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1
1991年8月,一部名为《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的电影上映,导演是宋豪辉,主演是黄家驹、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万绮雯,以及刚刚在香港成名的王菲。
电影主人公,是四个年轻人:家驹(黄家驹扮演)、自强(黄家强扮演)、世荣(叶世荣扮演)以及贯中(黄贯中扮演),他们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试图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
但他们身处的现实,却和这理想并不兼容。
家驹的父亲母亲,住在狭屋里,热情洋溢地面对生活,给家人设定的终极理想,是移民美国。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就得“努力揾钱”,他们把这四个字写成标语,贴在客厅里,父亲用管理员工的方法,对家人进行管理,定期开会,给家中每个人设定月度目标,把每个人的绩效做成量表,张贴在墙上。为了筹钱,他们在楼道里摆卖早点,连电梯都没有放过,乘坐电梯的人,得和两个埋头吃叉烧包的顾客同乘,为了筹钱,他们贩卖走私烟,装乞丐卖艺。
家驹同学,在这种气氛感染下,到处兼职,以至于因为体质过差,差点儿无法通过移民体检。其中一个细节,特别撼人——在学医的同学世荣那里,他看到一张床,立刻爬上去睡觉,没想到那是一张做电击实验的床,他被当作实验对象接受电击,电流不断加强,也没能唤醒他。
世荣面临的抉择,与感情有关,却也深受现实干扰。他与女友Mary(王菲扮演)相恋,但Mary的父亲,却不希望他去做音乐,建议他去学医。进入医学院之后,世荣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一只手弹钢琴,一只手割盲肠”,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动物实验中,需要对兔子动刀,他骤然崩溃。
贯中计划成为警察,体检没通过,抱住警官的腿苦苦哀求之后,成为交警,在街头抓违章车,遇到各种不按牌理出牌的怪人,学习六亲不认,最终得到晋升,成为商业犯罪调查科的警员。
自强穿起西装,进入一家金融公司任职。在老总的严苛管理、绩效量表的催促之下,到处寻找客户,扫楼、游说亲戚,以至于在家宴上,当他向亲戚递出名片时,亲戚全都借故溜走。他的七婆为了支持他,将五万块钱棺材本拿出来让他炒外汇,却被公司老总设陷套走。
他们最终还是站到了舞台上。登台之前,世荣得到未来岳父的警告,如果他参加演出,就绝没可能再进岳父家门。他只有戴着面具上场,但当他们四个人唱起《不再犹豫》的时候,他摘下了面具。
“谁人定我去或留,定我心中的宇宙,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舞台上歌声激荡,舞台下正在体验青春的、经过青春的或者已经遗忘青春的人们,为他们起立鼓掌。
2
如果把《莫欺少年穷》和Beyond四子的真实生平进行对照,会发现,他们的经历,和电影中所呈现的,有同有异,但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岁月,他们和音乐遭遇的过程,都如出一辙。
黄家驹生于1962年,童年时居住在苏屋邨,这个居住区位于九龙深水埗,是香港最早的公屋之一,落成时间,恰在黄家驹出生前后。虽是公屋,毕竟建于香港还不那么挤迫的20世纪60年代,设计上用了一番心思,背山面海,采光不错,可看海。所以,黄家驹的童年记忆里,还有这些内容:“放纸鸢、捉草蜢、撩猴子”,“最爱采摘山上的果实”。
童年时代,他对音乐冷感。这蒙昧时期,直到12岁才结束。那一年,他的挚友问他有什么喜好,他答不上来,对音乐,也完全无感。他转而打量这位朋友的喜好,他对音乐近乎狂热,自己组建了乐队。黄家驹由此对音乐产生兴趣。
第一个偶像,是大卫鲍伊。他在电视上看到他,穿奇服,唱着迷药一样的歌,他瞬间被征服,“心想:他必定不是这地球的人”,自此,“强烈地追随他,搜购他的唱片和海报”。
真正与音乐发生深度接触,却是在17岁。邻居搬家,丢下一把木吉他,他捡回家,打算送给那位热爱音乐的挚友,为了把吉他洗干净,用了化学药物,结果将吉他的面板腐蚀,朋友不愿意要这把吉他,他唯有自己留下,并且开始练习。随后,组建乐队,结识乐友,“总想四处去找或认识一下人,跟他们说自己真想说的话,跟他们做真的朋友,我想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知己吧”。
但自他从博允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在各种艰苦工作中沉浮,曾任职“办公室助理、五金、冷气、水电工程、电视台布景员等”,《莫欺少年穷》中的细节,应该就是来自他的工作史。
Beyond乐队的另外几位成员,也在各个角落经历着大致相似的成长。比如黄贯中,在1998年出版的《拥抱beyond岁月》中,他讲述过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在香港九龙城区长大,那种环境之下,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他曾练习蔡李佛洪拳和跆拳道,好在,他有个为他提供音乐启蒙的父亲。自他童年起,就在家中播放Nat King Cole、Doris Day、Patti Page等的老歌,甚至跟他谈音乐,“例如告诉我Lousi Armstrong吹的喇叭有多动听之类”。也是中学时代,也是同伴启蒙,他接触到吉他——同学林光辉带了把吉他到学校,“当他拨动弦线之际,我恍如触电般呆住了!世上怎会有这样美好又神奇的声音呢?”他买了一把二手吉他,开始学习吉他。
叶世荣,也是在中学时代,开始接触音乐、组建乐队。落榜之后,开始当保险经纪。黄家强,在哥哥黄家驹的感召之下,对音乐产生兴趣,后来开始学设计,打算以此谋生。
就在此时,黄家驹在琴行偶遇叶世荣,发现彼此都喜欢大卫鲍伊,两人成为朋友。随后与邓炜谦和李荣潮组成了一个乐队,名为“Beyond”。叶世荣后来解释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在当时有很多的乐队都是以翻唱别人的作品为主,然而Beyond却爱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所以把乐队命名为‘Beyond’实有着超越一般乐队所涉足的音乐领域之意。”
此时,乐队只是雏形,形式比较松散,几位成员还时常与别的乐队合作。1983年,邓炜谦和李荣潮离队,黄家强与黄贯中加入,Beyond正式成型。以地下状态游走了两年多之后的1986年,他们推出盒带《再见理想》,从此有了自己的经纪人。
这大概就是青春的迷人之处,青年散居各处,像暗夜里慢慢蓄势的野火,分头成长,分头锤炼自己,直到最后相遇。P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