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康乐县史话/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正文主编的《康乐县史话》在2007年第一版《康乐史话》的基础上增补了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增编了现代部分,剔除了个别尚有争议和难以确定的章节,全书内容更全面,史料更准确。本书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往事悠悠话桑田;第二部分洮西自古多战事;第三部分灵水沃土花儿红;第四部分别样风情话民俗;第五部分功在山川德在世;第六部分物华天宝伊甸园;第七部分小康路上马蹄疾。

内容推荐

徐正文主编的《康乐县史话》第一次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了康乐的昨天,是一本了解康乐、认识康乐的通俗话本,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次修订,增补了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增编了高速发展的现代部分,剔除了个别尚有争议和难以确定的章节,使其内容更全面,史料更准确,特色更突出,立意更新颖,结构更合理。全书以史为纲,览山川之锦绣,叙远古之文明,探民俗之渊源,筛人物之精英,现发展之壮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不仅展现了康乐文化成长的历程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康乐人民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顽强拼搏的决心。

目录

往事悠悠话桑田

 胭脂三川几变迁

 康乐县城新治街

 彩陶之乡溯远古

 三岔河畔多遗址

 边家林文化遗址

 蓝水悠悠话桑城

 消失的蓝川古城

 雄关深锁胭脂川

 胭脂三川古寨多

 乾隆古建湾拱北

 水池景古岁月稠

 丝绸古道党川堡

 沙马里与苏土司

 千年古刹蜂窝寺

 胭脂三川米粮川

 千古胭脂赤兔马

 “树风”名校惠桑梓

 各族共塑康乐人

洮西自古多战事

 西控东蔽干戈频

 同治难治胭脂饥

 光绪无绪洮西乱

 红军长征到景古

 红军故事传千古

 甘南暴动震陇南

 福善父子二三事

 “荡寇崖”下冤魂多

灵水沃土花儿红

 花儿唱了一千年

 搭喜花儿贺吉祥

 马莲绳绳拦路歌

 死罪唱成活罪了

 “花儿教授”上讲坛

 花儿唱进中南海

 千古华章咏洮西

别样风情话民俗

 三教同堂的葬礼

 其乐融融吃“拉扎”

 冬至“珍珠空心汤”

 康乐社火三流派

 旋鼓演绎神文化

 三川自古多水磨

 东乡族民间娱乐

 康乐回族风情录

 康乐穆斯林建筑

 顾颉刚康乐印象

 关北村制香工艺

 回族婚俗“哈来目”

功在山川德在秋

 辛氏一门多重臣

 爱国名僧留青史

 文化巨擘三高僧

 武穆后人多骁将

 护法义士边永福

 “甘棠遗爱”牛载坤

 弃武从文高文蔚

 爱民廉吏温树棻

 红军战士赵世新

 马孝致信毛主席

 求真务实年得祥

 人都叫他“马大夫”

 诗人厕家石作围

 历尽坎坷书始成

物华天宝伊甸园

 人间仙境莲花山

 天削莲峰第一台

 尕浪桥轶闻趣事

 冶木幽谷千古秀

 诗情画意药水峡

 亥母千古存奇观

 耳闻夯冰观奇景

 洮莲奇石凝造化

 八丹沟里“八石”石

 铁帮铜底虎狼关

 相士智取土司堡

 无限风光太子山

小康路上马蹄急

 教育大笔书创业

 喜看广厦千万间

 七万农工走四方

 苗木全省居第一

 康乐之旅生态游

 康乐药材品质优

 引得清泉进万家

 和睦和顺促和谐

 义顺发达重慈善

 文体活动呈多彩

 民间小吃受青睐

 胭脂三川多特产

 康乐肉牛享盛名

 康乐牛业成品牌

后记

试读章节

康乐县城新治街

康乐县境原为临洮所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杨世昌(康乐麻湾人,曾任临洮、永靖县长)联络社会各阶层人士,奔走呼吁,向省政府提出析置康乐之建议,初准后,建议以宋代“康乐寨”故名定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甘肃省政府决定将康乐从临洮县析置,先设“洮西设治局”,翌年更为“康乐设治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正式设康乐县治。

“洮西设治局”在原新集堡子,该城堡筑于明代,占地五十多亩。堡内有几户居民和一条60米长的小街道,只有一个城门出入。鉴于城堡狭小,须选新县址,第一次选在河西陈家磨一带的平川大地。辛雍家村的百姓竭力反对,理由是占用良田,生计何谋?于是,建议将中砥河(又名溪水河)从张寨附近改道疏人胭脂河,腾出河床及林地建设县城。此方案几经曲折,终于通过。之后,各乡派民工开渠筑坝,历时两个多月,中砥河改道完32,在河坝林地规划县址,两条街道交汇成一个“十字”,叫“新治街”,修建小学一所,叫“新治街小学”。县政府坐北向南,其他机关还有国民党县党部、三青团、参议会、粮库等,地方武装保安大队驻在堡子。

民国三十年(1941年)修建县政府,一进三院,衙门仿古典式八字门,一排三个门,门前两侧有廊房,植柳树两株,即今县委门口两棵大柳树,人称“姊妹树”,为县城一大景观。1942年县政府修成,由堡子搬进新衙门。1943年9月,中砥川遭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河堤冲垮,新建县城遭水灾,淹死2人,冲毁房屋50多间。遭洪灾后,县政府又搬进堡子。次年,在新衙门创办康乐初级中学,为康乐第一最高学府。当时,新治街小学至堡子一带全是耕地,县城面积约600多亩,三面环水,周围森林密布,掩映在绿荫丛中。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经县政府协商研究决定,参议会讨论批准修筑县城。成立城工委员会,为常设机构,负责筑城事务,作出规划。原计划4年完成,每年需民工5万人,四年共需20万人,需资金2350万元。民工们安营扎寨,吃住在工地,用牛车拉土,人力夯筑,开工一年半,才筑成四个城角子和北面200米长的一段城墙。按此进程,十年才能完成,民众苦不堪言。第二年预算工时已用完,但工程量远未达到,经调查,原来有人制售假工票,从中渔利。从姓高的一位居民家中,搜出许多工票和制假工具,他在铁证面前供认不讳,被依法拘押。百姓闻讯怒不可遏,要求将高某杀头的呼声很高。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国民党十分腐败,高家多方贿赂,将女儿许配给警察局巡官。这样,工票案以调查为借口拖了两年,不了了之,筑城之事也因之停止。对老百姓来讲,实际上是因祸得福。

1949年8月,康乐解放。康乐初中成为解放军骑兵团团部,中学迁“康乐回民教育促进会”,即现康乐一中校址。1951年驻军换防撤离后,县人民政府由堡子迁初中校址,县委仍在堡子。1955年,在今县政府地址新修县委用房,1956年建成后由堡子搬出。

1959年,和政、康乐、广河三县合一,康乐并人和政县,县委、县政府撤销,县委由康乐人民公社占用,县政府为招待所。1962年,和政又分县,恢复康乐县县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县政府被夺权,失去执政功能。1968年成立“康乐县革命委员会”,设在县委原址,县政府成为招待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十年动荡结束,“革命委员会”寿终正寝,县委、县政府恢复正常,仍占原址,行使权力。

改革开放以来,县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五倍多,楼房代替了瓦房、土坯房,建成了五纵四横的交通网络,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P5-6

序言

中共康乐县委书记 吴国峻

康乐县人民政府县长 雍桂英

巍巍太子山下,悠悠洮水河畔,有一颗绿色的明珠。古人给这片热土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康乐。当您沿着唐蕃古道进入虎狼关,登上夏牟山远眺,胭脂三川像一幅青绿山水画尽收眼底。正如诗云:“太子巍巍气势高,胭脂沃野荡春潮。青山滴翠苍龙舞,碧水蜿蜒银带飘。大道纵横车交错,小楼栉比人逍遥。和谐盛世民心顺,康乐今朝尽舜尧。”

康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先后有羌、氐、匈奴、蒙古、藏、汉、回、东乡等民族辛勤劳作,共同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哇文化的发祥地,是胭脂赤兔马的故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是藏传佛教的传播胜地,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博览园,是红色革命的旅游地。自北魏以来,在境内先后设过蓝川、安乐、长乐、水池、党川等郡县。两千多年中分别隶属陇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县管辖,时而为边关前哨,时而成割据飞地。境内有丝绸南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横穿东西。朱家山麓、虎狼关口,曾经千年兵燹硝烟;胭脂三川,三岔河畔,孕育了众多志士仁人;莲花山下,洮水之滨,流传着一个个神奇故事;蓝川桑城、景古水池,留下多少如歌往事……

康乐县风景秀丽,景观独特。既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又有近代红军长征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现代文物;既有天工造化的白石暑雪、药水灵津、麻山雄关、亥姆桃花、紫沟烟雨、莲峰日出、墩湾幽峡、海甸平湖、虎狼锁关等十大自然景观,又有莲花山、太子山两大自然保护区,更有传统的“六月六”系列花儿会,荟萃了高原之粗犷、农区之田园、牧区之草畜、旅游区山水之精华,洮岷花儿与山水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境内植被繁茂,生态多样,山泉喷涌,清溪奔流,森林覆盖率达24%,草场36.76万亩,栖息着1780多种动植物,占甘肃省物种总数的50%,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38种,国家级一、二类重点保护动物32种,曾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享有“生态博览园”和“生物物种基因库”之赞誉。

康乐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是一个农业县、生态县和绿色产业县,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之美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州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按照“发展抓项目、产业促提升、教育提质量、和谐保民生、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总体要求和“做大做强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育苗、劳务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提升中药材、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五大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项目建设,引导扶持富民增收产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围绕民生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同比增长36%;产业培育优势凸显,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9万头,育苗留床面积达5.6万亩,年输转农村劳动力6万多人,创收人6亿多元,种植中药材6.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847.3元,同比增长20.83%;城镇建设协调推进,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的原则和“绿色、生态、山水、宜居”的县城定位,坚持跳出旧城建新城的思路,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提升,新城区进行完善提高。县城面积由原来的3.6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2平方公里,县城品位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16%;民生工程深得民心,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建设、城镇廉租房、公租房和改造农村危旧房、农村能源建设、惠民政策落实六大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推进,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建成了康乐历史上首条高等级公路——临康和二级公路,重点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79%,全县自来水管网覆盖率达95%,入户率达90%,教育事业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群众饮水难、住房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社会保障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赢得了“中国花儿故乡”“中国牛谷”“中国西部肉牛集散地”“清真牛肉生产供应基地”和“西部苗木供应基地”等美誉,成为康乐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康乐史话》第一版于2007年问世,第一次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了康乐的昨天,是一本了解康乐、认识康乐的通俗话本,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次修订,增补了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增编了高速发展的现代部分,剔除了个别尚有争议和难以确定的章节,使其内容更全面,史料更准确,特色更突出,立意更新颖,结构更合理。全书以史为纲,览山川之锦绣,叙远古之文明,探民俗之渊源,筛人物之精英,现发展之壮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不仅展现了康乐文化成长的历程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康乐人民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顽强拼搏的决心。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康乐史话》的出版,不仅为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康乐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我们借鉴和汲取康乐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对康乐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回顾历史,党和人民充满自信;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前程似锦。我衷心地希望这本普及康乐文化及历史知识的书籍对世人进一步了解康乐的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康乐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力开拓,为我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借此真诚地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来康乐探林海之幽,访人文之胜,溯民谣之源,品山野之味,抒壮美之情!

后记

当这套丛书完成之时,我们感觉如释重负。能够深入细致地书写地处古丝绸之路重镇上的一个自治州和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向外界展示这块热土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让外界因为此书而对临夏产生更多的关注,我们甚感欣慰。

临夏州地貌复杂独特,文化多元绚丽,多民族和睦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突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展示临夏州的历史文化、发展新貌,传递临夏州各民族共同发展、团结进步的正能量,是本书的策划者、编写者们的神圣职责。编纂一套既有历史客观性,又有阅读趣味性;既有地方百科知识,又能突出临夏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史话”,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潜在精神需求的大事。

政协临夏州文史委员会能够承担丛书的组织和编纂任务,体现了临夏州委、州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也是人们对我们这些年文史工作的肯定。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政协领导的参与指导下,经过州、县、市编写人员两年多来的共同努力,这套丛书终于完成。丛书共分12册,即《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临夏回族史话》《临夏东乡族史话》《临夏保安族史话》《临夏市史话》《临夏县史话》《康乐县史话》《广河县史话》《东乡县史话》《积石山县史话》《和政县史话》《永靖县史话》。

本丛书编纂的原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中闪光的东西;始终坚持利党、利国、利民的立场,以传播正能量、增强自信、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宗旨。为此,哪怕是_件小事,只要其中蕴含了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我们都会尽量查访写出。比如,在临夏数千座清真寺中,刘家峡清真寺是一座历史不长的小寺,其修建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伟大和当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贯彻党的政策的坚定性、灵活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此编者们两度赴永靖实地采访,还原其感人的历史细节。回族红军革命烈士马金福的史料在临夏存之甚少,撰写者跑了许多单位了解,都不太理想,最终在兰州一党校里了解到这位英雄较为详确的事迹。为了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书稿,我们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请省内对临夏文史有造诣的专家参与书稿审定,几度座谈,有些分册的篇目甚至几易其稿。编纂中我们着眼丛书全局,力避重复,即“州史话”中反映了的人或事,县、市史话简略述之。同时我们要求文章尽可能做到以故事叙史,以“小(个体)”见“大(事件)”,以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在丛书工程告竣之际,衷心感谢州、县、市各级领导给予本丛书编纂的支持和关怀,衷心感谢参与丛书编纂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衷心感谢各位主编、编者的辛劳付出,衷心感谢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这套丛书的最终审定和关心,衷心感谢为本丛书提供图片的我州摄影家朋友们及相关人士的全力支持,也衷心感谢出版、印刷部门的戮力协作。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经验水平不一,虽几易其稿,恐仍有疏误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纠其未谐,匡其未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四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