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河湟巨擘(青海地方历史长篇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华民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千九百年前初夏的一个清晨,天色微明,雾霭重重。一支轻装简行的骑兵小分队,借着丛林和浓雾的掩护,紧催战马,掠过湟水源头临羌县东南的农舍和田垅,沿湟水河岸的官道向东疾驰。

居中的一员小将透过雾气,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低声斥令身边的兵卒加快行军速度,告诫他们这里以西是累姐羌盘居的地方,要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作战。

战马如飞,尘土飞扬,骑兵小分队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官道两旁的农舍、树林和农田在眼前闪过。纵马疾驰的将士们,一手执缰,一手操持着刀枪,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士气。

已经是初夏季节了,湟水两岸的台地、山坡和山林已经披上了淡淡的新绿。随大军多次征战过临羌的小将赵孟长清楚,往年的这个季节,湟水源头的临羌县,草原上牛羊滚滚,田野里禾苗青青,凄凉委婉的羌笛声和娓娓啭啼的田歌声,传扬在赤岭上下、湟水河畔。

从小在军中长大的赵孟长,在威武的军营里,在羌人的庐帐里,不止一次地听说过西王母和无弋爰剑的故事,也听说过先祖赵充国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率部进入苦寒的湟中地,征讨诸羌,垦荒屯田,为大汉王朝开拓和经营这片土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从父辈那里知道,眼下的这一垅垅田地,就是曾祖经营湟中地时留下来的成就。然而,眼前出现的景象,却让赵孟长感到一阵心悸:汉人的村舍早已十室九空,惧怕战乱的人们在官府的胁迫下,早已迁徙到西平亭以东的地方,辛勤耕耘了一二百年的田地荒芜了,一垅垅地疯长着杂草。山坡上、草地里,羌人的牛羊正在换成用于征战和杀戮的战马和刀枪。混居在汉人村舍附近的羌人,已经悄悄地迁往深山峡谷和草原深处。除了妇女儿童和老人,凡是能骑马打仗的青壮男子,都被部落首领编入战斗部队,准备随时投入到一场血腥的杀戮中去。

目睹着眼前的景况,心事重重的赵孟长咬咬嘴唇,若有所思地沉吟着,两腿一收,胯下的战马跑得更快了。

连续几天的轻骑侦察,将士们经历了死一般的寂静和凄凉,几次差点陷入羌部的重围,战斗、杀戮、血腥、死亡……这些充满着恐惧和惶怵的词汇,时时刻刻在他们胆怯过、恐惶过也激奋过的脑际里闪现,挂满尘土的脸上随时现出凄惨而又悲壮的神色。

轻骑经过一阵疾驰,一个小校舒口气说:“这下好啦,总算到了峡口了。过了峡口就是西平界,我们终于安全啦!”

赵孟长眉头微皱,严肃地说:“危机还没有过去,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告诉将士们,我们是孤军深入,峡口地势险要,极宜设伏,严防敌人伏兵,做好战斗准备!”  说着,赵孟长挺枪催马向峡口驰去。轻骑走了二三里路,刚要接近峡口,突然,峡口一侧的斜谷里冲出一群羌兵,狂叫着朝他们冲来。顿时,峡谷里杀声四起,骑兵小分队的将士们纷纷亮起兵刀,向羌兵杀去。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杀,骑兵小分队只有四五十人,而潮水般涌来的羌兵至少也有三四百人,而且惯于游牧狩猎野性十足的羌兵,个个凶悍无比,勇猛无惧。看来,要突破敌人伏兵防线,要进行一场殊死的拼杀。

狭路相逢勇者胜,身处险境的赵孟长一马当先,一杆亮银枪上下飞翻,神出鬼没。兵卒们见主将神勇威猛,顿时气士大振,奋勇向前,似猛虎冲入羊群。一时间,马蹄腾腾,刀光闪闪,整个峡谷成了一片血肉横飞的屠场。此刻的赵孟长,面对蜂拥而至的羌兵,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大丈夫无以生还,当以战死疆场,鞍马裹尸,何等壮哉!只可惜,这次侦察的任务还没完成,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还没有向父亲禀报,更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在将要爆发的大战中和父亲一道冲锋陷阵而感到遗憾。

峡谷里杀声震天,将士们冒死拼杀,这时,赵孟长感觉到哪儿不对劲,他定神一瞅,这才发现蜂拥而至的羌兵,除了作战勇敢,无惧无畏外,手中的兵器却只有竹杆木棒,身上也没有防护箭镞和利刃的盔甲。轻骑突入羌阵,犹如虎狼驱入羊群,几个悍勇的羌兵立即被砍倒在地,周围手无利刃的羌兵呐喊着竟不敢趋前。赵孟长眼前一亮,立即吩咐部下抓住时机,冒死猛突,杀出重围。

P5-7

后记

苍龙日暮尚巡察,疏枝根残更著花。

齿逾百半犹少年,笔下吟风颂晚霞。

自从拙作《大山的囚徒》出版后,自己越发感到在文学创作中的欲望和乐趣,手握拙笔而越发不可收。退休以后,自己想法很多,杂念不少,往往纠结于往昔的成败得失而久久不能平静,只有在文学创作时沉浸在古往今来的故事情节中——哪怕是写得很失败的东西——心绪因故事中的迭宕起伏,才会变得那么坦然,有成就感。尤其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自己看到有那么多年逾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还在文(史)坛上辛勤耕耘,乐此不彼。和他们相比,自己不论文学创作还是方志编纂,还是一名根底不实、经验不足的新兵。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楷模,才使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了信心,迈出的步伐也坚实许多。

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河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内地是一个不争的实事。从古人“深山古戍寂无人,崩壁荒丘接鬼邻”“陇水潺潺陇水秋,征人到此泪双流”的诗句里,便可窥视到当年河湟地区的窘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人们眼里荒僻、苦硗的地区,从闻名遐迩的乐都“柳湾彩陶”,到驰名中外的湟中塔尔寺,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河湟巨擘》和《南凉悲歌》是两部长篇小说,取材于河湟地区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掌故。《河湟巨擘》的主人公赵宽,既是名门之后、将门出身的骁将,又是贯通史略、吟咏成章的大儒,就是这样一个学识水平堪与国学大师相提并论的宿儒,在他中年时期婉拒高官厚禄,兴办教育,掌管教化,是河湟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第一人。《南凉悲歌》则是以史料为主线,讲述东晋时期鲜卑人秃发三兄弟在河湟地区创立南凉政权及南凉王国的兴衰的故事。两个故事、两个历史背景、两种人物形象,却反映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形成了河湟文化的多样性,也推动了河湟地区历史发展的进程。

我出生在河湟地区的湟水河畔,和千千万万的“河湟人”一样,也深爱着自家的家乡,总想着海东乃至乐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如今,海东“撤地设市”、乐都“撤县设区”已梦想成真,这是162万海东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海东及乐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创造海东美好的明天。在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海东的大军中我是一个闲人,不可能开动机器与年轻人比高下,只能站在一旁为建设新海东摇旗呐喊,于是我选择了这样两个历史掌故作为创作的素材,因为建设新海东,也需要文化来作铺陈。

河湟地区人文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底蕴丰富深厚,是一座文学创作的宝库。但苦于笔者历史知识的贫乏和创作功底的欠缺,没有也不可能更深层次地发掘历史文化的深邃,将主人公传奇的故事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这不能不说是这两部小说共同的憾事,还望读者格外见谅!拙作出版之际,有好友建议邀一两位文学大家为拙作写序,以壮声色,但我再三考虑,拙作仍属涂鸦之作,羞于启齿,没敢劳烦文学大家。拙作写作和j出版中,曾得到毛文斌、李明华、张振江、祝银家、赵海全、贾国明等先生的鼓励和帮助,我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13年8月15日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河湟战云

第二章 未雨绸缪

第三章 幽谷奇谋

第四章 喋血破羌

第五章 悲情孤旅

第六章 游学畿辅

第七章 赤子归心

第八章 湟水抒怀

第九章 汉羌山寨

第十章 敦睦河湟

第十一章 父子情怀

第十二章 三老不朽

尾声

后记

内容推荐

陈华民著的小说《河湟巨擘》以赵宽曲折而传奇的一生为主线,以汉代河湟地区汉羌之间的和战形势为背景,展开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该书用粗犷而探寻的笔调,描写了赵宽深谙韬略,文思敏捷的才华,讲述了他由一名武艺出众,勇冠三军的战将,转而成为博贯史略,通晓六艺的硕儒名士的一生。

编辑推荐

陈华民著的《河湟巨擘》是一部讲述我省河湟历史人物赵宽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河湟历史上一代名士赵宽弃武从文、研习六艺、躬耕教育的传奇故事,作品构思精巧、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语言优美,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历史题材作品很强的驾驭能力,从中透射河湟地区崇文尚儒、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想,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