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郭又陵、温时幸编译的《在华岁月/亲历中国丛书》作者海伦·倪维思系19世纪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约翰·倪维思的夫人,时人称之为倪师母。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其随夫从1853年自波士顿启程来华,到1864年因病返美这十年间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可为学界和读者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提供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华岁月/亲历中国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美)海伦·倪维思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国庆、郭又陵、温时幸编译的《在华岁月/亲历中国丛书》作者海伦·倪维思系19世纪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约翰·倪维思的夫人,时人称之为倪师母。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其随夫从1853年自波士顿启程来华,到1864年因病返美这十年间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可为学界和读者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提供参考。 内容推荐 李国庆、郭又陵、温时幸编译的《在华岁月/亲历中国丛书》收入来华外国人海伦·倪维思的亲历记实性著作,包括探险记、笔记、考察报告、出使报告、书简等。内容力求客观、公允、真实,并兼顾其科学性和可读性,可为学界和读者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提供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翻译说明 第一章 赴华旅途 第二章 宁波一开始传教 第三章 普陀一中国宗教一览 第四章 访美之旅一返回宁波 第五章 宁波的教会与学校一中国妇女 第六章 首访杭州 第七章 杭州小住 第八章 传教工作与生活一对中国人性格的见解—传教士来了一不幸丧生 第九章 访问日本 第十章 访问日本(续) 第十一章 传教生涯轶事一离别宁波 第十二章 在登州的第一个夏天 第十三章 山东概况 第十四章 登州琐事一霍乱 第十五章 在登州妇女中传教 第十六章 清湾子—传教生涯面面观一荒唐的谣言 第十七章 兰金先生病逝 第十八章 在登州最后一个夏天 第十九章 逗留宁波一制茶工序 第二十章 长江之行一告别中国 试读章节 我们在海上航行了近4个月,终于看到了30里外的圣保罗岛。离开波士顿港之后,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块陆地,自然格外好奇。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船长的一本航海书籍中对这个岛的描述,说那是一些渔民经常光顾的地方,唯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口温泉。那口温泉毗邻一口冷泉。人们可以从冷泉中抓鱼,扔到温泉里煮熟! 1月30日,船经过帝汶海峡。我们早上5点左右走上甲板,当时的位置正处于帝汶群岛和翁拜群岛之间。太阳尚未升起,山峰上云雾缭绕。我们的船缓缓地驶过。从船上望去,这些赤道上的岛屿,植物林林总总,色泽绚丽,郁郁葱葱,宛如人间仙境。我知道有人会不相信,断言“锡兰岛上轻柔吹拂的芳香微风”只不过是人们的想象而已。但我常有机会遇到这样的陆风。根据我的体验,可以说,那样的风虽然非常轻柔,却是真实而沁人肺腑的,如同花卉的芬芳。 我们透过望远镜看到岛上有一些小村庄,有的建在水边,有的位于高高的山坡上。当地土著人从几个小岛划着细长的小船过来,兜售物品,但都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些珊瑚、贝壳、鸟类的样品。鸟类样品还是挺漂亮的,我们和船上的其他人都买了不少。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的船就像一只大鸟笼,到处是鸟的呜叫声和身影。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那些鸟没有存活下来。到达上海前,只有几只还活着。 一天拂晓时分,我们遇到一艘漂亮的大船。那艘船的甲板上有位女士,手上拿着一副望远镜。她也看到了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俩用望远镜打量着对方。早餐后,从那艘大船划过来一只小艇,带来船长和夫人的问候,以及一件给“孟买号”夫人的礼物。待到我们平静下来,我们的船长和我的夫君一起登上“罗斯·斯坦迪什号”做礼节性回访。他俩发现,那艘船设备非常好,船长和夫人很有教养,虔诚信教,并且极其和善。我想,他们一定认为我们的船不够舒适,因为他们邀请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敦促我们,一定要作为他们的客人完成余下的航程。不过,出于种种原因,我们觉得还是留在现在的船上较好。我们与这个基督教家庭的邂逅,对我来说,既有趣又伤心。到达上海后不过一两个星期,皮尔逊船长在协助抵御中国人对租界的一次攻击中失去了生命。 离开这些岛屿之后,还要有几个星期才能抵达目的地。天气不好,船长一连几天都无法观察四周,以便矫正船的位置。一天,我们经过一块水下礁石,船蹭了一下,没有太大的损坏,只是剐掉了一块龙骨。假如船在暗礁上再多滑行几尺,很可能就沉船了。真的很危险! 最后,浊黄的泥浆水清楚地告诉我们,已经到了扬子江口。当时浓雾锁江,附近又没有导航员,我们到达浅水区后,只得抛锚停船。那些停泊在附近的中国船只的轮廓,我记忆犹新。透过迷雾,它们看上去十分庞大,形状怪异,像幽灵似的。天很冷,刮着大风。我们没有火可烤,过于暴露在空气中,处境极为不适。一连三天,抛锚等待,希望能有个领航员来。 P4-5 序言 本书是我社《亲历中国丛书》中的一种。 《亲历中国丛书》收入清末民国来华外国人的亲历纪实性著作,包括探险游历记、笔记、考察报告、出使报告、书简、日记、回忆录等。其出版肇始于2004年。迄今为止共计出版21种21册。其中包括:《我的北京花园》(2004年),《窥视紫禁城》(2004年),《帝国丽影》(2005年),《港督话神州(外一种)》(2006年),《穿过鸦片的硝烟》(2006年),《五口通商城市游记》(2007年),《我看乾隆盛世》(20ff7年),《北京与北京人(1861)》(2008年),《玄华夏——英人游历中国记》(2009年),《清末驻京英使信札(1865一1866)》(2010年),《西山落日——一名美国工程师在晚清帝国勘测铁路见闻录》(2011年),《文明的交锋——一个“洋鬼子”的八国联军侵华实录》(2011年),《一个传教士眼中的晚清社会》(2012年),《走向没落的“天朝”——德国人看大清》(2013年),《古老的农夫 不朽的智慧》(2013年),《汉人——中国人的生活和我们的传教故事》(2013年),《中国和八国联军(上下卷)》(2014年),《清末商业及国情考察记》(2014年),《黄色的神祗 黄色的人民》(2015年),《中国家庭中的儿童生活》(2015年),其中2004—2010年出版的11种10册封面设计风格一致,2011年起设计风格做了较大调整,更加凸显了这套丛书的史料性。 揭示文献,服务学界,是我社的一贯宗旨。我们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编译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选题新、译文好的译作源源不断地奉献给读者。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国人提供审视中国近代历史的另一视角,为学界提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