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心情
我喜欢像是无所期待似的,坐在屋檐下向四面看看。
四面都是飘落的丁香,撑着倾斜的小伞跌入雨中。这时候我仿佛听到什么人在讲述你。其实,这个故事的结局该由我从岁月的枝头纷纷摇落;或者,就让它像最后一片秋叶那样单纯地挂着,挂满风雨,挂到不知所措。
丁香季节,总有听花开的心情。及至满天满地都是含泪蓄雨的紫色眼睛,便徒然留下一种苦苦的厌倦。我明白雨季并不会很快过去,我明白,丁香该落时总会落。因为我早就明白了,你曾经偶然来过,又曾经必然离去。
丁香在雨中独自美丽又独自失落,就像我心中默念你的名字时潮起潮落的样子。但无论如何,这样晶莹细致的一瞬并不能惊动什么。读懂丁香的凋零,也就读懂自己对于某种结局实际上早已无力挽回。于是豁然:既然再没有一个衣角任我牵住,又何必要细细琢磨那个加工过的故事。
看见丁香溺在水中,对我或许是个安慰。因为我毕竟看到了一树繁花如此凄婉的结局,也就算是了却了一场风里雨里的牵挂吧。
人们只知道我喜欢坐在屋檐下看风景,其实,我是想等待风景消失后,换一种心情。
蜡烛人生
今年的感情又和去年不一样。
虽然对我们来说,月圆月缺真是不同,但我们和别人却没有什么不同。去年为你付出的一切努力在今年看上去原是那么平常。去年和今年我们惊动的只是自己,却没有忍心在别人面前流一次离别泪。
但去年流泪的人走出去年便不再有什么与众不同。
只有岁月,会很平静地再次将痴情这个词磨洗成一枚小小的石子,令其随泥沙沉人河中。所以我不再追寻蜡烛成灰既感动了古代诗人,也感动了现代诗人的所有细节,一生也曾与你共泣烛下一次真应该知足。在没有人知道我还想要点什么时,我只会悄然自饮不知心恨谁这杯沁凉心境。
饮过此杯我并不求立刻有悟,而是面对有风吹过的窗口,看满地黄叶堆积成秋。人生百年之内,倘若必须收藏一份求之不得的爱情也必称得上富有。正如你我之间,虽然已无缘彼此相属,但一定还有些什么值得我们倾尽此生相期。此刻,正值月色如网,就用它来包裹我半明半昧的旧梦,要漏出去的便漏出去,要留住的会永远留住。
如果说在去年和今年之间有一道门,你不必送我出这道进出都很难的门。因为走进来或走出去,我都不会走得与众不同,只是比别人多一点细致。我只要很细致地走过我的一生,就像蜡烛尽管只燃几个小时,却也极认真,极贞静。 我只要走进李商隐的无题诗,像蜡烛那样为你燃尽。我相信,当我终于变成一颗冰而且硬的小石子时,一定会有一个人能掂得出我其实很柔软,很自重。就像我现在掂唐诗。
一步之差
我们也有时对自己进行某种古典约束,但无论怎样熟记子日诗云,仍然不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古典闺秀,因为那些衣带渐宽的佳丽们其实是被脉脉此情谁诉的孤独围困一生。而夕阳西下时面对空山悲愤成石的传说总有些可疑可怖。
我们的许多悲哀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错失的美丽感情实在太多。这些美丽如同小鸟的感情尽管飞翔得没有条理没有法则,但当时只要我们再稍许向前追一步,或许就会追上另一种人生。而我们如今反复悲哀,仅仅是因为当时对退回来的路费尽了心思。
眼看小鸟们早已散若星辰,回来的路却并不见得是我们心中定做的那种宽容。而我们最真实入骨的感觉却是被无端抛弃在人生边缘。飞去的原本就不是鸟儿,分明就是古代闺秀们从青丝到白头无隙可乘的忍耐中警戒后人必须获得和付出的感情。野旷天低时,我们孤独着不知该对古人还是来者讲明白:命运原来就是当年草草收住的那一步。
虽然现在雨过天晴,鸟儿们飞来飞去却都成了过往风景。我们在别人眼里日见迟钝,却不得不将那段最初又最后的记忆时时收住。面对另一种人生,也在夕阳西下时,重新整理一份可疑可怖的感情。才相信,望穿双眼原来真是一种未曾退化的遗传基因,而我们今生今世命中注定也会望成石头人。P3-5
窗外阳光
后记
窗外是早晨十点多钟的阳光,照着我,照着我窗台上的花草。我一生的状态,就像一直坐在有阳光的窗下。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安静,安全,不冷不热,不明不暗。在窗下,我沉浸在历史文化的烟尘中,至少也是在民国时代的雨巷里。
古人说,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常常想,我也是一个有福的人。努力学习,辛苦做事,小心做人,平常存一念之善,遇事退一步设想,一餐一饭,一举一动,都恭恭敬敬,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合生存的圈子里,给自己一个能转过身的空间。所以,在我人生半百的时候,回首往事,基本上也敢说,或有负我心,却无愧于人,且所幸无大错。至于自己内心的矛盾恍惚,一半是境遇,一半在性情,要想改变,还需要天长日久的功夫;不想改变的话,这样也很好。所谓一只翅膀在天上,一只翅膀在地上,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本书收集了我三十年来的部分散文作品,从内容上,分为爱情、记行、亲情、感怀、读书五章。没有计划地写作,也不想以此为稻粱谋,风往南刮,风往北刮,我只不过是在由此岸到彼岸的路上,随意俯拾一片落叶,一点乐趣。倘若在偶然的机缘和合下,无意间读到这些文字的人,能够读出些许悲喜与戒心,也算是我交友以敬。
回望三十年的文字,能看到一个人从伤春悲秋的少女,到心若止水的老妇一路走来的历程。生命流转,一切前因都有了后果。回首时,过不能补,往前看,此生已无事。三十年来的文字,水平固然不一,但记录着我与人、与物、与自己的真实关系,暗含着我对人、对物、对自己认识的悄然变化。要总结自己,可以写出满纸荒唐言,但如果想简单一点,用“行道迟迟”四个字就够了。我矛盾着,生活着,思考着。生活是一面真实的镜子,我用文字梳理生活,照花前后镜,常怀庄敬之心。同时,用文学这种方式,我提炼丰盈的生活,加工平常的日子,就像在荒原上种花种豆,也不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因为草盛豆苗稀而移了性情。行道虽然迟迟,却也一直在向前走。
本书插图作者,是大学同学丁宇菲女士。画家如诗家。雨中丁香,重阳菊花,本是人间闲花草,但一经宇菲同学粉墨点染,妙手重理,便于花叶的微茫之中,绾结了一段文人的烟霞气质,一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文系女学生的气质。毕业三十年后,在人生黄昏,我凭文字东篱把盏,她借丹青暗香盈袖,对文学艺术皆心有戚戚焉。于是,我有幸借得梅花一缕魂,点缀拙作,使之如村妇簪花,顿生风雅。感谢之心,难托言词,只知在在珍惜。
对于为这本小册子付梓做了许多繁琐工作的出版同行,这里也一并表示感谢。特别是责任编辑原彦平先生和美术编辑陈晓燕女士,他们极具专业水准的襄助,使本书减少了许多差错,且得以盛妆出场。
晚秋时节,窗外阳光好,云静日月正,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人很快就进入历史了。因此,不敢不怀虚老之忧,不敢不励秉烛之志。
是为后记。
栗子/2015.10.13
有亭翼然
自序
“有亭翼然”,是欧阳修的句子,隐藏在《醉翁亭记》里,被我一眼看见,从此就不能忘记。只用四个字就写成了一幅有动感的图画,如此简约形象的描述,是在说那种有飞檐斗拱、欲飞还敛翼的古代的亭子,站在城市边缘,不离不即,令人见之忘俗。
有亭翼然,是一幅登高望远的画面。在烽烟四起的年代,有怒发冲冠、横槊赋诗的英雄,也有丰子恺那样的人,着意于落红、流水、春禽、孤云,浅斟低唱宋代文人的田野情调,避开战争的戾气,用淡彩的幻觉点染黑白人间,给离乱中的众生勾画桃花源。那些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落日残僧,闲梳白发的尺幅格局,却是最寻常的人间安乐。玉易碎,瓦易全,寻常百姓,能够做到不畏于俗,不负于己,不文不火地活着,不忧不惧地死去,就是对今生今世的爱怜,对来生来世的准备。
有亭翼然,是一种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情调。情调就是对那些没有用的事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执著。那种看上去多余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如两句三年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词,如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都能会意成一种情调。在茶饭之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闲人的情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圣人的情调。陶渊明最懂情调,比如,荷锄归、见南山都是山中人家的日常生活,而带月荷锄归、悠然见南山便是诗人的情调。
有亭翼然,也是文学和哲学的提醒。“插花要插得如同开在原野中”,这是一位日本茶道高士的茶道秘籍。一束洁白的野菊花,顺手插在温柔敦厚的土陶罐里,在空荡幽暗的斗室一角,正开得简素而随意,仿佛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让人在不经意间感觉到田野的气息和季节的变换,这就是道法自然、道不远人的文学与哲学的启示。而我们经过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启示,以一树人间闲花草开在原野中的心情去生活,普通的生活也会逐渐变得合情合理、文采铺陈。
有亭翼然,这四个意味深长的字,是文人的一团和气,是独自种菊的清欢,是纫秋兰以为佩的收获,是我们在人间半世五十岁时,应该保持的最好的仪态。
我们随缘度日,无暇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但在杨柳依依或雨雪霏霏时,最粗略的心也会悲欣交集。写作就是在这种情景下有感而发,为的是不辜负山长水阔的人生对我们的启示,为了使岁月留痕。
《有亭翼然》,万言杯水尔。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栗子/2015.09.28
春天是催促花开的季节,春天同样是葬花的季节。当风中每一瓣花的飘零都含着阵痛时,那是因为你的注目使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突然疼痛起来。
而这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只能想,不能说。只有我知道,从今往后,所有的花开都沾满了你的气息。栗子编著的《有亭翼然》是一部文学作品散文集。
栗子,本名李芳玲。1964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民主建国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亭翼然》是一部文学作品散文集,共收录了作者三十多年来的部分散文作品,内容分为,关于爱情、游记、亲情、感悟、读书五个部分,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知识女性,以及对生活的点滴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