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是一本喜怒无常的书,书中格林对非洲的想法也改变了许多次,这让格林内心充满矛盾,但是总的来说,非洲在格林眼中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机和活力。格林在船上看到的绿色大陆与《黑暗之心》中马洛乘船进入刚果的描写存在出入,尽管他们都处于同一位置,对非洲的印象却截然不同。马洛眼中,非洲就是一片被折磨、被侵占、被攻击以及阴暗恐怖的大陆;而在格林看来,非洲绿荫葱葱的沿岸好似一个令人更加愉悦的地方,“散发着一种温暖和美妙的睡意”,让他想起了波德莱尔最撩人的姿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没有地图的旅行/远行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格雷厄姆·格林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格雷厄姆·格林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是一本喜怒无常的书,书中格林对非洲的想法也改变了许多次,这让格林内心充满矛盾,但是总的来说,非洲在格林眼中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机和活力。格林在船上看到的绿色大陆与《黑暗之心》中马洛乘船进入刚果的描写存在出入,尽管他们都处于同一位置,对非洲的印象却截然不同。马洛眼中,非洲就是一片被折磨、被侵占、被攻击以及阴暗恐怖的大陆;而在格林看来,非洲绿荫葱葱的沿岸好似一个令人更加愉悦的地方,“散发着一种温暖和美妙的睡意”,让他想起了波德莱尔最撩人的姿态。 内容推荐 格雷厄姆·格林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介绍:三十岁的格林无法忍受婚姻令人窒息的压力,邀请年轻的表妹陪他去西非探险。这是格林首次离开欧洲,他们需要徒步穿越长达三百五十英里的森林,这片森林横跨两个国家,一个是贫穷的塞拉利昂,另一个是受战争影响最深、为被解放的奴隶而建立的共和国利比里亚。他带着一队脚夫,从塞拉利昂的红土地来到大巴萨的海岸,开始了解这片未受西方殖民主义侵害的地方。借此次旅行,他希望能远离文明,探索非洲的“黑暗之心”。 目录 前言 导读 第二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通往非洲的道路 第二章 货轮 第三章 来自故乡的故乡 第二部 第四章 利比里亚西部 第五章 总统阁下 第六章 进入巴斯地区 第七章 黑色的蒙巴纳斯 第三部 第八章 传教所 第九章 “文明人” 第十章 大巴萨的独裁者 第十一章 最后一圈 第十二章 蒙罗维亚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通往非洲的道路 丰收节 城里狭小的街道旁,又高又黑的大门依然紧闭。我按下门铃,敲敲门,又按了按门铃。铃儿没响,一遍又一遍的按下门铃只是一种坚信或失望的本能反应。我坐在法属几内亚的小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出现在这里。我记得这是第一次迷路,看着公共汽车驶过街头的拐角,头上顶着苍白的秋日。 这时一名童仆过来问我是不是要找领事,我说是找领事,他便带我径直走到圣邓斯坦教堂口,上楼来到事务室。我之前收拾行囊,带上那顶从未用过的帐篷、皮下注射器、藏在鞋柜的自动手枪,还有储钱箱里的几袋银币时,全然未想到旅行的开始会是这样。事务室的所有人都在准备丰收节,屋里堆满大片装饰用的黄花和西葫芦碎。我不知道哪个是领事。微弱的灯光下,小男孩在黄花中左顾右盼,最终指着在花中弯腰忙活的小姑娘说:“看!就是她,你问她就行啦。” 我踮着脚挤进圣邓斯坦教堂满是花草的房间,感到很不自在。“请问?利比亚领事……”还没等我问完话,她就告诉我了,于是我朝另外一条街道走去。 下午三点,领事馆午饭刚过。狭小的房间里挤着三名工作人员,不知道是什么国籍。领事馆坐落在全新的办公大楼深处,楼面闪闪发光。窗台齐刷刷摆着破旧的电话簿和化学教材。废纸篓上卡着一个脸盆,有个人在那儿清洗餐具,油腻的水中漂着模糊不清纤维般的黄色丝线,他从煤气灶上提起一壶热水倒入盘中,然后用布擦干盘子。桌上摆着散乱的包裹,看起来像堆石头,搬运工在门口不断伸进头来,朝地板上接二连三地甩下包裹。这房间就像明亮整洁的街道中临时停靠的破败拖车,让人觉得几个小时后再回到这座闪亮的大楼里,恐怕就会找不着了,哪怕是几个小时的工夫,这拖车也会消失不见。 领事馆的人都很友好。到头来就是付钱的问题。没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利比里亚,倒是许多非洲行家跟我说,利比里亚共和国憎恨外来人。领事馆里,他们偶尔开开家常的玩笑。“打仗前,”大个子说,“我们都不用护照。乱七八糟。而且只能去阿根廷。”他瞥了瞥对面帮我填文件的男子,又开口说道,“如果你要去阿根廷,有时甚至得提前一个月备份指纹,这样伦敦警局才能跟布宜诺斯艾利斯警方打好招呼。世界上所有的无赖都去阿根廷了。” 我仔细端详墙上那一贯空白的地图,只在海岸线和边界上零星点缀着一些村庄和城镇。“你去过利比里亚吗?”我问他。 “没,没去过,”他回答道,“我们让他们来我们这里。” 这时那男子在我护照上盖了个圆形红章,上面画着利比里亚国徽:一艘三枝桅杆的船、一棵棕榈树、一只空中翱翔的鸽子,写着“对自由的热爱使我们来到这里”。在这个红章上我签署了“外国人即将入境利比里亚共和国声明”。 我看过利比里亚《移民法》的规定,确信自己有资格进入利比里亚共和国。 我知道,如果被列为移民法禁止入境的人群,就会被驱逐出境或者被逮捕拘留。 于是我郑重宣誓,以上有关本人的陈述绝对属实,在利比里亚共和国,我会完全遵守当地法律,支持当地政府机构。 对于利比里亚法律,我只知道除通过利比里亚许可的港口以外,白人禁止通过其他港口入境,除非花大笔钱买个“探索家许可证”。我打算从英属边界进入利比里亚,然后穿过内陆森林直达海岸。我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未必会完全感性地接受天主教条,至少算得上理性的知识分子。我承认礼拜天错过弥撒是一种道德罪过。所以我发现诸如“我郑重宣布……”这种人类心理上的矛盾行为尤为有趣。P3-5 序言 我第一次读《没有地图的旅行》,是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当时正值宵禁,被锁在阴冷的旅馆房间里,想必格雷厄姆·格林一定认同,在这样的环境中看这本书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外面一片吵闹,不知是因为暴雨雷鸣还是因为从天而降的迫击炮,垂死的利比里亚独裁军阀查尔斯·泰勒已经深陷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二〇〇三年六月,我飞往利比里亚,报道这个濒临瓦解垂死挣扎的国家。一九八。年以来,利比里亚政府一直深陷腐败的深渊。在踏上飞机之前,我唯一能找到有关利比里亚的书便是格雷厄姆·格林的这部游记,书中描述他一九三五年搭乘火车和卡车穿越塞拉利昂,然后徒步三百五十英里跨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旅行。 格林在他后半段职业生涯中,向媒体报道了大量势力冲突和国家危机的新闻。一九六七年,在以色列赢得“六天战争”几个月后,格林受《星期日电讯报》所托前往这块圣地,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新的开始,或许和平也会随之而来。但随着埃及的炮火直逼苏伊士运河,格林冷嘲地写道这场战争的名字可’能搞错了,这哪是“六天战争”。一九六七年底,格林又受《观察者》委派前往非洲塞拉利昂,由于之前在外交部工作时已驻守过塞拉利昂,《观察者》想让格林撰文报道这个对他来说熟悉的地方,当时塞拉利昂刚刚发生独立后的首次政变。在置身事外的后人眼中,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在格林的笔下被完美地勾勒成为“汤甜之地”。这个词并不是格林的发明,而是他在一名年轻妇女穿的棉衣上看到的词语,当时他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做午夜弥撒,就坐在她身后。他借用这个术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没有哪个词语能更好地形容这个贫穷、懒散而又美丽的多民族国家了”。一九三五年,格林三十而立,被《泰晤士报》派往非洲进行报道,在此之前他从未离开过欧洲。 我至今还保留着一本平装的《没有地图的旅行》,它曾陪我历经非洲战争。封面还残留着驱虫剂的痕迹,书页里零星地写着几行旁注,翻了好几遍之后书脊有些脱落,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依然珍贵,因为它不只是简单的报告文学。不过细心阅读几遍后也的确能发现不少错误,想必这位副主编自己也没想到吧。格林在书中对利比里亚国歌的描述有些偏差,此外旅行开始和结束的日期也记录错误。他在利比里亚曾遇见一位名叫乔治·哈利的美国传教士,书中对哈利待在利比里亚的年份也记录不准确。 虽然格林的书中有许多不准确之处,我反而感到欣然。在我眼中,这意味着他也只是一介凡人,也会被尘封在后人的记忆之中,重点是这些偶然的错误丝毫不影响《没有地图的旅行》这本书的内在力量。透过这本书,我可以窥视到更多格林的世界,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包括两段旅行。第一段旅途真可谓是长途跋涉,格林随同他的表妹芭芭拉·格林、四名仆人和二十六名脚夫穿越遥远的非洲大陆。二〇〇九年,战争在利比里亚早已成为历史,我循着格林走过的每一寸炙热的土地前行,看着一个别样的非洲,一个与格林笔下的文学世界中截然不同的非洲。在苦苦跋涉的这几周,我切身体验了非洲灼热的气候和令人窒息的丛林地貌,看来格林不仅拥有强壮坚韧的身体,还拥有异常强大的精神力量。格林一九三五年的非洲之旅可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途,没有身体力行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是绝对不行的。 严格地说,格林的第一段旅行并不是“没有地图的旅行”,而更多地可以称为“没有好地图的旅行”。格林在非洲之行中带了两张地图,分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军事规划图,非常破旧,只标出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轮廓,而中间地区几乎空白。 格林书中的第二段旅行算得上是真正的“没有地图”,也是格林在内心深处找寻自我和人生真谛的旅程。书中有好几处他都借用了精神分析的术语,根据自身的切身体验描述他年轻时接受精神治疗的感受。他在书中写道,自己回到“压抑的思想”和“原始的回忆”之中,在这场内心深处的旅途中,利比里亚这个目的地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到达利比里亚释放自己的思想。格林并不是要身体力行让肉体回到非洲,而是通过非洲之行在精神上回归原始的纯真。 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二〇〇三年,我一直深感困惑利比里亚为何总是充满混乱和残酷的战争,读完格林在利比里亚内陆遭遇的种种困难,我感到一丝欣慰。最近我又重拾这本书,它让我思考作为白种局外人,自己有时想要投射的种种偏见,不单单指向利比里亚,还指向更加广阔的非洲大陆。格林书中的照片尽是破败不堪的场景,看起来遭遇困境,有些甚至已经无法辨清,但是却愈发吸引我回到书中的世界。每次读完《没有地图的旅行》,都能从中寻回一些新鲜的感觉,这本书绝对是佳作的典范。 提姆·布彻,二〇—〇年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游记之一。 ——《独立报》 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质疑格林此次旅行的价值。 ——《卫报》 格林并不是要身体力行让肉体回到非洲,而是通过非洲之行在精神上回归原始的纯真。 ——英国记者提姆·布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