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弘扬传统戏剧正面价值
文艺评论与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
如何让戏剧批评更有效
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与戏曲的传承
弯道超车:福建戏曲的示范意义
身体对文学的反抗——解读李玉声的16条短信
戏曲舞台重现传统光芒
发现自己:21世纪初戏曲传统的复归——以历史题材剧目为主轴的考察
戏剧:现实如何重归当代
三思京剧现代戏
戏曲流派是什么和怎么是
京剧出现新流派的可能与现实
二
不循常理 方有大成——漫谈张火丁的时代意义
超然世外的张火丁
历史与人性的烛照——评话剧《知己》与它的两个京剧改编本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
非常小百花 非常茅威涛
全本《长生殿》与上昆的意义
回到初心的晋剧《于成龙》
京剧《香莲案》:戏曲经典改编的范例
三
《凤氏彝兰》的魅力
从弱者角度反思历史
《孔乙己》和越剧的现代转型
重排《陆游》 再塑辉煌
藏书承志 永继斯文——越剧《藏书之家》的文化价值
有关茅威涛的一些想法
晋剧《傅山进京》与文人戏的新高度
《廉吏于成龙》的启示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的启示
川剧表演与徐棻对经典的改编
《大树西迁》与西部的文化阐释
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写戏——评秦腔新剧目《西京故事》
《曙色紫禁城》和京剧的时代性
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的成功
漫谈钱惠丽
陈飞:成功地走在坎坷路上
《陈三两》与黄依群的哀怨
“立”在舞台的章益清
为传统开新篇——评木偶戏《赵氏孤儿》
传统伦理的当代转换
四
《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
《大将军冠流兰》和人艺的林兆华时代
《说客》:面对历史的一种姿态
于五的得与失——话剧《银锭桥》和林兆华的思想与艺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