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品文是科普作品中的精华,它包罗万象:引人的科学史、动人的科学家生平、千年未解的科学难题,还有许多精彩的科学故事……
小品不小,包罗万象。这一套科学小品范围十分广泛,有天文,有地质,有数学,有生命。看似很枯燥的科学,在这里却一点也不枯燥。因为这是科学专家,也是真正的科普作家讲给孩子们听的。希望你读了这些书,也成为小小科学爱好者。刘兴诗著的《地震的故事》是《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震的故事/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刘兴诗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科学小品文是科普作品中的精华,它包罗万象:引人的科学史、动人的科学家生平、千年未解的科学难题,还有许多精彩的科学故事…… 小品不小,包罗万象。这一套科学小品范围十分广泛,有天文,有地质,有数学,有生命。看似很枯燥的科学,在这里却一点也不枯燥。因为这是科学专家,也是真正的科普作家讲给孩子们听的。希望你读了这些书,也成为小小科学爱好者。刘兴诗著的《地震的故事》是《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之一。 内容推荐 作者刘兴诗在《地震的故事》一书中讲述了许多历史上中外大地震(如汶川大地震、叠溪地震等)地震中发生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很多地质学的术语,对地震相关的名词及现象进行了专业解释,是一本人文关怀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好书。 目录 三星堆博物馆传出的地震信息 “身经百震”的古建筑 “九星连珠”和“天空十字架”的谣言 龙嘴巴,铜蛤蟆,小铜球 一座古城沉陷的神话 叠溪古镇的故事 海城即将发生地震 唐山大地震思考 “9·21”,宝岛的噩梦 汶川大地震的回忆 青城山两座房子的命运 《圣经》记录的地震 “大西国”和复活节岛的传说 “死亡之丘”的疑谜 哭泣的墨西拿 三毁三建的康塞普西翁 丰收节的悲剧 《日本沉没》和关东大地震 神秘的里斯本“万人坑” 旧金山城下的地裂缝 阿加迪尔15秒 世纪末的大地震 印度洋大海啸的启示 悬在头顶的“水炸弹” 试读章节 三星堆博物馆传出的地震信息 8.0级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了。虽然震中在汶川附近,但地震发生的时候,整个龙门山都在震动,把它叫作龙门山大地震更符合真实情况。 龙门山是强烈地震带,居住在这儿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 噢,这是真的么?请问,什么时候、什么人最早知道龙门山经常发生地震的?是孔老夫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吗?是不是孔老夫子本人?是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吗?是不是大诗人屈原?他除了《天问》,还有尚未发表的《地问》?是秦吗?是汉吗?是唐吗?是宋吗?还是元、明、清?是这些朝代的古圣先贤吗? 不,都不是的,古人对龙门山地震的认识还早得多。最早认识龙门山地震的,并不是什么历史名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原始先民。早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人们就对龙门山地震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了。 啊,遥远的青铜时代!难道那时候的科学水平就很发达,人们就知道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并出了伟大的地质学家? 噢,不,他们不懂地震原理,可亲身感受过龙门山地震。这就够了,学问不就是经验的积累吗?有了感性的认识,就能总结出理性的学问。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认识水平还很低,说不出深奥的原理,只能用神话来解释地震现象。 你不信么?请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来看一看,这里有一个青铜神坛,也是一个离奇的地震模型。 是呀,在一些考古学家的眼里,这是所谓的神坛;可是在我的眼里,这却是一个活生生的龙门山地质模型,也是演绎山中地震的模型。 仔细看看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模型吧,这不单纯是对神的崇拜,如果仅仅把它当作神坛就太狭隘了。说来道理很简单,它不仅有天堂和人间,还有地下世界呢。这是用青铜演绎的一个天、地、人三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深刻的地质内容,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地震的成因。 你看,上界天堂高高悬浮在几个尖尖的山顶之上。 那几座连绵不断的高山是什么山?那就是古代蜀人生活的龙门山,是他们世世代代崇拜的高山之巅呀!此前他们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的世界就是连绵起伏的龙门山。在他们的想象中,神仙居住的天国就在高耸的龙门山上空。那里凌驾在人间之上,是想象中的极乐世界。 你看,在这个模型里,上是天,下是地,人们就生活在天堂下、地皮上的龙门山中。 你看,象征大地的地平圆座,竟放在下层地府的两只怪兽身上,给人以地面很不稳固的感觉。请你想一想,如果怪兽驮不住了,轻轻动一下身子,大地岂不就会震动起来吗? 啊,这个设想太奇妙了。这些三四千年前的古人脑瓜里,怎么会冒出这种念头?真神奇呀!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尽管他们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理论,却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亲身感受。看来,当时龙门山中经常发生地震,这些原始先民准是受够了地震的折腾,感觉脚下的地壳很不稳定,神通广大的巫师和部落酋长只能这样解释。巫师是什么人?就是原始知识分子呀!由于他们有一点知识,常常就当之无愧地成了部落酋长。P1-2 序言 中国科学小品文的辉煌足迹——主编寄语(代序) 一 即将付梓的“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分为三辑,每辑十册,计划三年推出),以其别样的风采与历史的厚重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应该说,这是一种积累; 应该说,这是一种成果; 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 应该说,这是一种力量。 因为在这之前,纵观中国百余年的出版史,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科学小品文作者济济一堂,还从未有过这么多部作品汇集一起,自然,也就还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科学小品文集。 二 小品文以其精、短、小、美之特色,形成了多种表象。 如戏剧小品, 如文艺小品, 如美术小品, 如曲艺小品, …… 当它依附于科学之时,科学百花苑便除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故事、科学美术、科学电影、科学电视等,又有了科学小品文。 科学的出发点是真,艺术的出发点是美。换言之,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是自然与人的结合,是真与美的结合,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这既是科学的内涵,也是科学小品文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虽短,却将其从科学“宇宙”撷取而来的一粒微尘,予以放大,让其放出奇异的光彩,让人们认识到它的光辉。这便是科学小品文的功力。正如1935年鲁迅先生在一次小品文大讨论中所说的: “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 三 科学小品文,是伴随着科学普及的悠久历史缓缓走来的。 有人曾撰文写道:“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如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 如此说来,久远的历史不止满载着丰厚的中国科学、中国文学,科学小品文也体现在其中。 然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科学小品文,是指现代的科学小品文,直至当代的诸多文章,洋洋洒洒近百年的“足迹”。 四 经查,在这近百年的科学小品文写作中,首见报端的当属沈雁冰先生发表在《学生》1920年3月七卷三号上的一篇,名为《脑相学的新说明》。 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文中,作者首开先河,以设问开头,然后以步步作答的方式娓娓道来,自是引人入胜的。 请看: 加尔博士说的是谎话吗? 勃洛加研究的是什么? 人的知识高于禽兽——为什么? 111年之前巴黎有个领袖医生叫做加尔的,发表了一篇关于脑筋的功能的理论,这理论后来被人称为脑相学,现在还有人研究,学报上也时常有人谈起。 …… 随之,一个个学者、智者便相继跟来,写出了篇篇科学小品文佳作。 请看作品(以发表先后为序): 贾祖璋《鸥》, 邹韬奋《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 夏丏尊《〈鸟与文学〉序》, 顾均正《昨天在哪里?》, 周建人《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 刘薰宇《一个最大的数》, 高士其《大王,鸡,蚂蚁》, 竺可桢《利害与是非》, 叶至善《东南西北》, 郑文光《怎样测量天体间的距离?》, 秦牧《谈北京药材铺》, …… 写到这里,似乎应停顿一下,说一说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生物学家贾祖璋先生。他除了撰写了多部生物学专著,从1926年到1928年,还先后发表了十几篇科学小品文,1931年结集出版,取名《鸟与文学》。可以说,这是我国出版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成为中国小品文创作的范例。 而1931年1月为这本集子作序的夏丏尊先生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是他首次在序言中提出了“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命题,为后来的“科学小品”诞生做出了最早的先导。 在《鸟与文学》的序言中,他是这样说的: 民族各以其常见的事物为对象,发为歌咏,或编为传说。经过多人的歌咏和普遍的传说以后,那事物就在民族的血脉中,遗下某种情调,呈出一种特有的观感,这些情调和观感,足以长长地作为酵素,来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 在这里,夏丏尊先生第一次提出了事物歌咏或编为传说,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的论述。说得通俗些,就是他将科学的物与文艺的歌咏相加,变成了另一种情调,经过出版与宣传,去更好地为百姓所需要。而这,也正是科学小品的特性所在。 有了以上几位先人的探索与呼吁,科学小品文破茧而出了。 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破天荒地刊登了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四篇科学小品文,设立了“科学小品”专栏。 应该说,真正有了“科学小品”之名,则是1934年的这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科学小品文作者相继涌现,并满载着他们的佳作流水般地“顺流而下”,直至今日。 于是,今天的少儿出版界才会展出“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这套洋洋几十册的“大书”。 五 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科学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的绚丽多姿。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创作领域人才辈出。 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小品文作品中,你会发现它们是与各种科学“同步而行”的,无论是医学、交通、军事、体育、教育,还是其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只要有科学的存在,便会有科学小品文的身影。从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的大型丛书的字里行间,便可看出科学小品文的无穷魅力。 当然,科学小品文的写作同其他写作“行当”相同,也是流派多多。有的善于描写,有的精于叙述,有的重于抒情,有的多于讲理,但不管怎么“表述”,都会透出“科加文”的内涵,体现着科学小品文“短而精”的特色。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普大军中的“轻骑兵”;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文艺里的“突击队”。 不管如何称呼,科学小品文绝对是特色多多、魅力无穷的。 愿这朵科学文艺百花苑中的“散文之花”,越开越鲜艳,散发出奇异的芳香! 宗介华 2015年12月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小品不小,包罗万象。这一套科学小品范围十分广泛,有天文,有地质,有数学,有生命。看似很枯燥的科学,在这里却一点也不枯燥。因为这是科学专家,也是真正的科普作家讲给孩子们听的。希望你读了这些书,也成为小小科学爱好者。 ——刘兴诗 科学小品文是科普作品中的精华,它包罗万象:引人的科学史、动人的科学家生平、千年未解的科学难题,还有许多精彩的科学故事…… ——李毓佩 科学小品有文采,它是散文的一个品种,是科学的散文。科学小品有知识,谈天说地,无所不包,是普及科学的轻骑兵。 ——叶永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