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故事撰稿组编著的《陈云的故事》选取陈云一生中16个有代表性的主题,通过亲历者、见证者的回忆、评说,充分运用文物、档案、文献资料,以独特的视角和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陈云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真实地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鲜明的革命风格、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本书已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重大选题备案。
陈云的故事撰稿组编著的《陈云的故事》根据对陈云及其亲属、陈云重要经历和重大决策的见证人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等的采访内容,结合相关照片、档案文献资料撰写而成。书中通过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讲述陈云同志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1931年顾顺章叛变以后,我是特科主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包括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彭湃、杨殷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领导人先后被捕牺牲,党的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保证中共中央及领导人的安全,是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任务。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央特科。一年以后,中央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领导特科工作。
陈元曾听父亲陈云讲述过特科的一些事迹,他回忆说:
去镇压叛徒,主要的执行者身上什么都没带,一张纸片都没带,也没有钱。按事先想的方案,叛徒出现在一个地点,确认之后,会有几个人同时从他们最近的地方,比如说是一个鞋摊,比如说是路边放垃圾的一个桶里,事先全放好了枪,枪全上了膛,在那一瞬间几乎同时拿枪,第一人上去看准了立刻开枪,不开第二枪,马上转身就走,枪马上转移,有人接应。第二个同志上去补枪,不管死不死再补一枪,然后再有第三个执行者,上去确认已经被击毙,要不行的话,他可以再补一枪。大概在几十秒到两分钟之间,全部战斗完成,大概三五分钟就可以散的干干净净,现场一个人也没有,非常漂亮。
位于上海武定路930弄14号的一座不起眼的旧楼,是中央特科机关的旧址。中央特科是一个相当神秘的组织,一度汇集了聂荣臻、陈赓、潘汉年、李克农、项与年、曾希圣等后来的中共著名领导人,对外称“新新公司”,所有的活动内容严格保密。
中央特科的组织机构经历了几次变动,在顾顺章叛变发生时,中央特科共分四科,一科即总务科,负责中共中央机关的庶务工作;二科即情报科,负责搜集敌人情报;三科即行动科,也称“红队”,负责肃清内奸,营救被捕同志;四科即无线电通讯科(前文为“交通科”),负责中共中央与各地党组织的电台联系。上党的、军队的领导岗位,特科可以说是特定历史下的一种特殊形势的武装斗争,并且起了极大的作用。
1931年4月的一个深夜,中央特科工作人员李克农急匆匆地敲开了陈云的家门。他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央特科领导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形势危急。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顾顺章对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住所很熟悉。中共中央面临着被一网打尽的危险。幸好,这一机密情报被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钱壮飞截获。钱壮飞派自己的女婿连夜赶往上海找到李克农,请他向中共中央紧急报告。然而这一天并不是李克农与接头人会面的日子,李克农竟也一时无法把这份重要情报报告中央。情急之下,李克农想到了同周恩来有着工作联系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云。 很快,陈云联系到了周恩来。由于事态紧急,周恩来把陈云调来中央特科,协助处理后续事宜。陈云临危受命,协同周恩来召集聂荣臻、陈赓、李强等,商定对策,采取应变措施:立即改变接头地点、接头暗号,销毁机要文件,中央领导人赶快转移。
鉴于党内众多同志并不认识顾顺章,为加强防范,陈云派人连夜找了一个印刷所,花了四倍的价钱,在两小时内印刷了一百多张顾顺章的照片分发到上海各级党的组织,让大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
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