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组织与城市物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新透视》作者陈璟、杨开忠引入经济组织系数和信息成本变量,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综合的企业交易成本—区位模型,讨论经济组织、交易成本与企业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该模型首次把经济组织关系、物流成本、信息成本纳入同一方程中寻求交易成本最小的最优解,是在经济组织与企业区位关系研究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模型分析表明:实施供应链管理后,经济组织系数和最优配送频率两变量的力量对比共同决定了供应链空间分布的集中或分散倾向。作者还进一步从供应链管理角度解释了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的空间分布特点,指出了实施供应链管理后,全球供应链网络不同环节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同变化。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意义
第一节 认识供应链管理
第二节 供应链上的物流和信息流
第三节 物流成本与信息成本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空间影响
第一节 即时制、柔性生产的区位意义
第二节 全球供应链管理对区域经济的多重影响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参与——区域物流竞争
第三章 现有区位理论对经济组织、空间成本、即时制的讨论
第一节 区位理论关于时空管理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经济组织要素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不同空间成本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第四节 对即时制下企业区位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企业交易成本—区位模型
第一节 变量的界定
第二节 企业交易成本—区位模型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
第五章 区域物流分工
第一节 区域物流系统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货运枢纽主导的区域物流分工格局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影响下的区域物流分工格局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影响下的企业物流改变
第二节 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影响下的区域物流分工演化
第七章 电子工业产品供应链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行业物流——现代物流发展的主体
第二节 电子行业物流
第三节 案例分析:思科—神州数码供应链的空间组织
第八章 城市物流初探
第一节 从供求角度分析城市物流体系
第二节 基于货运枢纽的城市物流功能
第三节 北京物流服务业发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