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羹 梧桐籽
我把水果羹和梧桐籽放在一道,全因这都是外公做的零食。当然,外公做的零食远不止于这些。
一天放学回来,我见他在厨房里忙着,左手拿着中号钢精锅子在转,右手拿着勺子在翻,锅里是一片红的糊糊。
问他在烧什么?外公说在熬山楂。
那时的杭州,山楂算是稀罕的,不常在水果店里露脸。北京有冰糖葫芦,杭州没有;上海有白糖山楂,杭州也没有;但杭州却有新鲜山楂。面对这一颗颗红艳艳的果子,还真不知怎么下口。迎面的纠结就是皮要不要削?可这么小的山楂,削了皮还吃什么呀?如不削,那皮有什么好吃的。
那一斤多的山楂,外公最后熬出糊状的羹,也只就是铺在锅底那红红的一层,不厚。我和妹妹几调羹下去,就没了影子。
新鲜水果要改变它的吃法,无外乎是这样的三种情形:第一种是随兴而为,就像外公熬山植。此外,他还把甘蔗削皮,斩成五六公分长的一段,再像劈柴爿一样劈成四五块,烧一锅甘蔗汤。而烧上海人叫“地梨”的荸荠汤,那就不必如此麻烦了,只要削了皮就可以了。
第二种是某样水果多得一时难以保存,放着就要坏掉。那时,有一部名叫《摘苹果的时候》的朝鲜电影。我们不但记住了里面那个能挣六百个工分的女强人,更羡慕他们的苹果吃不光,大家在家里“刷刷”切块,装进一个个玻璃瓶头里。
第三种是节约出发,物尽其用。住杭州时,外公还做过糖桂花。院子门口有棵大桂花树,见一地黄灿灿的桂花感到可惜,就在树下铺条草席,然后用力摇晃树。桂花似雨点降落席上,拾拣起来,洗净晒干,装进玻璃瓶,压压紧,再加糖腌制。
综合这三种的,要数水果羹了。小时候,上海的水果店有卖处理水果的,把水果烂的或是碰坏的地方去掉,有的香蕉削短了、有的生梨苹果被挖了洞……买回来可以自己做水果羹。
就是没人买也没关系,店里就自己做水果羹。离我家不远的淮海中路615号的长春食品店,近思南路的这家商店是淮海路商业街的一面红旗。红旗单位就是会做生意,我在那里吃过几回堂吃的水果羹。
外公在家烧水果羹,一在平时,二在过年。
水果羹很朴素,做起来不难。平日里做水果羹,实属即兴创作,极少有特地去买处理或是好水果来做的。做了,也是自家吃的。而过年就不一样了,不仅是特意而为,而且是为客人而做,是要派用场的。
过年的水果羹,取材是时令的水果,有苹果、香蕉、生梨和橘子等,为了增加水果的花色品种,还会去买些非当令、非本地产、较为稀罕的水果罐头,或是装在玻璃瓶子里的糖水水果,譬如有菠萝、荔枝和桃子等。若在水果羹里加入上海人叫做“白木耳”的银耳,那绝对是上档次的,绝对是属于有面子的“扎台型”。
水果羹水果羹,既然做的是羹,那就要在汤水里加点起稠的东西;上海人称之为“着腻”,正宗的说法也就是“勾芡”。多是放藕粉,也有放百合粉马蹄粉,或是用烧菜的淀粉菱粉。外公用温水调开,慢慢倒入,边倒边慢慢地搅拌。
有客人来拜年了,如不留下吃饭的,一般是要请吃点心。这款点心基本是甜点,不是酒酿小圆子汤团,就是水果羹;而体现综合优势的水果羹,往往成为甜点的首选。因为可以在羹里放酒酿,放大西米,也可以放实心或空心的圆子。如果客人是要留下吃饭的,那水果羹就成了正餐的配套,排在最后上桌的甜点。
现在,家庭做水果羹的是越来越少,近乎于消失。这倒不是因为水果煮过,使原本的甜味打了折扣,也不是因为加热后会导致水果本身营养的流失。主要是现在市场上的水果实在丰富,即使在冬季里,也能吃到反季节的水果,此外还有品种繁多的进口水果。有这么多的新鲜水果吃,还吃什么水果羹呀。
水果羹不是外公发明的,我们总觉得吃梧桐籽是外公发明的。
家住杭州,屋子前面有棵梧桐树,约有两三层楼高。它树干笔直,据说是做古筝琴身的材料;又说,这就是能引得凤凰来的梧桐树,庄子曾云:“夫鹪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发现一地豌豆大小的小圆粒,棕色或是黄棕色的。捡起来一看,小圆粒的表皮,有着细细的网状皱纹。它的壳很薄,里面淡黄色的实心果实很饱满,几乎是紧紧贴着壳。放在鼻子下闻闻,也没什么气味。
外公告诉我,这是梧桐树上掉下的梧桐籽,是可以吃的。
我那时正值馋老胚的年纪。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处在一个物质匮乏、供应配给的票证年代。一听这可以吃,连忙全部拾起来。抬头望树,又爬不上去,摘那树上的梧桐籽。想用竹竿敲,又够不着,只得守株待兔,日日等它掉下来再捡。
等梧桐籽积攒有一定量了,估计也就半斤多的样子,这时,外公开炒了。
我和妹妹在一旁观看,因为从来就没吃过梧桐籽,对它从生到熟的过程有兴趣。其实与炒瓜子差不多。
后来才知道,这又被叫做青桐、瓢儿果和桐麻豌的梧桐籽,生的也是可以吃的,据说生的比熟的香。可这时候,我们全家又搬回了上海,住的地方再也没有梧桐树了。
就像那时流行的苏联电影的一句台词:没有皮鞋,我们穿草鞋。我们剥着梧桐籽,也颇有底气地说:没有瓜子花生,我们吃梧桐籽。它味道不错,比瓜子仁是肉要多了。
其实,梧桐籽是味中药。不仅如此,它的叶、花、根也都可做药。在《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和《本草再新》等经典药籍里,都记载着梧桐籽的功效、药理作用和药方选录等。
营养丰富的梧桐籽味甘性平,能止血降压、提高免疫力、清热除火、解毒凉血、健脾消食、和胃止泄等,好处多多。甚至还能护发。
我们把炒熟的梧桐籽,放在一个扁圆的大饼干盒里,也存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P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