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亭所著的《济公全传(青少年彩绘版)》是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结合的长篇古典小说,作者通过上百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济公塑造成一个文武双全、神通广大,充满幽默、机智而又似颠非颠的艺术形象。其中许多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且被搬上影、视屏幕。
济公是一个众所皆知的人物。全书收录了济公的一些惩恶扬善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幽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济公全传(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清)郭小亭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郭小亭所著的《济公全传(青少年彩绘版)》是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结合的长篇古典小说,作者通过上百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济公塑造成一个文武双全、神通广大,充满幽默、机智而又似颠非颠的艺术形象。其中许多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且被搬上影、视屏幕。 济公是一个众所皆知的人物。全书收录了济公的一些惩恶扬善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幽默。 内容推荐 南宋朝中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但一直没有儿子。李大人不愿纳妾,于是同妻子一起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后果然灵验,喜得贵子,取名李修缘,修缘年幼时,目读十行,过目不忘,才学出众。平日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他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后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道济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他在庙内不论见哪个和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其实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的。于是有了一篇篇济公济困扶危,劝化众生的故事。 郭小亭所著的《济公全传(青少年彩绘版)》是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文字简洁通俗。小说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情节的表达都别具特色、独树一帜。 目录 疯癫和尚的济世禅心——走进《济公全传》的艺术世界 中外名家眼中的郭小亭和《济公全传》 第一回 真罗汉投胎转人世 救众人化缘大碑楼 第二回 寻国泰救士元除害 床底下训陈亮收徒 第三回 昆山县巧救贞洁妇 云龙案受命保再田 第四回 贼走会英楼耍雷鸣 火烧黑贼店救雷陈 第五回 雷陈小月屯报云龙 济公救马母杀狐妖 第六回 赵家楼认清贼人心 华云龙镖杀杨雷陈 第七回 傻陆通执着追云龙 善杨明慈心放淫贼 第八回 二龙居装死狗咬狗 济颠僧耍笑捉飞贼 第九回 巧设计找海捕公文 斗天瑞误砍蟒蛇妖 第十回 五英雄送友反被抓 济颠僧斗法凌霄观 第十一回 梅花岭警示灵猿化 十里庄雷击华清风 第十二回 田国本示威挂人头 拜贼人巧捉华云龙 第十三回 褚道缘斗法被戏耍 沈妙亮听话辨圣僧 第十四回 焦何杀圣僧反惹祸 道全乱滋事净赔钱 第十五回 收道徒小月屯破妖 救表兄巧暗示元凶 第十六回 济公戏耍肉铺掌刀 暗助文通酒楼抓人 第十七回 李文龙受计志休妻 救烈妇巧断垂金扇 第十八回 假济公除妖白水湖 真罗汉助阵收爱徒 第十九回 三徒弟贼船救王全 四门徒联手惩恶道 第二十回 李修缘回乡报舅恩 捉香獐警兄假还俗 第二十一回 施佛法善度王太和 阅石字暗示寻亲子 第二十二回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助豪杰搭救终逃脱 第二十三回 助知府恶战慈云观 追余孽四处救众生 第二十四回 小悟禅好心犯大错 八魔爷魔火炼罗汉 知识大闯关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真罗汉投胎转人世 救众人化缘大碑楼 南宋绍兴元年,朝廷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名叫李茂春,因心慈而不善于掌兵被罢官,后回家乡养老。他和妻子王氏心地慈悲,乡亲们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手援助。可是这夫妻俩有一块心病,就是没有孩子。他们听人说天台山国清寺很灵验,就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前去上香祈求生子。来到罗汉堂上香时,降龙罗汉神像忽然从莲台上掉到地上,落在李茂春夫妻的跟前。几个月后,王夫人果然如愿生下一个男孩,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国清寺的性空方丈闻讯也亲自赶来祝贺。本来这男孩从出生起就一直哭闹不止,谁知见到性空方丈却破涕为笑,性空长老摸摸小男孩的头说:“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得大家胡依靠。”并破例收这个男孩为徒,为他取名李修缘。 李修缘天资聪颖,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到了十四岁时,就可以吟诗作赋,并能熟练背诵“四书五经”。他本来很有希望考取功名,但家中突遭变故,几年时间里,父亲和母亲先后亡故,参加科举考试的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修缘长到了十八岁,已经成人的他却看破了红尘,立志要出家。他来到西湖飞来峰灵隐寺,拜见方丈元空长老。这元空和尚,乃是九世比丘僧转世,法眼一看,便知道李修缘是西方金身降龙罗汉转世,于是收他为徒,取名道济,并点化修缘,让他看清自己的前世今生。 出家后,道济秉性突变,整天疯疯癫癫,因此道济和尚也被称作“济颠”。他在外面扶危济困,回到庙中,却不守清规戒律,吃肉喝酒,无所顾忌。他嘴里常念:“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这些举动,引起同寺监寺僧广亮的不满。一天,广亮派人监视并现场抓住了怀中鼓鼓囊囊的道济,于是赶紧向方丈告状,说道济偷东西。方丈让道济敞开怀,掉出来的却没有赃物,而是一大包尘土。元空长老当着众僧的面责罚了广亮。道济轻蔑地一笑,摇着他的破蒲扇,哼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道济来到西湖边,正撞见一个老汉欲寻短见。他掐指一算,便知此人名叫董士宏,是个孝子,十年前因为无力给老母亲看病,便把八岁的女儿——玉姐卖了,以便筹集医药费。现在想赎回女儿,却再也寻不着踪迹。且由于着急,还把赎金给弄丢了。眼见人财两空,又气又恼,所以才想不开要上吊。济公知道此人性情执拗,若是好言相劝,一定不会听-从。他扇子一摇,计上心来,先是假装自己也要上吊,去抢董士宏的上吊绳,董士宏得知他也丢了化缘的银两,就许诺给他身上剩下的几两银子,不料,济公故意气他,说:“这几两银子不要也罢,成色太差,还不如我丢的那几两。”说完不道谢就走,这一说把个董老汉气得捶胸顿足,连连摇头。济公又回来了,故意乐呵呵地说:“你愿意死就死吧,死了便更见不着你的宝贝女儿了!可怜你女儿因思念父亲,终日以泪洗面啊!我自个走了!”董士宏听了这话,觉得眼前这个和尚不一般,就决定相信济公。 P1-3 序言 《济公全传》和《镜花缘》《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被称为中国流传最广的四部神鬼仙怪之书。与其他三本神鬼仙怪小说不同,《济公全传》是唯一一部以主人公命名的小说,并且济公的形象贯穿小说的始终。 清代郭小亭编撰的《济公全传》共二百四十回,可谓在篇幅、内容等方面均集前代济公传说故事之大成,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济公全传》中的济公头顶三光、佛法无边、除魔缉凶、普度众生,往往以“正义使者”的身份出现,为各色人等排忧解难,百姓奉若神明、盼若甘霖。其中不少故事,早已通过戏曲、评书等形式深入人心。清代,说书行业发达,风行全国,郭氏将各地传诵的济公故事收集起来,加以整合,将各种济公传说贯串起来,形成一个首尾相接、有始有终的故事体系,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济公传说”的传播与普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各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就是改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中的部分精彩情节。 改编者系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深谙儿童阅读心理,出版本书,旨在通过精心摘选和改编,把济公故事的“意”“理”“趣”揭示出来,使传统经典故事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以重生,并发挥出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应有的“光”与“热”,打破《哈利波特》之类外来文化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打造适合青少年阅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儿童文学读本。 改编者以郭小亭的《济公全传》为蓝本,打破了原有说书体的限制,以事件为中心,调整故事结构,将故事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一一理清,从而以相对完整的故事为章节叙事,更有利于初读者理清每个故事的发展脉胳,从而更加清晰了解小说的内容,深入体会故事的有趣与精彩。 首先,让我们一起解开济公的身世之谜,了解济公活佛的生平。济公,传说是南宋时期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他是京营节度使李茂春的儿子,俗家名叫李修缘。从小聪颖过人,博学多才,父母双亡后到杭州灵隐寺出家。住持元空长老看出他是降龙罗汉转世,所以收他为徒弟,并为其取法名“道济”。因李修缘疯疯癫癫,“修心不修口”,大家叫他“济颠”,又因为他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人们又尊称其为“济公活佛”。小说虽对其童年生活描绘较少,可出家之后的描写较细致,成功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降妖除魔的转世罗汉形象。其他人物形象随着济公的出场,穿梭于文字之间,小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跟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走进事件,也可以通过一件件充满行侠仗义的故事认识各类人物。 这是书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还有信息需要联系上下文,细细阅读才能够总结出。比方说,济公疯疯癫癫,不仅喝酒吃肉,有时还“装憨卖傻”取乐众人。他能把人气得半死,也能让人感激涕零,他是“谜一样的男子”,更是一位接地气的佛祖。他施展佛法救人,面对肉体凡胎的坏人,他严以惩戒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改过自新的机会。面对妖魔鬼怪害人,不伤人性命的,他总会放其生路;要是屡教不改,毁人性命的,他也决不姑息,让其血债血还。面对平常百姓,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佛祖,他以一次次的点拨,度脱众生。 其次,还要解开故事中的一些“困惑”,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得出结论。人们叫他“济颠”,为什么他要以疯疯癫癫的僧人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什么是“七出之条”,古代有哪些法律或者道德准则对妇女进行约束?济公“床底下”教训陈亮,交代杨明等五人在观中避难一个月,早先悟禅冒充济公时不揭穿等故事或细节,除了天机不可泄露,还表现出济公怎样的做事风格?孙道全原本是个道士,后来却又拜济公为师,他到底是道士还是和尚,这样的身份变化在当时社会是允许的吗?济公收那么多的徒弟,他除了收陈亮、雷鸣这样的普通凡人,孙道全这样的道士为徒之外,还收了悟禅这样的妖精,这体现出佛家包容的胸怀与圆融的境界及万物平等的思想。 另外,书中除了济公,还有诸多人物形象,如杨明、马静、陆通等,都各有怎样的特色?这就需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解读,比如雷鸣、陈亮总是如影随形,从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中可以看出两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在阅读中,对待身份相似的人物形象,还要学会根据人物不同的行为表现区别看待,比如同样是道士,有的一心修真,普度世人,有的则是旁门左道,以蛊术害人;同是绿林中人,有的行侠仗义,有的奸佞无耻;同样是妖精,有的知过能改,有的怙恶不悛……各类人物形象的善恶、忠奸等等,都需要读者根据情节内容的描述去做仔细的辨别。 阅读“聚天地神灵鬼魅于一书,演人间悲欢离合于一世”的济公故事,体会和感悟故事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状、佛家思想等,小读者一定可以受益匪浅,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