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三国演义》为体,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览百世兴衰。本套书备受当代、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本套书几乎涵盖所有历史典籍和历史小说的内容,可谓是一本读懂中国历史,揭穿所有历史影视剧的谎言,展现一副真实的历史风云古今长线,甚至可以从中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所有历史。
这本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两晋演义(下青少版)》是以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晋演义(下青少版)/中国历史通俗演义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三国演义》为体,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览百世兴衰。本套书备受当代、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本套书几乎涵盖所有历史典籍和历史小说的内容,可谓是一本读懂中国历史,揭穿所有历史影视剧的谎言,展现一副真实的历史风云古今长线,甚至可以从中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所有历史。 这本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两晋演义(下青少版)》是以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的。 内容推荐 历来外患最烈,首推两晋,五胡十六国,倏起倏衰,无穷无已。自古内政失修,则内证必起,外侮乘之而入,晋犹且显著。两帝被虏,行酒狄庭;淝水大战,侥幸保全。八王之乱,骨肉寻仇,信义沦亡,豪权互阋,终致亡国。 像《三国演义》一样轻松阅读、生动有趣,像《明史》《清史稿》一样翔实可信,可为借鉴。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丛书,真实再现了封建体制渐趋僵化,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渐趋落后的历史进程。 这本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两晋演义(下青少版)》以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为章回体结构,剪裁得体,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是值得去阅读、体味的历史著作。 目录 【第二十一回】 擢桓温平定巴蜀荐谢艾破敌凉州 【第二十二回】 诛逆子石氏生乱弑君主后赵亡国 【第二十三回】 灭冉魏慕容称帝拒忠言瞍浩丧师 【第二十回回】 乱凉州天锡弑君阻石门桓温退师 【第二十五回】 遭排挤慕容奔秦拔邺城苻坚灭燕 【第二十六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大司马见鬼丧命 【第二十七回】 失姑臧凉主降秦救孤城谢玄退敌 【第二十八回】 莽苻坚败绩淝水义慕容再兴燕室 【第二十九回】 入阿房西燕称尊应童谣秦主自缢 【第三十回】 藏祸心段随弑主忠故主杨氏殉节 【第三十一回】 创后魏姚苌惊梦亡西燕北魏争雄 【第三十二回】 晋道子擅政专权张贵人逞凶弑君 【第三十三回】 凉土三分吕氏衰娇女为奴中山陷 【第三十回回】 勇诛贼燕宗复国突发难王恭受戮 【第三十五回】 戕内史谢妇独全失剂州参军殉主 【第三寸六回】 后凉乱南燕定都刘裕胜孙恩败走 【第三十七回】 夺晋位桓玄行逆举大事刘裕入都 【第三十八回】 诛桓玄安帝回都杀岳父赫连建夏 【第三十九回】 葬爱妻昭文丧命覆孤城南燕亡国 【第回十回】 平西蜀南凉灭国亡后秦刘裕篡晋 试读章节 己故丞相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见多识广,素有清名。殷浩很赏识王羲之,想让他做护军将军。谁知王羲之不肯接受,请求外调,殷浩就命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任会稽内史(诸侯国长官)。王羲之到了会稽后,听说殷浩与桓温不和,就写信劝殷浩以国事为重,可是殷浩不听。 这时,凉州(在今甘肃一带)牧张骏病逝,世子张重华嗣位。石虎听说张骏去世,张重华还没有成年,便决定攻打凉州。他令部将先带兵袭击武街,俘虏了守将,又进攻金城,凉州大震。张重华让征南将军率军抵御赵兵,谁知他却驻军广武,逗留不进。有人向张重华推荐文武兼备的主簿(事务官)谢艾,张重华授谢艾为中坚将军,让他带领五千兵马出击赵将麻秋。谢艾带兵出发,没走多久天就黑了,便命人安营扎寨。到了夜里,有两只猫头鹰在营帐外聒噪。谢艾便说:“猫头鹰鸣叫是胜兆,看来我们必胜无疑了。”说完就命人做饭,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天还没亮,谢艾便拔寨前进,直逼赵营。麻秋防守懈怠,被谢艾一举捣破城门,赵军四散而逃。谢艾带兵乘势追杀,天亮才收军。 张重华知道后大喜,封谢艾为福禄伯,待遇甚隆。贵戚豪门嫉妒谢艾,向张重华进谗,张重华只得改任谢艾为酒泉太守(郡的长官)。石虎听说谢艾被贬,便又派麻秋进攻大夏(今甘肃广河县),大夏部将捉住太守举城投降。麻秋胁迫大夏太守写信招降邻近的宛城守将宋矩,宋矩撕毁来信,并将使者逐出,麻秋大怒,立即麾兵进攻。宋矩自知不能抵御,就对麻秋遥喊道:“宋矩宁愿死,也绝不偷生。”说完,宋矩杀死妻儿,然后自刎。麻秋又带兵继续进攻袍(fI=I)罕,守将死守城池。麻秋屡攻不下,只好退回大夏。 石虎听说麻秋失败而回,派出援兵,会同麻秋再次进攻凉州。张重华派部将带兵抵御,部将却带兵投降赵国。赵兵长驱直进,张重华只好再召谢艾为将军,让他率领三万骑兵去堵截赵军。谢艾见了赵将麻秋的兵马,与副将密谋两下夹攻,大败赵兵,麻秋又从小路逃往大夏去了。 张重华封赏谢艾,封邑五千户,赏帛八千匹。谁知道刚刚过了十几天,麻秋又集兵十二万,再次进攻凉州。张重华想亲自出征,谢艾、索遐极力谏阻,张重华便派他们率领两万兵马抵御赵兵。谢艾正在阅兵,正好有西北风吹来,旌旗飘动直指东南。索遐对谢艾说:“风为号令,今天旗帜指向东南,正是上天要我破贼呢!”谢艾听后便和索遐进军,麻秋大败,逃回金城。石虎屡次接到兵败的消息,不禁长叹:“我平定九州时,所向无敌。今天以九州的兵力攻打袍罕,反而大败,可见凉州大有人才,不可轻易进攻。”石虎从此无心军事,整日游乐,搜刮百姓,增设女官,乱杀臣子和谏臣,朝臣之中没人敢进谏。 赵国大臣朱轨与严生不和,严生屡次想陷害朱轨,正赶上淫雨连绵,道路泥泞,严生就状告朱轨不修道路,石虎因而将朱轨打入大牢。有大臣上疏劝谏,石虎看了很不高兴,只因畏惧他的刚直,不敢加罪于他,只是将朱轨杀死。石虎又派人挖掘前代陵墓,掘取里面的宝物。有僧人对石虎说:“赵国将衰,晋国要复兴了,应该征用晋人做苦役,以化解戾气。”石虎便征集十六万人,运土到国都邺城(在今河北)北面,修筑华林苑。沿苑修筑的高墙,大约有数十里。这年八月,忽然天降大雪,积地三尺,冻死役夫数干人。大臣都进谏停止工役,石虎不听,只是令他们连夜赶工。忽然天降暴雨,水势大涨,又有数万人被水冲走。P4-5 序言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出版的这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是以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的。为强调给中小学生及青少年读者普及历史知识的意旨,改称《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共10本,成为一个系列。据我所知,这是中国出版史上关于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第一个定位青少年读者的改写版本。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秀才,1910年赴京赶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他因厌恶官场,于1911年称病还乡,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战爆发后,他不愿意生活在日寇铁蹄之下,辗转避难,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抗战胜利前夕不幸去世。《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巨著。从1916年到1926年,蔡东藩耗费10年心力,先后完成了《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 演义》《民国演义》共11部作品,约六百余万字,从秦始皇写到公元1920年,描述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该著作跨越时间之长、涉及史实之繁、描写人物之众、规模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因而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部巨著对应二十四史,光是必须阅读的正史就达4c)52卷,何况还必须参考浩如烟海的野史杂著,以其一人之力完成如此巨作,实在是中国著述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此巨著,蔡东藩的写作态度却十分严肃端谨,绝非粗制滥造。他始终谨慎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写作原则,以正史为基本依据.又旁征博引野史杂著,“义以载事,即以道情”,正文之外,又自作批注评点。内容宏富,叙述生动,语言雅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容,因而成为中国通俗历史著作的经典。 书一面世,即洛阳纸贵,风行一时,当时销售已达10万部之多,深受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欢迎。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写信给会文堂新记书局,说此书“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毛泽东也十分看重此书.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曾专门致电李克农,叫他在国统区代买这套书,这套书目前仍存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书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需要适合大众的历史读物,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看中了这套书,认为这部书自成系统,“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句《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于是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55年用原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的纸型重印此书,总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加上“新编”二字,顾颉刚先生还为此书写了序言。此后这套书不断被各家出版社重印出版,行销四方,至今不衰。这套书不仅是中国著作史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历史读物的出版史上,蔡东藩所受到的欢迎,也只有少数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可以相比。而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方面,蔡东藩无疑作出了自己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比之《三国演义》,略输文采,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卷帙浩瀚而又通俗生动的中华通史,是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绝好读物。不过原书虽本白话,语言通俗,但毕竟成于九十多年前,如今读来已是半文半白,只适合中等以上文化读者阅读,对年纪较轻、学业负担较重且闲暇时间甚少的中小学生和一般青少年并不合适。一者语言文白相杂,多少有点阅读障碍;二者趣味偏于古典,学生难免有些隔膜;三者部头太大,学生没有时间通读;四者因规模大而价格偏高也成了中小学生阅读此书的障碍。故此书虽有许多种版本流传,却难以进入学业繁重的中小学生和青少年这个读者群体。 1999年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相继颁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自然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成分,语文课程、历史课程、政治课程乃至其他相关课程,都从自己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对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一种难度适中、篇幅适中乃至图书价格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可以满足小学高年级、初高中生及普通青少年这个特殊读者群体的特殊阅读需求。所以,以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改写成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绝好选择,相信会受到青少年读者广泛的欢迎。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基础教育改革走了十五六年的路程,如今已经深入到更具实质性的层面,开始面对那些长久难破必须攻坚的艰难命题,从文史课程来说,我们的教材和课外读物如何帮助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形成根底扎实枝叶美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也是我们一直难以实现突破的困局。我们这套读物想在这个方面有所贡献。由于这套读物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两种特性,我们希望中小学生能在这套读物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初步形成自己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框架,一方面也在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我们这套读物并不单纯地追求通俗浅易,而是适当地保持着某种阅读的难度,并有意识地适度地追求史传文学特殊的古典意趣,以引导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面对陌生的知识和陌生的词汇,从而一边积累历史知识,一边也积累文学语汇,得到文史两方面的双重收获。用过于直白浅俚的白话来写历史,这样的读物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应该主动接触一些有一定阅读难度的书籍,尤其是历史读物。 随着新媒体写作不断侵入我们的生活,不断圈占我们的阅读时空,当下的青少年不由自主地越来越滑向轻阅读和快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状态已经蔓延开来,这是科技创新对人类阅读生活的不可抗拒的裹抉。不过人类是拥有足够智慧来调节这种状况的,我们提倡青少年在难以避免的轻阅读、快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自觉地分出一部分时间,去从事一些慢阅读和深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让自己的知 识基础厚实一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以免在浮光掠影的碎片化阅读中。那这套读物我们是怎样具体操作的呢?我们的做法是: 1.原著有11本,分为《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 义》《居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为强调给中小学生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意旨,将原名《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改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为使书名更准确地指示内容,将《前汉演义》改为《秦·西汉演义》,《后汉演义》则改为《东汉·三国演义》,《南北史演义》后半部涵盖了隋朝历史的内容,则改为《南北朝·隋朝演义》。《民国演义》因属于现代史一个不完整的片段,故此次改写不予列入。 2.原著每本有100回,只《五代史演义》《元史演义》为60回,总字数近600万罕,如《明史演义》就有56万字。此次改写缩减规模,单本缩至20万字左右,统一改为40回。这样,约折其三分之一,总字数在200万字左右。 3.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都有双句对偶回目,改写后仍保留双句对偶回目。因-改写之故,各回情节有些变化,故重拟回目,务求生动醒目,既概指内容,又提示精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原著有回评和夹批。夹批作为中小学生读物,似有不宜,遂尽丢C。回评用于提炼章回内容,揭示事件来龙去脉,多具启发意义,我们在增删合并文稿的基础上.对应章回重新撰写回评,对于原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回评内容加以梳理,酌情保留。由于原作者所属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原书中吹捧帝王龙种、君权神授以及其他明显属于封建迷信的观念情节,也辨别去留,并请读者注意。 5.缩减改写,势必对情节人物有所删略,但会确保体现历史的主体面貌,勾勒其演变轨迹,详写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略写次要枝节人物事件,务求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6.注意史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美学关系,在保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做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情节生动趣味,语言精练自然,风格清新爽人,务求青少年喜闻乐见。 7.在改写版本的基础上,我们在开篇增加一个导言,衔接各朝代的发展脉络,提炼朝代主要内容和兴衰原因,意在让青少年和大众读者能更好地阅读本书,理解各朝代的发展轨迹。 我们要求改写者必须熟读蔡书,重读正史并浏览今人史著,烂熟于心之后再整体重新构思,确定取舍详略,把握重点人物事件,并注意纠正蔡著中的讹误;针对我们的读者对象,确定自己的风格,把改写视为创作,激发创作热情,树立为青少年读者写一本好书的责任感,精心构思,字斟句酌,追求最好。十位执笔者,各自改写一本,全书总体面貌相近,各册又有个人特色。 参与改写的十位作者都是有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其中八位是大学古典文学或相关专业的副教授,两位是深受学生爱戴追捧的语文教师,而且都是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他们既有扎实的文史功底,也有丰富的写作经验,还都正值好年华,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业有所专,学有所长,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与追求文学写作的趣味性两方面有双重追求,也有能力去达成这种境界。 这套书的创意来自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兵先生,作为青少年读物的出版人,出于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感,他始终关注整个出版过程,他的恩师、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的创意和编辑出版,为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如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各册书稿汇集起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预计的目标都较好地实现了。总体上说,既依托了蔡著,又成为自成一体、自有风格的新的历史读物。我们相信,这是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出版改写史上的一次全新的创造性的劳动,也为我们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套既是历史知识,又有小说趣味的生动读物。由于时间仓促,工作中如有不足之处,期望得到读者的批评,以待再版时修正完善。 谭邦和 2014年6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说不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对于历史普及阅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发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的感慨。 对历史等传统文化的掌握,需要从小积累,阅读经典,强基待发。蔡东藩先生的这部大书自成系统,史料丰富确凿,文笔生动雅趣,即将出版的历史演义青少版,在文本上又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阅读难度的问题,既有骨架,也有情节,既读得懂,又能读出兴趣,我很期待这套书的面世。 殷俊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深阅读,读经典 我的童年时代书籍少,但我们在不多的书籍里如饥似渴地读,不经意间把一本书反复读。这与当下流行的“轻阅读”“快阅读”完全相反。但必须承认,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深阅读”习惯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记得五岁时,识字不多,家里有一套《说岳全传》,开始只是认字,然后在字里行间理解词语,后来能看明白故事,再后来能读其中的诗句,如此反复,已经无法确定到底看过多少遍。这一阅读经历至少对我产生两大影响:语文不差,喜欢历史。 有位历史学博士在交流读书心得时说:读书还是要读经典。青少版的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将传世经典甄选提炼、做大众化的改编,同时字斟句酌,在行文和内容上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慢慢咀嚼文字的雅趣,细细品味鲜活的画面感和历史的生活味,在阅读中渐渐形成问题,这,正是目前历史教与学中所需要的。 陶涛 华中师大一附中历史教师,特级教师 向更根本、更永恒的经典致敬 蔡东藩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著的历史地位无须赘言,但它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在当代却尚未得到重视。事实上,在民国时期,《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部融斐然文采和渊博学识的历史名著,就曾因“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而被用作学生课外补充读物。 而如此名作,如今终于得以做大众化的改编,为青少年和普通读者所亲近,势必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难得的经典。近两年民国老课本颇受热捧,这不仅源于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美感、趣味性与可读性的追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课本必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多方面的智慧。”这套同样源于民国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无疑将发挥异曲同工之妙,为中学历史教与学,及历史知识的普及另辟蹊径。 李晓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历史读物的文学味 历史读物不光注重史观、史实,还要关照可读性和文学性,如此方能实现普及阅读的使命。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认为,蔡著这部中国历史演义大书,既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来读?市面上蔡著的原版和改写版本众多,有白话版、小说版……这套青少版保持原作脉络主线,调整文风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普及阅读,又适当保留了凝练的四字用语和古典文学趣味,既是正史读本,又是文学读本,在“雅文学”与“通俗小说”中寻找平衡,改写定位的分寸拿捏值得称道,在历史知识之外,对于青少年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曹松林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史与二十四肩齐,文则三国身后 中国史家历来就有史德、史识、史才之说,这三个方面,蔡东藩先生及蔡著都值得称道,尤为可敬。蔡著史实可比肩《二十四史》,但更好读;用章回小说体例及文学语言表达,虽然在文学造诣上稍逊于《三国演义》,但不像《三国演义》“七分史三分文”,而是“语皆有本”,堪称中国传记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只演绎了《三国志》,蔡著却演绎了整部《二十四史》。 现今中学历史教育兴起“史料教学”,期望“论从史出”;提倡“虚拟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同历过程。但因诸多原因,实践困难多多,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历史书,多读好读的历史书。这套以蔡著改写的历史读本,如若作为辅助读物,无疑将有利于中学的历史教育与学习。 李明海 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正高职教研员,历史特级教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