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价值》专门探讨价值实质。用神灵王国表示上帝之国,用心理-物质世界表示世俗之域。世俗之域的活动主体当然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但是 “自由”可以创造新的因果关系之事实,而非被后者所决定。作者尼古拉·洛斯基反对任何形式的价值相对主义,捍卫价值论的绝对性和客观性,对经验细节极其关注,对真实的价值作出究根穷底的辨析与阐述。
尼古拉·洛斯基被称为具有东方基督教色彩的宗教哲学大师,试图从“新宗教意识”入手为母邦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创造一种带有俄国神秘主义和人格主义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著述反映了俄罗斯思想传统的三大基本特色:伦理性、对宗教的深切关注和对综合的追求,“完成了东方精神直观的圆满与西方逻辑完善的高级综合”。
《存在与价值》写于流亡期间,是一本专门探讨价值实质的哲学著作。作者对真实的价值作出究根穷底的辨析与阐述,对经验细节极其关注,反对任何形式的价值相对主义,捍卫价值论的绝对性和客观性。
译序
前言
1 批判性思考,为理想的和现实的价值学说所做的准备
心理主义
舍勒的学说
莱布尼茨与阿尔诺·艾克哈特就价值概念的争论
价值与存在之绝对完满性
2 价值可能性的条件
实体活动者的为己存在
一切内在于一切
上帝和上帝的国
爱与自由
个体存在
人格·存在之精神基础
3 价值的基本特征
价值的定义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
无所不包的价值和部分绝对的价值
相对价值
否定价值
次要价值
常态演进化的悲剧性
对相对主义有利的臆想的论据
价值的等级
4 主体对价值的心理体验
价值与价值感
价值与意志