘤
●要重视脐周包块
●如何治疗这些包块
43.小便的故事
面对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医生畏因,病人畏果
●防癌六要之一:远离阴性食物
●防癌六要之二:素食
●防癌六要之三:多积善缘
●防癌六要之四:穿着回归传统
●防癌六要之五:住行合乎道
●防癌六要之六:藐视疾病
44.超载的故事
你的身体能负载多少?
●身体过载:吃全素,多锻炼
●心理过载:少想事,多干活
45.手心的温度
温暖的力量
附:学车的故事
中医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向生活学习,感悟中医之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是天地阴阳二气运动的产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这个大的环境中,疾病的产生和治疗,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法则。
从事中医多年,回首自己学医和从医之路,回忆这些年遇到疑难杂症时的处理经过,我时常感叹,自然界所有的问题,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答案,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掘,去思索,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悲的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再像小孩子那样,遇事问个为什么,凡事刨根问底,追寻事物的本源!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缺少了神秘,缺少了好奇,却多了一些平淡和无可奈何。
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心中时时有患者,处处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总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医学中来,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向生活学习,智慧的源泉永远不会干枯!
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将自己多年来对生活的感悟,对医学的领悟总结出来,给那些长期被疾病困扰的患者一些帮助。
让我们一同来透过生活中的常见小事,感悟中医之道!
余浩
2016年4月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万病从根治(第2版)》,任之堂主人余浩中医医理悟真之力作。
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件件小事,从中感悟出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方法,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窥见了人与天道相应的奥秘。作者通过体悟与思辨,把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常理运用到医学中来,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不断提高自身的悟性,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全书共45篇,每篇以一件小事或某个现象为引子,从中领悟医学的真谛,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来亲切自然,水到渠成。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万病从根治(第2版)》,原名《万病从根治》,作者是任之堂主人余浩。本书是一本通过生活故事感悟中医医理的中医学图书。
翻阅这本重装上市的《万病从根治》第2版,体悟岐黄之道,求索医理之真。看任之堂主人从生活小事发现疾病的真相,一起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至简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