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魔力之七”是指什么吗
记忆中有一个“魔力之七”,这里的“七”所指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七个汉字、七个字母,也可以是七组四字成语、七句七言诗词。那么,这个“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名词开始了解——记忆广度。
什么是记忆广度?就是指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其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问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用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也就是说,限定记忆广度是提升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么,人的记忆广度究竟为多少呢?为此,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并测定出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如果记忆的内容多于7项,那么记忆的效果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个“7项”就是我们所说的“魔力之七”。
了解了“魔力之七”后,我们知道,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并不是取决于所记材料的难易程度,而是取决于所记材料的数目。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记忆的时候充分地运用“魔力之七”。比如,将所需要记忆的内容分在7组之内,且每组的记忆内容可以适当地加大。这样一来,总体的记忆量就会随之增大,我们的记忆效率自然就有所提高。
又比如说,当我们在记忆百家姓的时候,如果一个姓氏一个姓氏地去记忆,那么,我们就需要记忆100组。但如果记忆的时候按照‘‘赵钱孙里”、“周吴郑王”这样的分组来进行记忆的话,则只需要记住25组。25组记忆材料与100组记忆材料相比较,自然是25组的记忆比较简单。这样一来,我们就提高了我们的记忆效率。
再有,当我们在记忆电话号码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将电话号码“分成段”去记忆;背诵古诗词的时候,如果诗句不超过7个字,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比较好背诵。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其在“魔力之七” 的范围内的缘故。
所以说,平常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充分掌握“魔力之七”的规律,从而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
你的记性真的好吗
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好记性”,而生活中,人们评判记性好坏的标准往往就是记忆速度的快慢。不过,有些人虽然背得快,但往往忘得也快。还有人虽然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背诵,可却总是错误百出。背了就忘,一背就错,即使背得再快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评判一个人是否拥有一个好记性,并不只是单看他的背诵速度,还要从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的准确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评判一个人记性妊坏的标准。
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科学上我们将其称之为“记忆品质”。而判断记忆品质的好坏,我们可以从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四个方面来衡量及评价。
1.记忆的敏捷性及提高敏捷性的方法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的是一个人记忆速度的快慢,或者说,反映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能记住事物数量的多少。曾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学者让受试者们去识记一系列的图形,实验过后发现,所有受试者中,有人只需要看这些图形33次就可以全部记住,而有人却需要看75次才能将图形记住。这个实验就充分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也就是敏捷性方面,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记忆敏捷性的不同呢?是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敏捷,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那么该如何提高我们记忆力的敏捷性呢?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始做起:首先,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而使自己的记忆力敏捷起来;其次是在记忆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最后,充分利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是在旧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通过以上三点,相信,你的记忆力一定会逐渐敏捷起来的。
2.记忆持久性及保证持久性的方法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一个人对所记住的事物保持的时间长短。仅仅拥有记忆敏捷性还不能被称之为“好记忆”,如果是记得快,忘得更快,那记得快也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说,一个好的记忆力,还必须具备“持久性”,让所记的事物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
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牢固,那记忆就越持久;而如果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那记忆则越短暂。同时,记忆的持久性一般与“复习密度”有关。对已经记忆的事物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的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才能保证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准确性及改善准确性的方法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所记忆内容质量的保证。记得快、记得久,可记得却不准,显然,这样的记忆对我们依旧是毫无用处的。总是记忆不准确,那这种记忆只会在我们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帮倒忙,这就好比驾驶汽车的时候弄反了目的地的方向,即使开得再快,其结果也只能是距离终点越来越远。所以说,记忆的准确性是良好记忆最重要的特点,是保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中意心理品质。
……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